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韩愈文选集/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赏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赏析

祭十二郎文①祭文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体裁,用来悼念逝世的亲属、朋友、同事、上级等人。一般多用四字句并押韵,也有仿照《楚辞》用更长一些的句子的,内容除歌颂逝者生前的功业道德文章之类外,也可讲到致祭者和逝者的关系,以增加哀痛的气氛。这位名老成的韩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儿,韩愈幼小时曾和他生活在一起,对他特别有感情,加之他死得早,不曾来得及做官,没有什么事功可说,因此这篇...

祭十二郎文

祭文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体裁,用来悼念逝世的亲属、朋友、同事、上级等人。一般多用四字句并押韵,也有仿照《楚辞》用更长一些的句子的,内容除歌颂逝者生前的功业道德文章之类外,也可讲到致祭者和逝者的关系,以增加哀痛的气氛。这位名老成的韩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儿,韩愈幼小时曾和他生活在一起,对他特别有感情,加之他死得早,不曾来得及做官,没有什么事功可说,因此这篇祭文通篇都从韩愈和他的关系上来写,而且不押韵,不用四字句或《楚辞》体,说得好像在和逝者当面对话一样,处处流露出真挚的感情。这在今天擅长写白话文的作家都不容易做到,而韩愈用古文却能写得如此成功,说明这种古文在当时确有其生命力,和后来一味模仿前人、矫揉造作的所谓古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篇祭文是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五月韩愈三十六岁时写的,当时可能已任监察御史。

① 十二郎:韩愈的侄儿,名老成,本是韩愈二哥韩介的儿子,因为大哥韩会没有儿子,过继成为韩会的儿子,唐人习惯讲排行(hánɡ),而且是按同族的兄弟辈份排下去,老成排行第十二,所以韩愈称他为十二郎,唐代对有钱、有地位人家的子弟习惯称为郎,等于旧社会称“少爷”一样。

年月日①,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②,乃能衔哀致诚③,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④,告汝十二郎之灵⑤。

