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原文、赏析、解读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原文、赏析、解读

应科目时与人书【题解】本篇题一作《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贞元九年(793)韩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当权者的一封信,目的是希望身居上位者“怜察之”。文章以水中“怪物”为喻,表现了一个怀才不遇之士的困窘、忧愤和渴望有人救助、一展才能的急切心情。虽为请托求荐,但作者态度不卑不亢,很有分寸。【原文】...

应科目时与人书

【题解】

本篇题一作《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贞元九年(793)韩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当权者的一封信,目的是希望身居上位者“怜察之”。文章以水中“怪物”为喻,表现了一个怀才不遇之士的困窘、忧愤和渴望有人救助、一展才能的急切心情。虽为请托求荐,但作者态度不卑不亢,很有分寸。

【原文】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1],大江之[2],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3]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4]。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㺍獭之笑者[5]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6]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

在南海之畔,长江的岸边,传说有一种怪物,它不是平常生鳞长甲的水生动物所能相比的。如果它得到水,就能兴风作雨,在天空上下翻飞毫无困难。如果它得不到水,便只能在尺寸见方之间活动了。就算没有高山、大陵、远途险碍的阻隔,它却困于干涸之处,不能使自己抵达有水的地方,被小小的水獭所嘲笑,这是非常可能的。如果有一个有力量的人,同情它的困境而把它运到水里,只是一举手一抬脚的功夫罢了。可是这个怪物,自负于自己的与众不同,还说:“烂死在泥沙中,我甘愿这样。像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的样子,不是我的志向。”所以有力量的人遇到它,虽常见却像没看见一样。它是死是活,根本不能预料。

现在,又有个有力量的人出现在它面前,它姑且抬头大喊一声,哪里知道有力量的人一定不会哀怜它的困境,而忘记一举手一抬脚的辛劳,就将它转送到清水中去呢?有力量的人哀怜它,是命运安排的;不哀怜它,也是命运安排的。明知道这都由命运决定,仍要大喊呼叫,这也算是命运安排吧。我现在确有与这个怪物处境相似之处,因此,不顾自己粗疏愚鲁的过失,说了这么多话。请阁下怜惜和体察我。


【注释】

[1] 天池:指南海。《庄子·逍遥游》中说:“南冥者,天池也。”

[2] 大江:这里指长江。 (fén):水边。

[3] 鳞、介:泛指有鳞和介甲的水生动物。匹俦(chóu):相比。

[4] 寻常尺寸:指范围狭小。古代八尺叫寻,二寻叫常。

[5] 㺍獭(bīn tǎ):兽名。《汉书·扬雄传》:“蹈㺍獭。”颜师古注:“㺍,小獭也。”

[6] 庸讵:岂,怎么,哪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