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韩愈文选集/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原文、注释、赏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原文、注释、赏析

张中丞传后叙①这是韩愈在宪宗元和二年(807)四月读了李翰写的《张巡传》后,在传后写的后叙②,这年韩愈正四十岁,已召回京师任国子博士。这所谓后叙,也可写作后序,也可叫做跋,是在书或诗文后面加上一段文字的意思,加上的文字可以是对所跋的东西作评介、发议论,也可以在内容上作补充。这篇《张中丞传后叙》就是对李翰原作的补充。张巡是抗击安禄山叛军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受到...

张中丞传后叙

这是韩愈在宪宗元和二年(807)四月读了李翰写的《张巡传》后,在传后写的后叙②,这年韩愈正四十岁,已召回京师任国子博士。这所谓后叙,也可写作后序,也可叫做跋,是在书或诗文后面加上一段文字的意思,加上的文字可以是对所跋的东西作评介、发议论,也可以在内容上作补充。这篇《张中丞传后叙》就是对李翰原作的补充。张巡是抗击安禄山叛军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受到人们的崇敬。韩愈这篇《后叙》也写得十分精彩,不仅记述张巡和南霁云的逸事生动传神③,批驳有损张巡、许远形象的种种议论也都词严义正④,足使论者张口结舌。因此前人说它在风格上和司马迁的《史记》相接近,看来并未夸大。

