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赏析、解读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赏析、解读

记承天寺夜游【题解】这篇游记,仅有八十四字,寥寥几笔,就点染出一个明净幽静的夜景,传达出一种恬淡自适的心境。月色如水,上下空明,幽人漫步,竹柏弄影,宛如一幅用淡墨挥洒的月夜游人图。天上有明月,庭中有竹柏,身边有知己,作者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于其中,情与景如水乳交融,实难分辨。他的情怀也像天光月影一般,表里澄澈、纤尘不染、无忧无虑、潇洒自如。此情此景...

记承天寺夜游

【题解】

这篇游记,仅有八十四字,寥寥几笔,就点染出一个明净幽静的夜景,传达出一种恬淡自适的心境。月色如水,上下空明,幽人漫步,竹柏弄影,宛如一幅用淡墨挥洒的月夜游人图。天上有明月,庭中有竹柏,身边有知己,作者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于其中,情与景如水乳交融,实难分辨。他的情怀也像天光月影一般,表里澄澈、纤尘不染、无忧无虑、潇洒自如。此情此景,岂是嚣嚣官场可与相比?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脱了衣服正要睡觉,忽然看见月光透进门窗,睡意全消,便高兴地起身走出来。想到没有一个同我共享这月夜乐趣的人,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正好怀民也没睡,我们就一同在寺院里散起步来。

院子里像贮满了水一样,澄澈透明,水里面的藻、荇枝叶,纵横交错,其实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儿的夜里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少有像我和怀民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1] 元丰六年: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2]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南。张怀民:又名张梦得,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张怀民被贬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

[3] 中庭:庭中,院子里,与下文“庭下”义同。

[4] 藻(zǎo):水藻。荇(xìng):荇菜。藻、荇,均为水生植物,根生水底,枝叶浮于水面。

[5] 闲人:苏轼与张怀民均为贬官,只有虚衔而无实权,故称“闲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