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苏轼《范增论》原文、赏析、解读

苏轼《范增论》原文、赏析、解读

范增论【题解】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先后为项梁、项羽的重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本文抓住项羽中刘邦反间计,疏远范增,范增最后愤而离去这件事而引申发挥,认为范增被项羽怀疑由来已久,他应该早早离开项羽,甚至于可为义帝早早杀了项羽,而不应幼稚地以为可以凭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作为史论,本文认识独特,颇有惊人之论,似有翻案之笔。...

范增论

【题解】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先后为项梁、项羽的重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本文抓住项羽中刘邦反间计,疏远范增,范增最后愤而离去这件事而引申发挥,认为范增被项羽怀疑由来已久,他应该早早离开项羽,甚至于可为义帝早早杀了项羽,而不应幼稚地以为可以凭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作为史论,本文认识独特,颇有惊人之论,似有翻案之笔。

【原文】

汉用陈平计[1],间疏楚君臣[2]。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3],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4],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5],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6]!”《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7]。”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8]。陈涉之得民也[9],以项燕、扶苏[10]。项氏之兴也[11],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12]。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译文】

汉王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离间分化了西楚的君臣关系。项羽果然怀疑范增跟汉王有秘密勾结,于是逐渐削减了范增的权力。范增非常气愤地说:“天下差不多已经平定了,君王您就自己治理它吧,希望您能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养老吧。”范增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的痈疽发作而死去。苏子说:范增的离去是正确的。如果他当时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死他。只是遗憾他没早些离开罢了。

那么他应当借着哪件事情离去呢?当初范增曾经劝说项王杀掉沛公刘邦但是项羽没有听从,终于因此而失掉了天下,他应该在那时候离去吗?我说:不对。范增想杀掉刘邦,是他作为大臣的责任;项羽没有杀掉刘邦,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君主的度量。范增又何必为这件事而离去呢?《易经》上说:“能够见微知著,那真是神明了!”《诗经》上说:“观察那下大雪的时候,就会看到先落下来的是小冰糁。”范增的离去,应当在项羽杀掉卿子冠军的时候。陈涉受到百姓的拥护,是因为打着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号。项家的兴盛,是因为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诸侯背叛项羽,是因为他又谋杀了义帝。况且义帝被拥立范增是主要的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止仅仅关系着楚国的盛衰,也同时关系到范增的祸福命运啊。没有义帝被杀而范增却偏偏能够长久生存的道理啊。项羽杀害卿子冠军,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之所以谋杀了义帝,就是因为他开始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哪里会等到后来陈平用反间计呢?东西一定是先腐朽了,然后虫子才会生出来;人一定是先起了疑心,然后才会听信谗言。陈平虽然很聪明,但他又哪里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价过义帝,认为他是天下的贤明君主。他只派刘邦进攻函谷关,而不派项羽;在众多的人之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提拔他做大将。若不贤明能这样做吗?项羽假借义帝的命令杀害了卿子冠军,义帝肯定不能容忍。这样,不是项羽谋杀义帝,便是义帝诛死项羽,用不着聪明人点破也能看出来啊。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又谋害义帝,并不是范增的主意。岂但不是他的主意,而且他一定竭力规劝过而未被接受。不接受范增的规劝而谋杀他建议拥立的义帝,项羽对范增的怀疑,一定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项羽杀害卿子冠军的时候,范增与项羽同为侍奉义帝的臣子,彼此之间君臣的名分尚未确定。替范增打算,有力量杀掉项羽就杀掉他,否则就离开他,难道不也称得上是一位坚定果敢的大丈夫吗?范增那时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合得来就留下,合不来就离去。不在这个时候明智地做出是留是去的选择,却反而想依附项羽来建立功名,真是见识肤浅啊!

虽然如此,范增仍然是汉高祖刘邦所畏惧的人啊。范增如果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啊!


【注释】

[1] 陈平(?—前178):汉初阳武(今河南阳原东南)人,刘邦谋士,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除范增。

[2] 楚:指项羽的西楚政权。

[3]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起兵,秦亡,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在乌江自刎。

[4] 彭城:西楚政权的都城,在今江苏徐州。

[5] 沛公:刘邦,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末农民起义中起兵,自称沛公,后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6] 《易》:指《易经》,为古代占卜书,孔子删定,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本句见其《系辞》。

[7] 《诗》:指《诗经》,孔子删定,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本句见其《小雅·弁》。

[8] 卿子冠军:宋义,楚怀王的上将军,位他将之上,故称冠军,奉命救赵,畏缩不前,次将项羽杀之。

[9] 陈涉: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率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起义,为争取民心,曾利用项燕、扶苏的名义,各地民众纷纷响应,众至数万,进军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军优势兵力打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叛徒杀害。

[10]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名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派王翦攻楚,项燕在蕲(安徽宿县东南)进行英勇抵抗后,兵败自杀,楚亡。扶苏:秦始皇长子,因劝阻焚书坑儒,被派往上郡监军。始皇死,被赵高矫诏杀害。二人死于无辜,时人哀之。

[11] 项氏之兴:公元前208年,项燕的儿子项梁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起兵范增劝项梁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以争取民心。怀王之孙熊心被尊为王,仍称怀王项氏果大得民心,实力迅速发展,居群雄首位。

[12] 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项梁在攻秦时战死,项羽继领其众。秦亡,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尊楚怀王为义帝,实夺其权,让他徒都长沙,又暗中派人追杀项羽此举大丧民心。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