① 张中丞(709—757):即张巡,南阳(今河南邓州)人,开元时进士及第,天宝中任清河(今河北巨鹿)县令、真源(在今河南鹿邑东)县令。安禄山叛乱,他率兵进入雍丘(今河南杞县),抗拒叛将令狐潮的围攻,后因上级虢王抑兵,他退出雍丘,正好睢(suī)阳(治所宋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太守许远告急,张巡带了三千人马进入睢阳郡城和许远协同防御,多次打退敌将尹子奇的进攻,最后因粮尽援绝,在至德二载(757)十月城陷牺牲。在这以前玄宗嘉奖他英勇抗敌,曾遥授他为从五品上阶的礼部主客郎中兼正五品上阶的御史中丞,因此可尊称之为张中丞。 ② 李翰:曾进士及第,和张巡友好,张巡守睢阳时他也在城里,事后给张巡以及和张巡同时牺牲的姚訚(yín)等人写了传,献给当时的皇帝肃宗,以表明他们的忠义,韩愈所读到的就是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后来已失传,但《旧唐书》和《新唐书》里的张巡传都是根据它撰写的,从其中可以看到张巡等人的英雄事迹。 ③ 南霁(jì)云:张巡的部将,韩愈这篇《后叙》里记载了他的事迹。 ④ 许远:盐官(今浙江海宁)人,安禄山叛乱后,被中央任命为睢阳太守,他迎张巡入城共同抗敌,且自认为能力不如他,把指挥权让给张巡,城陷后被俘,因是主将身份,被押送到洛阳囚禁,叛军战败退出洛阳时被杀害。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①,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②。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③,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④。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⑤,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⑥,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⑦,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⑧?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⑨。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况,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① 吴郡张籍:张籍本是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但当时还讲究所谓“郡望”,因吴郡张氏是士族,所以张籍也自称吴郡张籍。 ② 雷万春事首尾:雷万春是张巡的部将,据说守城时他面中六箭,兀立不动,城陷时牺牲。首尾,是指他的出身和牺牲后所赠官职等事。以上是第一段,先对李翰《张巡传》作总的评论,然后在下文分别发议论作补充。 ③ 柄:权力。 ④ 两家子弟材智下……疑畏死而辞服于贼:代宗大历中,张巡之子张去疾因许远在城陷时没有被杀而产生怀疑,上书要求追夺许远的官职,代宗叫张去疾和许远之子许岘(xiàn)与百官讨论,结论是许远因系主将才被押送洛阳请功,不足为疑,事情才了结,所以韩愈认为张家子弟“材智下”。至于许家子弟凭什么也被说成“材智下”,今天已不清楚。 ⑤ 食其所爱之肉:当时睢阳城里缺粮,先吃茶叶、纸张,再吃马,吃鼠、雀,最后不得已吃没有战斗力的人,许远曾杀掉自己的童奴给士兵充饥。 ⑥ 蚍蜉(pí fú):大蚂蚁。蚁子:小蚂蚁。 ⑦ 徒:这里应解释为同类的人,即和许远一起守城的人。 ⑧ 以上是第二段,对因许远被俘后没有立即遇害而产生的怀疑作批驳。 ⑨ 诟(ɡòu):骂。  脏腑(zànɡ fǔ):古代中医有“五脏六腑”的讲法,现在通称为内脏。  小人:这里指品德低下的人。  成人之美:赞成和帮助人家做好事,《论语·颜渊》里有“君子成人之美”的说法。  卓卓:高超,突出,显著。  以上是第三段,对因敌军从许远防地突破而产生的怀疑作批驳。  逆遁:逆是预料,逆遁,预先逃走。  羸(léi):瘦弱。  讲:这里是谋划、考虑的意思。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就尽,是快死的意思。滋,是增多的意思。起初许远在睢阳有兵六千八百,加上张巡的三千共兵九千八百,到城破时,仅存残兵六百。尹子奇第一次进攻有兵十几万,以后又增兵几万,这里说成“百万”是形容其多。  蔽遮江淮,沮(jǔ)遏其势:江是长江,淮是淮河,江淮是指长江、淮河流域,是唐代东南财富之区,中央政权要依靠这里的赋税收入来维持财政开支。睢阳在江淮地区的北边,叛军不攻陷睢阳,就不敢侵犯江淮,以免睢阳守军从后攻击。等睢阳陷落后不久,洛阳即被官军收复,叛军逃回河北,再没有力量南侵江淮。所以江淮地区的保全,实是张巡、许远立下的大功。沮,是阻止。遏,是抑制。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如本文所说的在临淮郡(治所今江苏泗洪东南)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以及在谯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的许叔冀、在彭城郡(治所在今江苏徐州)的尚衡,都是这样的人物。  比:并,同。  设:编造。淫辞:荒谬的议论。以上是第四段,对否定有必要死守睢阳的谬论作批驳,肯定了张巡、许远保障江淮的巨大功绩。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指韩愈先后在汴州任宣武军节度使董晋的观察推官,在徐州任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的节度推官。  道:路过,往来。  双庙:在睢阳的合祀张巡、许远的庙。  贺兰:在临淮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  嫉(jí):妒忌。  浮图:“佛陀”(梵文Buddha),旧译为“浮屠”,也写作“浮图”,后来又有人把佛塔的音译“窣堵波”误译为“浮图”,这里的“浮图”就是指佛塔。  半箭:箭本是一种竹子叫箭竹,可用来做“弓矢”的“矢”的杆子,所以通常把“矢”叫做“箭”,这里的“半箭”,是指箭杆的一半。  泗州:曾名临淮郡,韩愈所见南霁云射的佛寺浮图即今安徽泗县的香积寺塔。  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所以称“南八”。  以上是第五段,记南霁云的逸事。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临涣即今安徽宿州,于嵩因跟随张巡的缘故,事后被加恩授与临涣县尉的小官职。  髯(rán):两颊上的长须。  《汉书》:记述西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东汉时班彪草创,彪子班固写成,固妹班昭补完,和司马迁的《史记》并称为“史汉”,而唐人读《汉书》的比读《史记》的更多。  诵:背诵。尽卷:当时的书都是抄写在长条的纸上,成为卷子的形式,一卷书就是一个卷子,尽卷就是背诵完这个卷子。  帙(zhì):古代包书卷的套子,一帙可包十个卷子左右。  仅:唐宋人用“仅”字都是“几乎”、“多至”等意思,和通常作“仅有”的用法正相反。  阳阳:安舒自得,毫不在乎的样子。  亳(bó)宋:即原来的睢阳郡,后来改称宋州,这里称“亳宋”,是因为宋州的治所宋城附近是商代北亳、南亳的所在,因此可称之为“亳宋”。  诣(yì):前往。  以上最后一段,记述张籍所传于嵩口述的张巡逸事。

翻译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间,我和吴郡张籍查阅家里的旧书,找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以会写文章知名,所写的这个传颇为周详细密。遗憾的是还有不足之处:没有给许远立传,也没有记载雷万春的事迹首尾。

许远虽然才能好像不如张巡,却能开门容纳张巡,职位本在张巡之上,却能把兵权交给张巡而自己位居他的下面,毫无猜疑妒忌之心,最终和张巡一起坚守牺牲,功成名扬。城失陷都被俘虏,只是牺牲的时间和张巡有先后之异。可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理解先人的志趣,认为既然张巡牺牲而许远甘当俘虏,很可能是因怕死而对逆贼说了屈服的话。其实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困守尺寸之地,吃他所爱的人的肉,来和逆贼对抗而不肯投降?当他在重围中守御时,外边连蚍蜉蚁子那么点的援兵都没有,所以要尽忠,无非是为了国家和皇上。而逆贼说国家已亡皇上已死,许远看到援兵不来,而贼军越来越多,必然认为逆贼说的是真话。外边已等待不到什么而还在死守,人吃人弄得快吃尽,即使愚蠢的人也能知道死期将临,许远的不怕死还不明白吗!哪有城被打破,一起守城的人都牺牲,自己却独自不顾廉耻地乞求活命,这种事情纵使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去做,唉!像许远这样的品德会做得出来吗?

