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原文、赏析、解读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原文、赏析、解读

圬者王承福传【题解】王承福是长安的一个泥瓦匠。他原来有过官勋,却放弃俸禄回来做了个自食其力的泥瓦匠。本文用传记的形式,借王承福的口,提出“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张;文章末尾作者进行了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肯定了自食其力的人,用以对比当时社会上的“富贵之家”,认为王承福的事可以“自鉴”。但韩愈从维护封建制度出发,说“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却是一种错误...

圬者王承福传

【题解】

王承福是长安的一个泥瓦匠。他原来有过官勋,却放弃俸禄回来做了个自食其力的泥瓦匠。本文用传记的形式,借王承福的口,提出“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张;文章末尾作者进行了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肯定了自食其力的人,用以对比当时社会上的“富贵之家”,认为王承福的事可以“自鉴”。但韩愈从维护封建制度出发,说“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却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原文】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1]。天宝之乱[2],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3]。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4]。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5]?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译文】

泥瓦匠作为一种职业,是低贱而劳苦的。有个人干这种职业,神色安然好像很满足。听他讲话,扼要而透彻。问他,他说姓王,名承福,他家世代是京城长安的农民。天宝之乱时,朝廷招兵,他手持弓矢十三年,立功受勋,他却放弃了,回到家乡。家里的田地已经丧失,就拿起瓦刀谋得衣食费用。三十多年来,他住在雇用他干活的主人那里,付给主人房租与饭钱。房租饭价有涨有降,他的工钱也有增减,用来偿付房租饭钱。剩余的钱,送给路上那些病残饥饿的人。

他又说:“谷米,是经过耕种才生长的;至于麻布与丝绸,一定得养蚕纺织才能得到;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要经过劳动才能制成。我依赖这一切而生活。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做,应各尽其能以便相互依存。所以君主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得以生存;而各级官吏,是辅佐君主施行教化的。责任有大小,根据各人的能力而定,就像各种器皿作用不同一样。饱食终日而又懒于做事,一定会天降大灾!所以我一天也不敢放下泥瓦刀去闲游。抹灰刷墙是容易掌握的技能,只要出力就行。又确实干出了成效,获得了报酬,虽劳累却心里无愧,我的心是安然的。体力活儿是容易通过强化劳动来取得成效的,而心就难以强行使它有才智了。用力的受人支配,用心的支配别人,也是应该的。我不过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事来取得报酬。

“唉!我手拿瓦刀进出富贵人家干活已有多年了。有去过一次的,再一次去那里,已变成废墟了。有去过两次三次的,后来经过那里,也已变成废墟了。问他们的邻居,有的说:‘唉!坐牢杀头了!’有的说:‘主人死后,子孙们不能保住家业了。’有的说:‘主人死后家产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看到:这不就是那种光享受俸禄却怠忽职事而遭了天灾的事例吗?不就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自己才能与职务相称的工作去做的结果吗?不就是老干那于心有愧的事,明知做不到而硬要勉强去做的下场吗?还是由于富贵本来难以守住,而享受富贵的人功劳小而俸禄厚的缘故呢?或者是兴旺与衰败有一定时限,一去一来难以长久的原因呢?我心里怜惜他们,因此就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来做。为富贵高兴,为贫贱忧愁,我哪里与别人不一样呢?”

又说:“功劳大的,他供养自己的物资就多。妻子儿女都靠自己养活,我能力弱而功劳小,没有妻子儿女也是可以的。再说我是劳力之人,如果成了家而力量不够,那么心就又要操劳了。一个人身负劳力与劳心两种责任,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做到。”

我开始听到这话不明白,接着根据他的言行再思量,他可能是一个贤人,大概是人们所说的“独善其身”的人。然而我要批评他,认为他为自己考虑得太多,为他人考虑太少。他莫非是位信奉杨朱学说的人?杨朱学说,不愿拔自己一根毫毛以利于天下。而此人认为有家是劳神费心,不愿花费一点心思来养活妻儿,难道还肯劳心去为别人服务吗?虽然这样,他比世上那些患得患失,为了满足个人生活中的欲望,贪图不义之财而不走正道并丧命的人,要强出许多。另外,他的话有许多可以警戒我的地方,因此我为他立传,自己从中借鉴。


【注释】

[1] 京兆:唐时府名,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2] 天宝之乱:又称“安史之乱”。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攻陷洛阳,进入长安等地,玄宗逃往四川成都;历时7年多,才被平定。

[3] 手镘(màn)衣食:手操瓦刀谋得衣食费用。镘,瓦刀。

[4] 相生:相互依存。

[5] 杨朱:战国时期思想家,魏国人。主张“重生贵己”,宣扬“为我”,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