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二十四节气《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第五章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处处都是一派明朗清秀的好景致。清明与气象农事〇清明时节的气象特色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也就是太阳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6天。《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

第五章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处处都是一派明朗清秀的好景致。

清明与气象农事

〇清明时节的气象特色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也就是太阳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6天。《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人们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之久。

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处处都是明朗清秀景致,此时最适合踏青,故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清明三候

中国古代将清明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〇清明时节的农事活动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所谓“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开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此时,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的旱作、江南的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最佳时期,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了解清明传统民俗

清明节除了扫墓的传统,还有一些禁忌,比如禁火、忌使针、忌洗衣,民间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除此之外,这个时节的娱乐活动也是非常丰富,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坟祭奠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〇扫墓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参加扫墓的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清明祭祀的祭祀场所按照各地习俗不同而有所区别,以墓祭最为普遍;还有一种是庙祭,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有的人因为不能返回家乡而选择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也有些人在家里拜祭祖先灵位。

〇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花绽柳青,正是外出郊游赏美景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〇荡秋千

荡秋千是由来已久的清明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秋千的历史相当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也是为了避及某些方面的忌讳,改为秋千。那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深受宫廷女子和深闺女子的喜爱,在民间也颇受欢迎。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〇蹴鞠

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鞠”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就是用脚踢的意思。蹴鞠运动类似今天的足球,相传早在战国时期就在我国民间流行,汉代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则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

〇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清明的时候,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犹如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它们被清风带走,飘至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〇拔河

拔河最早叫“牵钩”“钩强”,唐朝开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盛行于军旅,后来流传到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便成为清明习俗了。

〇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代以来,清明期间便有了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〇插柳

关于清明插柳的风俗,素来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因此,有些地方的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而且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其二,防病辟邪。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关于辟邪的说法是: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因为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其三,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欲封官于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出山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竟然死而复生。晋文公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并逐渐演变为习俗。

此外,关于清明节还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柳永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伎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仕途不顺,虽中过进士做过县令,但晚年贫困潦倒,死时无钱下葬。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

〇拜“城隍爷”

老北京清明节时的有这样一个习俗,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庙在每年的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

〇节令吃食

●吃冷食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吃青团

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等等。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吃螺蛳

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清明时节的养生保健

〇清明养生知识

●养神

清明时节,柳暗花明,草长莺飞,人的心情也会豁然开朗。对于养生来说,此时正是怡心养神的好时机。

所谓神,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人体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养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强心健体的绝好妙法。比如,神补就是通过精神调节,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其相互协调,促进健康,这是任何药物和营养品都不能代替的。

养神的重要前提就是怡心。春天应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让情志生机盎然,而不要使情绪抑郁,从而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故《医先》中说:“一切病在于心,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现代医学认为,不良的情绪将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还会诱发多种疾病。而快乐和欢笑则能调节神经系统,使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

而保持愉快的心情,就要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比如,在闲暇的时刻可以独处静坐,闭目调息,或轻轻松松地聆听音乐,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

●养阳

春天万物复苏,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人们应当适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注意,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不是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春季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早晨7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保护体内的阳气不耗损无阻碍,并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

〇清明时节的疾病预防

●防花毒

清明时节外出春游踏青需防花毒,更不能因一时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丛前待久了,会出现头昏脑涨、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些人因为接触了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还有人出现阵发性喷嚏、鼻塞、流涕、流泪、哮喘等症状。所以春游之时,注意防劳累,也要注意防花粉过敏。

●防感冒

随着气温升高,有些人,特别是年轻爱美的女性,便迅速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轻薄的春衣,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气温波动很大,早晚有些凉,因此不宜过早过快减少衣服,否则极容易受凉感冒。而且这个时候湿热邪毒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开始活跃,是各种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做好预防。

●防寒湿

清明前后除了注意穿衣外,还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当遇到天气寒冷又阴雨绵绵的日子,如果不注意为下肢保暖,风寒和湿气的袭击则会导致下肢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不适。尤其是膝关节处皮下脂肪组织少,缺乏保护,更容易受寒湿的侵袭。久而久之,会引起关节炎,给今后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防上火

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火外干,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因此,平时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饮水,经常泡菊花茶喝。

清明时节“吃”的学问

〇清明饮食宜忌:忌酸宜温避“发物”

清明时节在饮食调养方面需定时定量,也需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项饮食的宜忌。

●忌酸

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肝气在暮春之际的清明期间可以达到顶峰。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肝在五味中对应的是“酸”,此时如果再多吃酸性食物,就会不利于脾胃功能,影响消化吸收。

●宜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因此在饮食上还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

●避“发物”

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宜食:白菜、萝卜、芋头、螺蛳、鸡蛋、韭菜、山药、粳米、鹌鹑、苹果、樱桃等。

忌食: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海产品、竹笋、菌类等。

〇清明食谱攻略

家常公鸡

用料:

嫩公鸡250克,芹菜75克,冬笋10克,辣椒20克,瘦肉汤30克,姜、豆瓣酱、白糖、酱油、醋、食盐、淀粉、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①鸡肉切成小块,用热水焯后捞出备用;芹菜切成段,冬笋切细条,辣椒剁碎,姜切成末。