议论的人又说许远和张巡分段守城,城是在许远防守的地段被攻破的,抓住这点来骂许远。这又跟小孩子的见识一样。人将死,内脏中总有先受病损坏的,拉绳子把它拉断,总有个断开的地方,看的人只看到这些现象,就责怪先受病的内脏和绳子断开的地方,这也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的喜欢议论,不乐于成人之美到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的成就如此昭著,还不被放过,其他就更没有什么好说了。

当张、许二公开始守城时,怎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援,从而预先弃城撤走?如果这个睢阳城无法防守,那纵使避到别处又有什么用?等到没有救兵而力量快要用尽之时,带上这些仅存的伤残饥瘦之众,纵使要撤离,也肯定撤不出。以二公的才智,对这些已考虑得很周详了。坚守一城,捍卫天下,凭千百名力竭待毙的士卒,来抵挡上百万越来越多的敌兵,屏障江淮地区,阻抑逆贼的攻势,天下终于不亡,是谁的功劳啊?当时,丢掉城池保全自身的数起来何止一二个,拥有强兵坐视不救的在睢阳周围又是一大串。不追究这些,却责怪二公为什么死守,足见这些都是自甘混同于逆乱之人,因而会编造这些谬论来帮他们向二公攻击。

我曾在汴、徐两府任职,多次往来两府之间,亲自到所谓双庙去致祭,当地老人时常讲说张巡、许远守城时的事情,说南霁云当年去贺兰进明处求救,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声威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救援。又喜爱南霁云的英勇壮烈,不听他劝说,硬要把他留下来,准备了饮食音乐,请他入座。南霁云慷慨激昂地对他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城里的人吃不上饭已有个把月了,我虽想独自吃,实在不忍心,即使吃也咽不下去。”于是拔出佩带的刀斩断一个手指,血淋淋地让贺兰进明看,在座的大为吃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掉眼泪。南霁云了解到贺兰进明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纵马离去,快出城时,抽出箭来射向佛寺的宝塔,射中上面的塔砖没入半段箭杆,说:“我回去打败贼军之后,一定要灭掉贺兰,射这箭就是要记住这个誓言。”我在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这塔对我讲起。睢阳城被攻陷,贼兵用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立刻拉出去,准备处斩。又要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应声,张巡叫着南霁云说:“南八,男子汉死就是了,不能为不义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借此干出点名堂来,公既有话,我怎敢不死!”就不屈牺牲。

张籍说:有位叫于嵩的,年轻时就跟随张巡,到张巡起兵后,于嵩常在围城之中。张籍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于嵩,于嵩当时已六十多岁了,由于张巡的关系先前曾做过临涣县尉,好学,书无所不读。当时张籍年纪还小,粗粗地询问了一些张巡、许远的事情,没有能问得仔细。据于嵩说:张巡身高七尺多,须髯长得很威严。有次看到于嵩在读《汉书》,对于嵩说:“为什么老是读它?”于嵩说:“没有读熟啊!”张巡说:“我读起书来最多不过读三遍,一辈子也忘不了。”于是从头到尾把于嵩所读的这卷背诵一遍,没背错一个字。于嵩很吃惊,还认为张巡恰好熟读这一卷,于是随便从别的书帙里抽出几卷来试张巡,没有不是同样纯熟的。于嵩再试抽架上那些书来问张巡,张巡都信口背诵毫无迟疑。于嵩跟随张巡日子很久,却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啊!张巡做起文章来,拿上纸笔立刻书写,从不曾打草稿。开始守卫睢阳时,士卒多到上万人,城里的居民户口也将近好几万,张巡见过一面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怒时,须髯就掀动起来。到城被攻陷,贼兵把张巡等几十人绑起来,坐在地上很快要被杀害。张巡起来绕着大家走一圈,大家看到张巡起来,有的也起来,有的还哭,张巡说:“你们别怕,死,是命定的啊!”大家都哭,不忍心再抬头看张巡。张巡就义时,脸色不变,和平常一样毫不在乎。许远是宽厚长者,外貌和内心一样,和张巡同年出生,月份日子比张巡晚,称张巡为兄,牺牲时四十九岁。于嵩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之间。有人说于嵩有田在亳宋之间,被军人强占,于嵩准备去州里控诉清理,被人家杀害。于嵩没有儿子。这都是张籍所说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