呜呼!吾少孤⑥,及长,不省所怙⑦,惟兄嫂是依⑧。中年⑨,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致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① 年月日:这里本应作“几年几月几日”,被编集者所省略掉,《文苑英华》所收本文作“贞元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十九年”是没有问题的,“五月”则和下文“汝殁于六月”有矛盾,可能仍有错误。 ② 季父:父亲的最小的弟弟,有人称之为季父,今天则通称父亲的弟弟为叔父,不再有季父这个称呼。 ③ 衔:含。致:送,表达。 ④ 建中:人名,不知姓什么,可能是韩愈家里的人。时羞:羞在这里是美好的食品,时羞就是应时新鲜的食品。奠:即祭,即向鬼神献上祭品,这里作名词用,即祭品。 ⑤ 灵:魂灵,古人认为人虽死了,而灵魂并不消失,照样有感觉,要饮食。以上是第一段,讲明是谁在祭谁,是祭文开头常用的形式。 ⑥ 吾少孤:本来幼而无父叫孤,但后来也通称幼而无父母叫孤或孤儿,韩愈在给他嫂子也就是老成的母亲郑夫人的祭文中说,自己“三岁而孤”后即受兄嫂抚养,说明当时韩愈的父母均已去世,所以这里“少孤”是指幼而无父母,不仅幼而无父。 ⑦ 省(xǐnɡ):弄清楚。所怙(hù):怙是依靠,所怙指所依靠的父母。 ⑧ 兄嫂:指韩愈的大哥韩会、大嫂郑夫人。 ⑨ 中年:指大哥韩会的中年,韩会四十一岁去世,所以说中年。  南方:韩会死在韶州刺史任上,韶州治所在今广东韶关西南,所以称之为南方。  归葬河阳:河阳是韩愈老家所在,所以说归葬河阳。  就食:“就”是“去”的意思,就食,就是去那里吃饭,即去那里过日子。江南:韩家有田宅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属于江南西道,所以叫“江南”。  零丁:也写作“伶仃”,孤独无依的样子。  吾上有三兄:韩愈大哥韩会,二哥韩介,还有个三哥名字已失传。  早世:早去世,早死。  在孙惟汝:韩愈的二哥韩介本有两个儿子,把次子老成过继给大哥韩会,此时长子百川也已死了,韩愈本人还幼小,未结婚生子,所以说这时“在孙惟汝”。  形单影只:形指人的身体,影指人的影子,单是单独,只是仅有一个,“形单影只”是孤单的意思,已成为成语。  以上是第二段,讲和老成幼小时的相处。  归:指回到就食的江南宣州。  省(xǐnɡ):这里是看望的意思。坟墓:古人讲究族葬,即亲族死后都得在老家选块地方埋葬到一起,这里的坟墓,指韩愈在河阳老家族葬的父母和哥哥们的坟墓。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董丞相是董晋,当时董晋是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当时节度使不算正式的职事官,本身没有品阶,必须给一个名义上的有品阶的职事官来定他的品阶,董晋给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所以可尊称他为董丞相,韩愈当时在他手下任观察推官。  孥(nú):儿女。  薨(hōnɡ):唐代二品以上官员的死叫薨。  吾佐戎徐州:徐州,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当时张建封任徐泗濠节度使,驻徐州,韩愈入他的幕府任节度推官。  西归:指回到河阳。河阳在汴州、徐州之西,所以叫“西归”。  成家:建成个家,安定好家。  遽(jù):骤然,匆忙地。殁(mò):死亡。  旅食:寄食他乡,到外地谋生。  斗斛之禄:极微薄的俸禄。  万乘之公相:公是公卿,高官显贵的泛称,相是宰相。先秦时一辆兵车用四匹马拉,叫一乘,当时国力强大与否都以能出兵车多少乘来计算,要地广千里的大国才能出兵车一万乘,这里的“万乘”,是用来形容公相的官高禄厚。  辍(chuò):本是停止的意思,这里引申为丢开,离开。就:归,趋,这里引申为追求。以上是第三段,讲成年后和老成分离,直到老成之死不能会合到一起。  去年孟东野往:贞元十八年(802)孟郊从长安到溧阳任县尉,溧阳和宣州相去不远,所以韩愈托他捎信给老成。  茫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苍:灰白色。  涯:边际,穷尽。戚:忧愁、悲哀。  东野之书:孟郊写给韩愈告知老成去世的信。  耿兰之报:耿兰大概是老成身边的管家,写信给韩愈报告老成去世。  业其家:继承先人的事业。  汝之子始十岁:老成有两个儿子,“始十岁”的是长子韩湘,还有次子叫韩滂(pānɡ)。  吾之子始五岁:指韩愈的儿子韩昶。  孩提:小儿笑叫“孩”,“提”是抱的意思,“孩提”是形容其幼小。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韩愈怕韩湘、韩昶不能成立,但后来韩湘在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及第,韩昶也在长庆四年(824)进士及第,都做了官,并非不能成立。  以上是第四段,从老成的早死,担忧自己也会早死,担忧老成和自己的儿子也会不能成立。  比:近来。软脚病:就是今天所说的脚气病。  往往:每每。  殒(yǔn)其生:“殒”本是坠落的意思,“殒其生”就是俗话说“送了命”。  汝之书:这当是指老成最后的来信。  以上是第五段,讲连老成去世的原因和日期还未弄清楚,使悲痛的气氛在祭文里更有所增加。  终丧:丧期终了,古代父亲死去儿子要服丧三年,实际服丧二十七个月,服满了二十七个月后就叫“终丧”。  兆:墓地。  以上是第六段,讲对老成后事的安排。  敛(liàn):通“殓”(liàn),给死人穿衣下棺,通常也叫“入殓”。  窆(biǎn):落葬,把棺木埋进地下。穴:墓穴。  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古人迷信,认为在梦中可与死者魂相会。  尤:怨恨。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前四字出于《诗·秦风·黄鸟》,后四字出于《诗·唐风·鸨(bǎo)羽》。以上是第七段,谴责自己对老成没有尽到责任。  顷:田一百亩为一顷。伊、颍之上:伊水、颍(yǐnɡ)水边上,伊水是洛水的支流,流经今河南西部,颍水是淮河支流,流经今安徽西北和河南东部。  以上是第八段,因极度悲痛而产生灰心失望的想法。  尚飨:也可写作“尚享”,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祭文一般多用这两个字作为结束。

翻译

某年某月某日,季父韩愈在知道你去世消息以后的第七天,才能含着悲痛向你表达诚意,叫建中从远方准备下时鲜的祭品,来祭告你十二郎之灵。

唉!我从小失去父母,到长大,不清楚父母是什么样子,唯一的依靠就是哥哥和嫂子。哥哥只活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幼小,跟着嫂子把棺木送回河阳安葬。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过日子,大家孤苦零丁,没有一天相分离。我上面有三位哥哥,都不幸过早去世,作为先人后嗣的,孙子辈只有你,儿子辈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人,真是形单影只。嫂子曾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剩这两个了!”你当时还小,可能已记不住。我当时虽能记住,但也不能体会这句话的悲哀啊!

