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诗词鉴赏》

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诗词鉴赏》

《汉学堂经解》所辑崔灵恩《三礼义宗》: “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此时大部分地区比较寒冷。小寒天气已经很冷,之所以叫小寒,只因后面还有更冷的大寒,只意味着有点冷而已。天气一冷,不怕冷的人就显得很突出。笔者曾经就看到过大冬天穿背心跑步的男子,很是羡慕。当然,大家印...

《汉学堂经解》所辑崔灵恩《三礼义宗》: “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此时大部分地区比较寒冷。

小寒天气已经很冷,之所以叫小寒,只因后面还有更冷的大寒,只意味着有点冷而已。

天气一冷,不怕冷的人就显得很突出。笔者曾经就看到过大冬天穿背心跑步的男子,很是羡慕。

当然,大家印象更深刻的,或许是寒风中的大长腿。

在古代,寒风中还露出身体的,一般都是穷人,买不起衣服穿,只能如此。

比如老杜诗中的“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的短褐。

古人倒是更喜欢不怕冷的事物,比如青松。孔老夫子曾经感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天气冷下来,所有树木都落叶了,才知道松柏是常青的。就像君子—这倒不是说大家都穿得很臃肿,君子只穿短褂,所以很突出—太平时代显示不出君子的责任,一旦面临艰难,君子的作用才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谨记孔夫子的教诲,每当遇到困难,都感觉离君子更进一步。那可是上天派来考验君子的—这还不足以说明,困难中的人都有潜力成为君子吗?

孟子说得更直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会先降下困难。

孟子冬天可能不穿秋裤,因为他“善养吾浩然之气”嘛。

除了青松,不怕冷的还有梅花,所谓“凌寒独自开”是也。相对而言,青松不怕冷已很可贵,梅花只是一朵花,也能冲寒绽放,给原本苍白的冬天增加一抹亮色,单纯从美感上来说,就已足够诗人词人们痴迷了。

果然,小寒节气,赏梅、望梅成为一种风气。

与叶梦得是好朋友的葛胜仲,就写有一组诗,诗题就叫《菁山梅花盛开,予独未之知。十一月二十二日,周元举察院饷数枝,以诗三首为谢》。

原来,葛胜仲后知后觉,直到别人把梅花送到眼前,才想起赏梅,所以写诗感谢他。

葛胜仲在第三首诗中说明自己后觉的原因,原诗如下:

山头云物冻吴天,几树寒英唤我前。老不禁愁聊索笑,病方止酒暂从权。松篁傲雪堪为伴,桃李酣春未敢先。习隐菁山真不恶,吟鞍十里看芳鲜。

菁山顶上云气缭绕,整个吴地都被冻住一般。一棵棵梅树开着梅花,想要呼唤我前去。可是我已年老,又生病,没法去山中,只能借着好友送来的几枝梅花破愁一笑。

本来因病戒酒,但面对如此梅花,岂能不饮?那就暂时灵活处理吧。

松竹都不怕雪,跟梅花可以做伴。桃花、李花要到春天才敢绽放,如今梅花已开在先,就不敢争先了。

这里其实也有一个小问题:先后是个标准问题。

比如,如果用一年的时间为标准,那桃花、李花开在春天,明显比开在冬天的梅花早。

可是如果用谁开完谁再开为标准,那确实梅花开完之后,才是桃花、李花,就像冬天过去才是春天一样。

既然标准不同,答案不一样,那么,选择什么标准,实际上就意味着作者的倾向。

葛胜仲认为是梅花先开,自然是在礼赞梅花。就这几株梅花都已经让葛胜仲情不自禁写下三首诗,如果在菁山,那还得了!

所以葛老在结尾处说,如果能去菁山学习隐遁真不错,有十里梅花可以欣赏,可以写诗。

葛胜仲因老病无法去菁山看梅,好朋友折梅相赠,这原没有什么。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折梅,比如这首《解连环·望梅》就说: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冽。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处,凌晨数枝争发。时有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想玲珑嫩蕊,弄粉素英,旖旎清绝。 仙姿更谁并列?有幽光照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阅。桃李繁华,奈彼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待用,休把翠条漫折。

这首词,有人说是柳永所写,有人标为无名氏作品,我们姑且存疑,只看词的内容。

小寒天气,正是晚上同云惨淡,早上劲风凛冽。

所谓同云,典出《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朱熹解释说:“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

在这样早晚寒冷欲雪的恶劣天气中,我们的早梅,却独自充溢阳和之气,向着太阳,凌晨几朵互相争先恐后地开放了。

不时有香气飘来,一眼看去,又很明艳,所以远远地就知道那并不是雪花。

还没有来到梅前,词人就忍不住想,梅花花瓣玲珑剔透,花蕊娇嫩,白色的花瓣含着花粉,简直是柔美清丽至极!

