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国学语录/论语·为政《十有五而志于学》解读、赏析

论语·为政《十有五而志于学》解读、赏析

040 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有五而志于学注释】①有:同“又”,古人在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往往加一个“又”字,有时则写成“有”字。②立:建立,站得住。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含有上天旨意、自然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

040 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有五而志于学注释

①有:同“又”,古人在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往往加一个“又”字,有时则写成“有”字。

②立:建立,站得住。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含有上天旨意、自然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使命和职责等意义。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言,是指对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或对自己不利的建议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不逾矩:不超越规矩。矩:礼法,规矩。

十有五而志于学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而不被外界所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出规矩。”

赏析

本段选自《论语·为政》。这段话被后人广泛引用,几乎每句都成为千古名言,对于理解人生各个阶段应当达到的认识水平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实际上这是孔子晚年回顾自己人生经历重要阶段的话,是教育学生同时也是自我感慨的话,完全符合其一生的人生轨迹。

十五岁志于学,是开始知道并决心学习。孔子童年很苦,还未记事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十七岁时也去世了,这样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生存的条件。而十五岁也是人真正懂事的开端,于是立志于学是合理的年龄。而十五岁到三十岁这段时间,是人获取知识成人成才的黄金时段,故孔子说“三十而立”。“不惑”紧承前句,即按照既定的人生理想努力前进,掌握各种知识而不疑惑。“知天命”是说到了五十岁就真正知道天命对于人生的作用,故只需做好人生的努力,担负起应担的使命和职责即可。天命肯定存在,只是不可预知。人生对待太多的偶然性是无能为力的,而且偶然性也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孔子一生不谈论鬼神,不具体探讨命运问题,只对现实人生价值尽最大努力。“耳顺”则是对于人生与现实社会的一切都能够正确认识,而不再怨尤、恼怒,这确实是一种境界,把人生世相都看透了,就没有什么刺耳的了。“不逾矩”是最高境界,是无法中有法,怎么做怎么对头,处处合乎规矩,虽有规矩,也不碍自由。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王国”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