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赏析、解读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赏析、解读

醉翁亭记【题解】本文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近于赋体的山水游记。作者以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醉翁亭记

【题解】

本文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近于赋体的山水游记。作者以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被山环绕着。城西南的许多山峰,树林壑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草木茂盛而深秀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个山峰之间泻出水流,即是酿泉。山峰回环,山路随着旋转,有一个亭子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建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修造亭子的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为亭子命名的是谁?是太守自己。太守与众宾客来此地设宴饮酒,往往喝了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太守的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称号为醉翁。醉翁的本意并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游山玩水的快乐,在心灵中得到感受,而寄寓于饮酒之中。

等到太阳升起,林中的雾气散开;白云飘来,山里的幽谷和岩洞便黑暗了,阴暗与明亮交替变化,这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发出阵阵幽香;佳木深秀,枝叶繁盛而有庇荫;风霜高而洁净;泉水落下而岩石现出,这是山间四时的景色。早晨出游,夜晚回家,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东西的人在路上边走边唱歌,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扶着,来来往往不绝的,是滁人在游乐。面临着溪水钓鱼,溪水幽深而鱼儿肥大;以酿泉的水造酒,泉水清香而酒味清醇;把山里出产的野兽、蔬菜做成菜肴,交错着在桌上陈列,是太守设的宴席。酒宴酣畅的乐趣,不在于弹奏琴瑟、吹奏箫笛,而是玩投壶游戏,有人把箭投进了壶中;下起围棋,有人取胜;行起酒令,酒杯酒筹交错。有人坐着,有人立起,一片喧哗声,这是众宾客在欢喜作乐。容颜苍老、满头白发,倒伏在中间,这是太守吃酒醉了。

不久夕阳快要落山,人的影子凌乱四散,太守归去而宾客相从。树林浓密遮蔽成荫,鸟儿上上下下鸣叫,游人已离去而禽鸟快乐。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而不知道人的快乐;滁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快乐,而不知道太守的快乐在滁人的快乐之中。醉酒时能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时能写文章记述此事的,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江西庐陵的欧阳修。


【注释】

[1] 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州西南十里,相传东晋琅琊王司马睿曾避难于此故名。

[2] 醉翁:欧阳修别号,其《题滁州醉翁亭》诗说:“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在《赠沈遵》中又说:“我年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反映了他遭贬来到滁州后的愤懑心情。

[3] 庐陵:郡名,东汉置,宋改名吉州(今江西吉水)。欧阳修为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其先代为庐陵大族,故自称如此。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