我十九岁时,才到京城里来,过了四年曾回去看过你。再过四年,我到河阳去扫墓,碰上你护送我嫂子的棺木来安葬。再过二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要回去把儿女带来。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来不成。这年,我到徐州佐理军事,派去接你来的人刚出发,我又罢职离开,你又来不成。我想你跟着我在东边,东边也是客居,不能长住,为长远打算,不如回到西边,我把家安定好然后请你来。唉!谁知道你会突然离开我死去呢?我和你都年轻,认为即使暂时分手,最终总会长久相聚到一起,所以丢开你到京城去谋生,以博取微薄的俸禄。真知道会这样,即使放着万乘的公卿宰相,我也不肯一天离开你而去追求啊!

去年孟东野去你那里,我有信给你说:“我年纪不到四十,却看起东西来模模糊糊,头发灰白,牙齿摇动。想起父辈和几位哥哥,都身体健康而过早去世,像我这样的衰弱,能够活得长吗?我不能去你那里,你又不肯来我这里,恐怕我早晚死去,留给你无穷的悲哀。”谁知道年少的先死而年长的倒活着,强壮的夭折而衰病的倒还在啊!唉!这是真的,还是在做梦?还是传的消息不可靠?真是这样,我哥哥这么好的德行怎能使他后嗣夭折?你这么谨纯明智怎能无从承受他的恩泽?年少的强壮的怎能夭折,年长的衰病的怎能存活?真不能叫人相信。是在做梦,是传的消息不可靠,那东野的书信,耿兰的报告,怎么就在我手边呢?唉!真是这样了,我哥哥这么好的德行却使他后嗣夭折了,你这么谨纯明智应该继承先人事业的却无从承受他的恩泽了,真是所谓的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确实难以明了了,真是所谓的理是无法推究,而寿是无从预知了。但即使这样,我从今年以来,灰白的头发有的已全白了,摇动的牙齿有的已脱落了,毛发血色一天比一天衰败,神志意气一天比一天委靡,过不多久要跟随你死去是肯定的了。死后如果有知,我们的分离将过不了很久;如果无知,悲痛你的时间已没有很久,而以后永无穷尽的时间里想对你悲痛也不可能了。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少而且强壮的还保不住,像这样幼小的还能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吗?唉,好悲痛啊!唉,好悲痛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每每发作得很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地方的人,常常会有的。”从不曾因此为你担忧。唉!你终于因此而送了命吗?还是另有别的病而弄成这样呢?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而据东野说,你死是在六月二日,耿兰的报告则没有讲月日。这大概是东野派去的人不知道要向你家里人问清楚月日,就像耿兰的报告不知道应该讲清楚月日,东野给我写信时才问派去的人,派去的人乱说个日子来应付一下吧!是这样呢,还是并非如此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你,慰问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饭吃可以等到丧期终了,那就等丧期终了后把他们接来,如果无法等待到丧期终了,那就即刻把他们接来,其他的奴婢,都让他们给你守丧,我有力量能够给你改葬,总得把你葬进先人的墓地,然后让他们去留听便。

唉!你得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生前我不能和你住到一起过日子,你死后我不能抚着你的遗体尽情哭泣,你入殓时我不能看着你的棺木,你下葬时我不能看着你的墓穴。我的所作所为背负了神明,致使你夭折,我不孝不慈,致使不能和你一起过日子,相守到老死,我和你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生前不能和我形影相依,你死后灵魂不来梦里和我相会,这都是我弄成的,还能怨谁?苍天啊苍天,我的悲痛哪有终极!

从今以后,我将对人世不发生什么兴味了!我将在伊水、颍水边上弄上几顷田,度我的余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成材,养大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准备她们出嫁,如此而已。

唉!话可以说得完而悲痛之情没有穷尽,你听到了吗?还是没有听到?唉,好悲痛啊!请来享用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