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韩愈文选集/韩愈《石鼓歌》原文、注释、赏析

韩愈《石鼓歌》原文、注释、赏析

石鼓歌石鼓是我国传世石刻中最古的一种,是十个像鼓那样的大石块,在周围分别刻上十首讲狩猎的四言诗,所以通称之为“石鼓”、“石鼓文”。它应是春秋时秦国的东西,在天兴的三峙原上为唐人所发现①,搬进凤翔府的孔庙里②,北宋末年又搬到京城开封府③,北宋灭亡时金人把它再搬到燕京④,至今仍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这首七言古诗《石鼓歌》,是韩愈在石鼓搬进凤翔孔庙前写的作品,...

石鼓歌

石鼓是我国传世石刻中最古的一种,是十个像鼓那样的大石块,在周围分别刻上十首讲狩猎的四言诗,所以通称之为“石鼓”、“石鼓文”。它应是春秋时秦国的东西,在天兴的三峙原上为唐人所发现①,搬进凤翔府的孔庙里②,北宋末年又搬到京城开封府③,北宋灭亡时金人把它再搬到燕京④,至今仍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这首七言古诗《石鼓歌》,是韩愈在石鼓搬进凤翔孔庙前写的作品,从内容看应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11),韩愈四十四岁,在东都洛阳任职。至于歌的内容,因为韩愈相信石鼓是西周宣王时所刊刻,所以开头就从这位号称“中兴”之主宣王讲起,最后一再建议应视为重宝搬进京城,并和“柄任儒术崇丘轲”之举相提并论。通篇一气呵成,笔力苍劲,常为后来写长篇七言古诗者所学习模拟。

① 天兴:今陕西凤翔。 ② 凤翔府:治所在天兴,即今陕西凤翔。 ③ 开封府:治所在今河南开封。 ④ 燕京:今北京。

张生手持石鼓文①,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②,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陵迟四海沸③,宣王愤起挥天戈④。大开明堂受朝贺⑤,诸侯剑珮鸣相磨⑥。蒐于岐阳骋雄俊⑦,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⑧,凿石作鼓隳嵯峨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量度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氈苞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贴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① 张生:可能名叫彻。石鼓文:指石鼓文字的拓本。石刻文字通常是凹下去的,用纸蒙在上面经水湿后敲打,使有字画处纸跟着凹下,然后扑上或刷上墨,揭下来便成为黑底白字的拓本。这种墨拓技术在南北朝时就出现了,到唐代已很通行。 ② 少陵:杜甫,因家住当时长安县南的少陵原而自称“少陵野老”。谪仙:李白,当时人称他为“谪仙人”,即从天上贬谪到凡尘的仙人。 ③ 陵迟:衰坏。 ④ 天戈:戈是先秦时最常用的长柄武器,用来击杀、钩杀敌人,“天戈”就是天子所用之戈,也就代表天子的军事威力。 ⑤ 明堂:西周时天子所用的大会堂,凡听政、祭祀、庆赏、选士、养老等国家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⑥ 珮(pèi):同“佩”,古代贵族挂在身上做为装饰的玉制玩器。 ⑦ 蒐(sōu):狩猎。岐阳:岐是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城东北,岐阳就是岐山的南面,古代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⑧ 镌(juān):凿刻。勒:也是刻。成:成就、勋业。 ⑨ 隳(huī):毁坏。嵯峨:形容山的高耸。  阿(ē):曲隅。  炙(zhì):烤。  (huī):通“挥”。呵(hē):大声呵斥。  隶:隶书,出现于秦汉时,开始时只把原来的小篆写得随便些,到东汉时又演变出艺术化的隶书,被称为“八分”。科:科斗书,是篆书的一种,因头大尾小,像青蛙的幼虫科斗(蝌蚪)一样,所以被称为科斗书。  鼍(tuó):扬子鳄。  鸾:神话中凤凰一类的飞禽。凤:凤凰,神话中飞禽之王,最早为殷商、东夷所崇拜,认为他们是凤凰的后裔,这时凤凰的形象还只是燕子,燕子色黑,也称玄鸟,以后披上美丽的羽毛,成为和孔雀等动物相类似的东西。翥(zhù):飞升。  珊瑚:这里指珊瑚树。碧:青绿色的美玉。  古鼎跃水:鼎本是古人用来煮肉食的,后来成为权威的象征。《史记·封禅书》说“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鼓城下”,相传是自己跳进泗水里去的。龙腾梭:传说东晋大臣陶侃年轻时捕鱼,捞到一个织布用的梭子,挂在墙壁上,不一会打雷下雨,梭子变成赤龙飞去。  陋儒:指孔子以前编诗的人。因为古人误传当时的四言诗本有三千多篇,经孔子删削只留下三百零五篇,就是后来为人们传诵的《诗经》。  二《雅》:《诗》的《大雅》、《小雅》。褊(biǎn):狭隘。迫:狭窄。委蛇(wēi tuó):同“委佗”,从容自得的样子。  掎(jǐ):拉住。摭(zhí):拾取。羲:羲和,古代神话中日神,这里用来代表太阳。娥:姮娥,古代神话中月神,这里用来代表月亮。  滂沱(pānɡ tuó):大雨貌,这里用来形容涕泪多。  故人从军在右辅:西汉时设京兆尹管理京城长安及其周围地区,右扶风管理京兆以西地区,左冯(pínɡ)翊管理京兆以东地区,合称“三辅”,韩愈的这个老朋友在凤翔节度使手下任职,凤翔在西汉是右扶风所管,所以可称为“右辅”,节度使掌兵权,所以在节度使处任职可称为“从军”。  臼科:石臼形状的坑窝。  濯(zhuó):洗涤。濯冠沐浴:用来表示敬谨。祭酒:唐代最高学府国子监的长官是从三品的祭酒。  苞:通“包”。  太庙:君主的祖庙。郜(ɡào)鼎:郜是周文王之子的封国,为宋所灭,所以郜铸的大鼎为宋所有,春秋初年宋国内乱,怕鲁国干涉,把这个郜鼎贿赂鲁国,鲁国竟也接纳了并送进太庙,受到识大体者的批评。  太学:唐代国子监设六个学,太学是六学之一。  切磋(cuō):切是割开,磋是磨光,本指加工器物,引申为在学问上商讨研究。  观经鸿都:东汉灵帝熹(xī)平年间在洛阳太学门外用石碑刊《诗》、《书》、《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种经典,后人称之为《熹平石经》,当时每天有千余辆车子载着人们来观看,把街道都堵塞了。鸿都即鸿都门,但并非太学的门,可能韩愈记错了。填咽:车马拥挤状。  剜(wān):用刀挖。剔(tī):把东西挑出来。节角:东西本来的模样。  颇:偏颇,不平正。  无佗:即“无他”,指没有什么祸害。  中朝:中是中央,朝是朝廷,中朝也就是朝廷的意思。  讵(jù):岂。感激:感动奋发。媕婀(ān ē):依违曲阿。  摩挲:抚弄。  销:本是熔化,这里作“销削”讲。铄(shuò):本也是熔化,这里作“剥蚀”讲。  羲之俗书:羲之指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但他写的字已是后来通行的隶书和行草书,较之石鼓上的字已不算古雅而可称之为流俗。  博白鹅:传说王羲之爱鹅,有个道士养的鹅很好,王羲之写了《道德经》和他换鹅。  继周八代:周以后秦、汉、晋、宋、齐、梁、陈、隋可算八代,如以石鼓所在之地来说,则秦、汉、魏、晋、北魏、西魏、北周、隋也可算八代,不知韩愈自己是怎么算法。  那(nuò):语助词,作“奈何”讲。  悬河:形容滔滔不绝地讲话。  蹉跎:这里是时间白白地错过去的意思。

