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韩愈文选集/韩愈《杂说四》原文、注释、赏析

韩愈《杂说四》原文、注释、赏析

杂说四韩愈的集子里有四篇《杂说》,最有名、最为后世所传诵的就是这讲伯乐和千里马的第四篇。有人推测,德宗贞元十一年(795)韩愈二十八岁时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提拔进用,结果得不到答复,失望地回老家河阳,同时写了这篇文章以表示感慨。这很有可能。文章借伯乐来譬喻能识拔人材的宰相,借千里马来譬喻人材,用简洁的文字,把应该识拔和使用人材的道理讲得很清楚,这不仅在封建...

杂说四

韩愈的集子里有四篇《杂说》,最有名、最为后世所传诵的就是这讲伯乐和千里马的第四篇。有人推测,德宗贞元十一年(795)韩愈二十八岁时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提拔进用,结果得不到答复,失望地回老家河阳,同时写了这篇文章以表示感慨。这很有可能。文章借伯乐来譬喻能识拔人材的宰相,借千里马来譬喻人材,用简洁的文字,把应该识拔和使用人材的道理讲得很清楚,这不仅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言论,即使到今天在用人问题上也大可借鉴。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不以千里称也④。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⑦?

策之不以其道⑧,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⑨?其真不知马也?

① 伯乐:战国时人们心目中最擅长相马、养马的人,传说他是春秋时秦国人,姓孙名阳,字伯乐。 ② 祗(zhī):适足以。奴隶人:指从事饲养和驾驭马匹的人,当时认为这类工作是下贱的,所以把干的人贬称为“奴隶人”,这“奴隶”并非奴隶阶级的奴隶。 ③ 骈(pián):比,排着,接连。槽:盛饲料的东西。枥(lì):马厩(jiù),马的食宿处。 ④ 以上是第一段,讲千里马虽常有,不被伯乐发觉便会困辱老死。 ⑤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⑥ 食(sì)马:这个“食”通“饲”。“食马”就是饲马,下文的“食之”也就是饲之。 ⑦ 以上是第二段,讲千里马饲养不好也不能发挥作用。 ⑧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作鞭策、驾驭讲。 ⑨ 邪(yé):通“耶”。  也:通“邪”、“耶”。以上最后一段,对埋没千里马也就是埋没人材者作进一层批判。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出现千里马。千里马是常有的,只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了出色的马,却只能困辱在奴隶人的手里,一个接一个地死在食槽边马厩里,得不到千里马的称号。

马中能够日行千里的,一顿可能要吃掉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把它喂够,这样的马,纵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由于吃不饱,气力不足,才能特长显露不出来,要求和寻常的马一样都办不到,怎能叫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用正当的方法,饲养它不能满足它的需要,它在嘶叫又不能领会它的意思,却拿着马鞭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是真没有马吗?还是真的不识马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