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国学语录/墨子·尚贤《举公义,辟私怨》解读、赏析

墨子·尚贤《举公义,辟私怨》解读、赏析

274 举公义,辟私怨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274 举公义,辟私怨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举公义,辟私怨注释

①列德:使有德者入列,就任。

②殿:定。

③此若:这里此和若同义,二字连用是古人的复语。

举公义,辟私怨译文

所以古代圣王治理政事,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贤能之人,即使是农夫工匠,如果有才能也选用他。给他较高的官爵,给他丰厚的俸禄,委任他们担任官职,授予他们决断的权力。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提出这三件事(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成就国家的事业。所以这时,要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履行相应职责,按功劳大小决定赏赐多少,衡量功劳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是自始至终的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有才能的人就罢免他。倡导公心、抛弃私怨,上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赏析

本段选自《墨子·尚贤》。尊贤重能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墨子关于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光有才没有德不行,只有德没有才也不行。就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们现在关于人才亦如是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所以德才兼备是基本人才标准。其次,墨子举贤不避亲疏贵贱,打破等级制和世袭制。举贤任能的唯一标准就是德才,反对任人唯亲,反对门第等级。只要他有能力,哪怕出身卑微也同样重用,而没有才能的官员也一样可以被降职甚至罢免。形成能上能下,良性循环的用人体系。再次,墨子举贤委以高官厚禄,赋予绝对权力,从物质和权力上给他们充分保障,使其才能发挥有足够的外力支撑。

所以举贤任能是个系统工程。我们现在面对官员腐败问题,有些专家提出高薪养廉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固然有在国外成功的案例,但在国内却有很强的反对声音,就是因为没有同时解决官员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等配套机制问题。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