翻译

张生拿来了石鼓文,

劝我试写首石鼓歌。

少陵不在了谪仙也已去世,

我才华不够对着它真有点无可奈何!

想往昔周朝政纲衰坏四海沸乱,

宣王发愤整治挥动起天戈。

大开明堂接受诸侯来朝贺,

诸侯们挂着的剑和珮叮当地相磨。

去岐阳狩猎夸耀车马雄强,

万里之内的飞禽走兽都被遮拦网罗。

要把丰功伟业铭刻下来传之万世,

凿下山石做成石鼓不惜毁损山峰的嵯峨。

从臣们才华技艺都是第一流,

挑拣选择撰诗刻字然后把它留在山之阿。

雨淋日晒还经野火烧烤,

可仍保存下来像有鬼神在守护。

公从哪里弄来这拓本,

文字毫发毕露没有差错。

辞义严密读起来可不好懂,

字体既不像隶书又不像科斗。

年代久了难免有些断缺,

就像利剑斩断了蛟鼍。

又像鸾凤飞翔群仙下降,

又像珊瑚树碧玉树交结着枝柯。

又像有金绳铁索加以锁纽,

又像古鼎会跃进水里腾龙会变梭。

编诗的陋儒们没有把它收进去,

使大小二《雅》都变得狭隘而不能委蛇。

孔子西行又不曾到达秦地,

致使摘取了星辰却遗漏掉羲和姮娥。

唉,好古的我只恨出生得太晚,

对着它涕泪双流可真像大雨滂沱。

记得那年刚被征召做国子博士,

那年刚改年号叫做元和。

有个老朋友从军在右辅,

给我度量了石鼓大小好准备迁移安放挖坑窝。

我洗刷帽子洗过澡去禀告祭酒,

说这样绝顶贵重的宝物保存下来已不多。

用氈包好席裹好就能马上弄来,

十个石鼓负载起来也不过用几头骆驼。

把它恭送进太庙和当年鲁国接受郜鼎相比较,

光彩声价何止百倍地胜过。

皇上如果恩准把它留在太学里,

那对学生们讲解时就可供商讨切磋。

当年去鸿都门看石经的人尚且多得车马填咽,

如今肯定通天下的人都要为了看石鼓而奔波。

该剜剔掉苔藓让它露出本来的模样,

安放得十分平稳不让偏颇。

有大厦深檐给它覆盖着,

让它再经历久远也不遭灾祸。

可朝廷的大官太世故,

岂肯为之感奋而惯于依违曲阿。

让它被牧童去敲火牛去磨角,

有谁加以爱惜摩挲?

这样一天天销削剥蚀终于要被埋没掉,

我六年来翘首西望却束手无策空自吟哦。

王羲之的俗书只会呈献姿媚,

可写了几张还可换到白鹅。

周以后经历八个朝代争战早已结束,

还无人去收拾可为之奈何!

如今天下太平海内无事,

任用儒术尊崇孔丘孟轲。

谁能把这些向皇上奏请,

我愿借给他善辩之口有如悬河。

石鼓之歌就写到这里,

唉,我这番诚意是否仍会付之东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