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长善而救其失》解读、赏析
159 长善而救其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而救其失注释】
①失:过失,缺点。
②或:有的人。
③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状态各有不同。
⑤长(zhǎng):发扬长处。
⑥救:纠正。
【长善而救其失译文】
学生学习可能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这四种过失是,有的贪多,有的求少,有的畏难求易,有的浅尝辄止。这四种过失,有其不同的心理原因。教师了解了其心理原因,然后就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
【赏析】
本段选自《礼记·学记》。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说到了点子上。任何工作方法都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失去了针对性的方法就成了无的之矢。针对性的根本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真正好的老师,应是好的心理学家,善于把握学生心理。这段话明确提出“心之莫同”的命题,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并对由心理差异导致的学习态度的差异做了四种归纳,进而提出了“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扬优点,就可以克服缺点;另方面,认真消除缺点,就有助于优点的发扬。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的这段话则把这一思想发展为教育教学的一项普遍原则——长善救失。这一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