②淀粉兑成湿粉,取一半和酱油、料酒、醋、盐放入同一碗内拌匀,另一半湿淀粉和白糖、味精、高汤调和成粉芡备用。

③植物油入锅加热,先煸鸡块至鸡肉变白,水分将干时放进冬笋、豆瓣酱、姜等用大火急炒至九成熟,加入切好的芹菜略炒,倒入调好的粉芡,至熟起锅即成。

功效:温中补虚、降压安神,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营养不良、术后恢复期患者食用。

猪肝枸杞鸡蛋汤

用料:

猪肝100克,枸杞子15~20克,鸡蛋1只,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①先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淀粉,加少许盐等调味品腌一下;将枸杞子洗净备用。

②锅中加水煮开后,放入枸杞子和腌好的猪肝,大火煮开后即可食用。

功效:养肝明目,补益气血,滋肾养阴。

猪肝羹

用料:

猪肝100克,鸡蛋2个,淡豆豉10克,葱白少许,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①先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淀粉,打入鸡蛋,加淡豆豉及少许盐等调味品腌一下。

②锅中加水煮开后,放入腌好的猪肝,大火煮开后,加入葱白及其他调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养肝明目,补益气血。

萝卜粥

用料:

新鲜萝卜250克,粳米100克。

做法:

①将萝卜切碎粒,备用。

②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烧开,下入萝卜粒、粳米,同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止咳化痰,顺气消食,除燥生津,清热解毒,通利大便。

品味清明文化情趣

〇品清明诗词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后来慢慢就只过清明节,相当于寒食清明一起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与其他写寒食清明的诗作有些不同,韩翃的这首诗明显地被赋予了些许政治色彩。寒食节那天的傍晚,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着宫殿,并四散开去,宫外却是一片漆黑,百姓的房屋埋在深深的暮色里。民间禁火,朝廷的权贵们却点起了蜡烛,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的讽刺。

寒食日题杜鹃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

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

总在此花枝。

寒食节、清明节插柳枝、赏杜鹃,经常受到诗人歌咏。这首诗的意思就是杜鹃花怒放枝头,给禁火的清明节带来了“火焰”。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

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

女郎撩乱送秋千。

韦庄在此诗中用轻松明快的语言描绘陕西地区女子过清明节时荡秋千的趣景。语言清新典雅,格调婉曲优美,清爽怡人,令人回味。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现今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首句描写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最精彩的则是“欲断魂”一句,凭吊之人那种悲伤的神情跃然纸上,让人看字见景。最后两句写想喝酒歇脚,向牧童问路,牧童只朝远方一指,诗便到这里终止,以此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读罢意犹未尽。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廓,

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由于寒食禁火,清明后本应处处有新烟,但农民百姓们都被招募去了战场,田地荒芜,燃起烟火的也只有寥寥几家,景象十分凄清。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了出来。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作者在这首诗中凭借生动的描写来渲染氛围,野外随风而起的纸钱四处飘散,一座座古墓给人以肃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作者的眼里,却“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宫词

【五代】花蕊夫人

寒食清明小殿旁,

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

先赌红罗被十床。

清明之际,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斗鸡场旁搭彩楼供人观看,在座的都是内宫的女眷们,场面热闹非凡,看客们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玩兴极浓。

清明

【北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清明时节,桃李花开,但野外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作者由此联想到人生的意义。虽然人到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每个人的价值各不相同。自有那整天去墓地偷祭品还要在家吹嘘的可笑之人,也有守志不动摇抱树烧死的贤者名士。这首清明诗立意深刻,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悼念亡妻的爱情诗。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后来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妻子仍在梳妆打扮,还似当年。二人相见都是说不出话来,唯有流泪,想妻子在阴间应是寂寞孤独的,跟自己一样。整首词字里行间的深情令人感动。

抛球乐

【北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平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泥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仿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贳。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这首词中描写的是清明时分汴京的盛况。词以写景物为主,细雨、柳絮、芳草、杏花,处处美不胜收,四处都是游玩之人的欢声笑语。此时此刻的欢乐是金银珠宝所换不来的,只要尽情喝酒就行了,哪怕到了花谢的时候,也不愿舍弃这些春色。作者用整篇的笔墨营造出了欢乐热闹而又生机无限的春色氛围。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作品多以对景物的精致描述以抒情。

作者写游人清明时节游览西湖,朝而往暮而归,尽兴游玩一整天,到了晚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又成了莺雀的天下,足见景色秀丽非凡。整首诗写了清明郊游的乐趣。

寒食上冢

【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这首诗刻画了杨万里清明上坟祭奠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孤零零的破屋,破败的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〇读清明谚语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前,去种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谷雨。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二月清明你莫赶,三月清明你莫懒。

清明出现大头鲑,白带鱼跟在后面追。

清明秧子谷雨花,立夏苞谷顶呱呱。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晴,斗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斗笠蓑衣挂屋角。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赢。

清明晒干柳,撑死老黄狗。

清明谷雨风,冻死老家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