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柳宗元《箕子碑》原文、赏析、解读

柳宗元《箕子碑》原文、赏析、解读

箕子碑【题解】本文是为箕子庙写的碑文。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立功业,作者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同情。作者以伟大人物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来评价箕子的出发点,依次展开论述,彰扬箕子的人品、功业,也表达了对自己、对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励。...

箕子碑

【题解】

本文是为箕子庙写的碑文。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立功业,作者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同情。作者以伟大人物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来评价箕子的出发点,依次展开论述,彰扬箕子的人品、功业,也表达了对自己、对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励。

【原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1],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2],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3],辱于囚奴,昏而无邪, 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4]。”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5]。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6]。”法授圣也。及封朝鲜[7],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藂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於虖!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8],微子已去[9],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10],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11],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译文】

凡是有德行的人遵从的道理有三种:第一是蒙受祸难而坚守正道,第二是把大道传授与圣王,第三是教化万民。在殷朝时有一位仁人叫箕子,他实实在在地完备了此三道,以大德行立于世上。所以孔子在叙述六经的要旨大意时,对他尤其推崇。

在殷纣王之时,大道逆乱,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人们警戒,圣人的言论无所用处,臣下拼死进谏,把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诚然是仁者的作为了。但无益于延续殷朝的社稷,所以箕子不这样做;委身于别的君王,以求保住先人的宗祀,也称得上仁了,但等于参与灭亡自己的国家,箕子也不忍心去这样做。这两条路,都有人行了。这样的作为,是保其贤明,与世俗人一同俯仰屈伸,隐藏自己的谋略,在奴隶中间受凌辱。虽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乱来;虽然颓废失落,但忠心不熄灭。所以《易经》上说:“箕子之明夷。”正是说他蒙受祸难而能坚守正道。到了天命归周,世人已经走上正轨,箕子就拿出大法《洪范》以传授圣人,而周人才能借此规范社会伦常,后来设立国家典章制度。所以《书经》说:“箕子归来作《洪范》。”这就是把大道传授圣王。到了箕子受封于朝鲜他推行王道,训民化俗,崇尚德行而不问出身鄙陋,爱重人才而不论亲疏远近光大殷朝的宗祀,使得夷狄蛮荒变为华夏,这就是教化万民。这些大道聚集于箕子一身,天地之变化,箕子独得其正气,这真是有大道德的人了!

啊呀!当周朝还没有建立,殷商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殷大臣比干已死,微子也已离去。假如殷纣还没有恶贯满盈,竟然自毙,纣王之子武庚忧虑乱世,图谋保存殷朝,此时国中若没有贤明之人,谁能辅佐治理呢?这是人事中可能会有的情况。那么箕子先生隐忍受辱为奴,也许是有志于此吧。

唐朝某年,建箕子庙于汲郡,岁岁祭祀。我钦佩先生之德行能独列入《易经》的卦象之中,所以作了这篇颂词。


【注释】

[1] 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 与:参与。

[3] 谟:谋略。范:法则,原则。

[4] 明夷:卦名。《易经·明夷》“明入地中”,象征昏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虽不敢显露自己的明智,但能正其志,坚持正道。

[5] 彝(yí)伦:指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

[6] 《洪范》:《尚书》篇名。相传箕子曾向周武王陈述《洪范》,其实它是后人拟作。

[7] 朝鲜:古地名。

[8] 比干:纣王的叔父,相传因直言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9] 微子:纣王的庶兄,因劝谏纣王不听而出走。后降周,被封于宋,保存了商宗族。

[10] 武庚:纣王的儿子,殷亡后因叛乱被杀。

[11] 汲郡: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