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国学语录/说文通训定声《江有汜》解读、赏析

说文通训定声《江有汜》解读、赏析

100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江有汜注释】①汜(sì):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②归:嫁。...

100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江有汜注释

①汜(sì):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

②归:嫁。

③不我以:不用我,不要我。下文“不我与”、“不我过”译法相同。与,相聚。过,渡过。

④渚(zhǔ):水中的小洲,亦指水边。

⑤处:忧愁。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处”通“癙”,即忧思病。

⑥沱(tuó):江水的支流。

⑦啸:号哭。闻一多《诗经通义》认为,“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江有汜译文

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有家回,不肯要我一同去,不肯要我一同去,将来肯定要后悔。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有家回,不肯相聚便离去,不肯相聚便离去,将来肯定要伤悲。大江自有分支水,这个人儿有家回,不肯渡我过河去,不肯渡我过河去,将来肯定要嚎哭。

赏析

本段选自《诗经·国风·召南》。从诗中写到的“江”、“沱”来看,故事应发生在召(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采地”、“食邑”、“封地”)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历来对此诗的解释不一,或以为是媵(yìng)妾因遭受正妻排斥而不能陪嫁而作,“之子”指正妻(《毛诗》小序),意思是正妻随丈夫回家了而媵妾却没有;或以为是一首弃妇诗,“之子”指薄情丈夫,且认为“啸歌”是弃妇自我排遣的一种表现(方玉润《诗经原始》)。无论何种解释,都意味着丈夫对她的背弃,都诉说着女子遭弃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汜”是“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意思是说,“江”尚且“有汜”,而人(媵妾)却遭受“不我以”、“不我与”和“不我过”的苦痛,不可以像“汜”那样,从干流分出又回流到干流,这是多么悲惨啊!

诗中的弃妇有她的自信。她相信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因而预言丈夫的背弃行为,必将在日后受到惩罚,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并且,丈夫将受到的惩罚与他背弃妻子的行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不我以”对应“悔”,“不我与”对应“处”,“不我过”对应“啸歌”。其愈是绝情,其后果就愈加严重。当然,这只是弃妇一厢情愿的假想。事实上,其丈夫很可能时过境迁,感情上并未引起任何震动。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重要的不在于弃妇自信的论断日后会不会成为事实,而是隐藏在这一论断背后的弃妇的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她设想丈夫日后会后悔,其中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预言丈夫今日的轻率必将招致日后的惩罚,又泄露出弃妇因恨而生的报复性心态。这是她的软弱,也是她的坚强。全诗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笔法自然,语言浅显,达到了精准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