这样天生丽质,谁有资格给梅花做背景呢?

词人一边想,一边看,有幽光闪闪的水面映照着它,轻笼的月光给它留下淡淡的疏影。

如此好花好景,词人跟朋友们一起欣赏、喝酒。

但是词人说,大家且倚靠着栏杆,喝酒写词,不要走近梅花。

为什么呢?词人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虚晃一枪,说桃李虽然开得浓艳,但是跟梅花相比,差别还很大。

似乎在说,不如梅花的桃花、李花,也没见你们折来,却为何偏偏要对我梅动手动脚?

词人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的,自从“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以来,折梅相赠就成为文人间的雅事,文人彼此是雅了,不知道损坏多少支梅花!

词人大声疾呼:梅花谢了结果,梅子可以用来调味,你们不要再折梅花了!

用梅调味,不仅是古人的做菜手法,也含有调和天下的情怀。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词题中的“望梅”二字,就大有深意了:只可远观,不要折玩。

可是,说来容易,要想大家真的做到“有花堪折不要折”,很难。

不仅梅花遭到这样的厄运,连蜡梅也不能幸免。

宋代词人喻陟,在《蜡梅香·晓日初长》一词中,就非常坦白地揭露出自己折花的经过: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早上的太阳才升起不久,可是锦里一带还是轻阴笼罩的小寒天气。

锦里在成都,是有名的景点。

上次去成都游玩,成都朋友告诉笔者,成都人最见不得太阳。

笔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蜀犬吠日吗?

当然,笔者没有这么不礼貌地说出来,而是问他:“为什么不能见太阳呢?”潜台词是:是因为皮肤比较敏感吗?

可能朋友意识到我在想别的,赶紧解释说:

见不得太阳的意思是,一看见太阳就要出去玩,因为太阳比较少嘛。

词人这样写成都,既有太阳,又有轻阴,恰好符合成都的天气状况。

没有任何春天到来的预兆,只有瘦梅在早上绽放。跟瘦梅的瘦枝一样,它的花苞也是浅浅的,它的花蕊也是细细的。

别看瘦梅不起眼,可是花瓣微黄如玉,香气芬郁,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赋予它的风流标致,是寒冷无法剥夺的。

“陇头”原指边塞,这里的陇头人指远方的朋友。

词人看见蜡梅如此美好,本能地就想跟好友一起分享。正要下手去折,这时忽然想起好友远在万里之外,怎么寄得出去呢?

蜡梅逃过第一劫,但不要高兴得太早,还有下阕。

下阕一开始,词人神飞到好友身边,想象着她跟蜡梅一样打扮得漂漂亮亮,正倚靠在楼边,凝神顾盼,若有所待。

“素英”指白色的花瓣,可能想象着好友那里的梅花也开了,不过已快坠落。

落梅花原指曲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很快由落梅想到落梅曲,接着想到吹曲的乐曲和听曲的人。

在月光照耀、寒风吹拂的地方,飘来几声羌管,惹得好友生起乡愁。这一抹抹乡愁之中,也有一份对词人的记挂吧?

词人接着回到现实,时光流转,确实啊,梅花多么容易凋零。既然如此,那就及时欣赏,趁着蜡梅正好,折下来插在头发上,喝个酩酊大醉!可见,蜡梅最终没有躲过这场劫难,而原因就在于,它太美!

这算什么理由!我们可以理解词人的心情,也对他深表同情。

问题在于,被你折掉的蜡梅,就不会凋零吗?反而会更快地凋零!但我很快便原谅了他,毕竟他已喝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嘛。

我们管不了古人,却可以管好我们自己。

寒冷的天气,无论是梅花还是蜡梅,都给我们带来温暖,我们也该温暖它们。

蜡梅香·晓日初长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宋·喻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