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国学经典/《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47句《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老子所建立的道德体系和“五千言”八十一章的论述,对个体精神的塑造和民族素质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道法自然”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有无相生”、祸福相倚的辩证观,“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的人生智慧,以及“见素抱朴”、“致虚极,守静笃”、“知足不辱”、“慎终如始...

《老子》47句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老子所建立的道德体系和“五千言”八十一章的论述,对个体精神的塑造和民族素质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道法自然”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有无相生”、祸福相倚的辩证观,“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的人生智慧,以及“见素抱朴”、“致虚极,守静笃”、“知足不辱”、“慎终如始”的生活态度,“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为政之道,都曾经而且还将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

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言说的名,不是永恒的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

不能称名的,是万物的元始;有可称名的,是万物的母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老子·二章》

有和无在相对中生成,难和易在对立中转化。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四章》

大道空渺无形,而作用却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就如是万物的根源。消磨它的锋锐,去除一切纷扰;隐蔽它的光亮,混同于尘俗之间。它依然清湛地存在着。我不知它来自哪里,但它却是永恒的存在,存在于天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五章》

天地无所谓仁慈,对待万物都如草狗一样,一视同仁;圣人无所谓仁慈,对待百姓都如草狗一样,一视同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八章》

善的极致就好比水。水,静静地滋润万物,甘愿处在卑下的地位,这就近于道了。(上善的人像水一样)居住要选择地点,思想要深刻明了,交朋友要亲密,做事要按照可能,行动要适合时宜。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

把持而使水太满,不如及时停止;磨砺而使刀刃太过锋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满堂,不能长守;富贵而骄横,自取灾祸。功成身退,才合乎天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十章》

形神合一,能终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能像婴儿的状态吗?擦拭心镜,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没有智慧吗?看到宇宙的秘密,能不保持宁静吗?明白通达,能没有作为吗?生养、繁育万物,却不占有,不居功,也不主宰,这才是“玄德”。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老子·十五章》

古时修“道”有造诣之人,他们的精神精微奥妙,深远通达,非一般人所能领会。正因不可领会,所以只能勉强描述一些外在的表现:他们谨慎,像冬天涉水过河;敬畏,像敬惧四周的人;庄重,像彬彬有礼的宾客;涣发,像冰雪正在消融;敦实,像质朴的树干;宽广,像深山大谷;深厚,像浊水难以见底。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十六章》

让心灵空寂,独守宁静,看天地万物生长发展,我从而观察它们循环往复,最终返回本原的过程。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

外见纯素,胸怀质朴,不求私利,欲望淡泊。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二十二章》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匡直,低洼才会盈满,破旧才有更新,少取才能得到,贪多就会迷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

不自我显露,所以显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有功;不以贤能自居,所以受到尊敬。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二十三章》

狂风刮不了整个早晨,暴雨下不了整整一天,这是天地间的规律。天地造成的现象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二十七章》

善于行走的人,不留下印迹;善于言语的人,不会有差错;善于计数的人,不需要筹码;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门栓你也开启不了;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索你也解不开。圣人善于救人,因此没有被抛弃的人;善于物尽其用,因而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老子·二十七章》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鉴戒。不尊重老师,不珍惜鉴戒,虽然自诩聪明,其实是糊涂。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二十九章》

想取得天下而强行作为,我看不可以成功。天下是“神器”,不是人的意志能够左右的。强取,必然会失败;把持,必然会失去。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三十一章》

优良的兵器是不祥之物,民众都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会轻易使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三十三章》

知人,是智慧;自知,是聪明。胜人,是有力;自胜,是刚强。知足,是富有;坚持力行,是有志气。不失根基,就是长久;死了,人们还记得他,这才是长寿。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三十六章》

想要收缩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去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是深远的道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

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浮华。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章》

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棱角,最好的器物很晚才完成,最美的声音是无声之音,最大的形象已经没有了形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

道,生成原始混沌的一,又分解成阴阳两极,阴阳和合而生三,然后生成万物。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四十三章》

天下最柔弱的,可以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空虚无形的,可以进入没有间隙的,我因此而知道“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诲,无为的作用,天下少有人能够达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四十四章》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没有危险。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生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四十五章》

最完美的东西似有残缺,作用却不会衰竭;最充实的东西如有虚空,作用却不会穷尽。最正直如同屈曲,最灵巧好似笨拙,极善辩如言辞木讷。活动能抵御寒冷,安静能战胜暑热,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老子·四十九章》

圣人不固执坚守自己的心意,他以百姓的心为己心。善待善的,也善待不善的,天下人就都善良了;相信可信的,也相信不可信的,天下人就都诚信了。圣人立身天下,没有私心,只求让天下人的心灵都变得浑沌、纯朴。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老子·五十三章》

倘若我确实有自己的看法,行走在大道上,唯一担心的便是进入歧途。大道很平坦,而人君却喜欢走山间小路。农田极其荒芜,仓库十分空虚;但人君还穿着锦衣华服,佩带宝剑,吃厌了山珍海味,财物很是丰富。这叫强盗,走的不是正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祸中依存着福;福中潜伏着祸。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

治理大国就像煎煮小鱼(不要常常扰动它)。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六十三章》

无为即是为,无事即是事,无味即是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去回报怨。对付难,从易开始;成大事,从细微做起。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六十三章》

轻易许诺,必定缺少信誉;看事物太容易,必然遇到更多困难。因此,圣人会把困难思虑得周详些,所以最后便没有困难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情势安定时容易维持,征兆未现时容易谋划。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细微时容易消散。要在事情没有成形前采取行动,局势没有混乱时进行治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合抱大树是由幼芽长成,九层高台是一筐筐泥土垒起,行千里远路是从脚下开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

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临终结时也要像起始一样慎重,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的地方,是因为它处于下游。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六十八章》

善为将帅的,不逞强好勇;善于作战的,不轻易被敌人激怒;善于胜敌的,不直接与对手交兵;善于用人的,待人谦恭而有礼。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老子·六十九章》

指挥作战者说:我不敢轻易主动进攻而宁取守势,不敢轻进一寸而宁退一尺。这就是排好阵势要像没有阵势,要伸出拳头要像没有臂膀,要杀敌却像没有敌人可打,手里拿着兵器却像没有兵器。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祸害,轻敌就会丧身。所以两军势均力敌而相争,胜者必定是因退让而激发起士气的这一方。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七十一章》

知道自己无知,是高尚的;无知却自以为是,是毛病。真正把毛病当成毛病,认真对待,就不会犯这种病了。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七十二章》

百姓连威压也不怕了,大的祸乱就会到来。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要骚扰他们的生计。不压迫百姓,他们就不会厌恶你。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自爱,而不妄自尊贵。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天置罗网,网眼虽疏,却不会疏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畸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老子·七十四章》

如果百姓不怕死,怎么还能用死去恐吓他们?如果百姓果真害怕死亡,而作奸犯法的就要被杀掉,那么谁还敢做坏事呢?应该有法律、有专管刑法的人主管这些事。要是代替专管的人去杀人,那就像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材,少有不伤自己手指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七十七章》

百姓遭受饥荒,是因为统治者收税太多。百姓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强作妄为。百姓轻死,是因为统治者穷奢极欲。不追求厚养生命的人,贤于那些过分看重生命的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也,而莫之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而攻击摧毁坚固的东西,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这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晓,但不能照此实行。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漂亮话不可信。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老子·八十一章》

圣人不会自己积蓄什么。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因而更富有;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因而更充足。天之道,利物而不伤害物;人之道,多行善事而不巧取豪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guoxue/2023031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