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古诗词赏析》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古诗词赏析》

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相等,又居于秋季九十天的中间。说起秋分,最容易想起中秋节。初,秋分时祭月,中秋与秋分无区别。后,秋分时节不定,不常有月,无法祭月,于是祭月日期就固定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与秋分就呈现出偶尔重合、长久分离的态势。所以尽管笔者收集一大堆中秋词,但能够用在秋分上的,只有一...

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相等,又居于秋季九十天的中间。

说起秋分,最容易想起中秋节。

初,秋分时祭月,中秋与秋分无区别。

后,秋分时节不定,不常有月,无法祭月,于是祭月日期就固定在八月十五。

中秋节与秋分就呈现出偶尔重合、长久分离的态势。

所以尽管笔者收集一大堆中秋词,但能够用在秋分上的,只有一两首。因为百年之内,中秋与秋分恰好在同一天的日期,不过两三个。

这倒并不是说,秋分之夜就无法赏月。

熙宁三年(1070 年)的秋分日,北宋名臣韩琦就写道:

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销。钱迸嫩苔陈阁静,字横宾雁楚天遥。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

清风渐渐,树叶虽未凋零,残阳西下,自显萧条。稻谷丰收之际,如果经历雨水,就会长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

诗中说“无耳”,则没有雨水,这样微旱的秋日,最适合丰收。蚊子叮咬之后,皮肤上会红肿如花。如今秋分,尽管叮咬之后仍会红肿,毒性却小很多,不怎么痒了。一圈圈绿苔像铜钱,爬在旧阁壁上阶下,显得越发宁静。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往遥远的湖北、湖南等处。夜晚在西园宴会真是适宜,因为这时可以坐看明月升过高楼。

南宋末人陈允平是宁波人,他有一位宁波老乡,也是诗人,叫潘玙。

秋分之夜,明月高悬,陈同学想起潘同学,就写诗表达怀念:

洛阳才解珮,过眼忽秋分。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我们才在洛阳告别,转眼就到秋分。一轮明月照耀四海,一片白云缭绕千山。

这里的“白云”,暗用“停云,思亲友”的含义。

大雁在晨树的烟水汽中迷路,昆虫被香芹上的露水打湿。纸上写满相思的文字,想要让秋风把它带到你那里。

尽管陈同学想让秋风做免费快递员的想法是不太现实的,但好歹还有一轮明月,映照两人的思念,运气不算坏。

南宋大臣曹彦约的运气就不太好,他写有一首《秋分后十日得暴雨》:

负固骄阳不忍回,执迷凉意误惊猜。倾盆雨势疑飞瀑,揭地风声敌迅雷。阶下决明添意气,庭前甘菊剩胚胎。可怜岁事今如此,麦垅蔬畦尚可培。

烈日有恃无恐,不愿消退,人们渴盼凉爽,正在惊恐猜疑间。这时倾盆大雨哗哗落下,恍如瀑布飞舞。风声刮地,声音比迅雷还要响亮。台阶下的决明子,经雨后更添生意。庭院前的甘菊苗,已经长出很多花苞。可怜一年的收成现在也就这样了,所幸麦田和菜园还可以继续栽培。

这一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曹彦约没有明说。我们可以猜想,大概不怎么如意。

还有更吓人的事情,另一位宁波人楼钥,曾写过《八月四日晚,霹雳碎大柳木》:

秋分雷自合收声,白露明朝忽震霆。怪得坐中惊欲倒,邻墙老柳碎中庭。

秋分已到,雷霆自当收声。不想第二天早上有白露,忽然传来一声炸雷,把座中的人们吓得差点摔倒—注意,坐着的人都要被吓倒,这雷声真的很大。

哦,原来不仅是雷声,还有柳树的碎片来袭。隔墙庭院中的柳树被霹雳击中,碎成万片。这简直就是一场恐怖袭击,难怪坐着的人也怕。

秋分这天,也不是每个人都想着赏月。黄庭坚的外甥洪炎,写有一首《秋分日偶成》:

洪崖山下一臞儒,碧玉岩边抱病夫。永日翛然无复事,人欺憔悴鬼揶揄。

他在秋分这天偶然写了一首诗,把自己看作瘦弱的儒者,抱病的人。

尽管如此,他还是整天无拘无束,无事可做。唯一麻烦的是,仆人有时候趁机欺他憔悴,连鬼也来戏弄他。

世间不存在鬼,这里的鬼,是指不知所以地被戏弄,就嫁祸给鬼了。

大诗人陆游,则在秋分这天感受到凄冷,他写道: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今年的秋天来得早,树叶还没有黄就飘落了。按日期来算,蟋蟀应该在屋檐下,可是突然就跑到我的床边。

据《国风·豳风·七月》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秋天到了,蟋蟀七月还在野外,八月跑到屋檐下,九月进到门户,十月才跑到床下。

蟋蟀尚且招架不住这样的冷秋,何况我这衰老之人呢,终究是要死去的,姑且在这世间短暂地停留片刻。

怎么会没有酒喝?身边也有书可以读。一边喝酒,一边读书,感慨地想起黄帝、唐尧的时代。唉,我都八十多岁了,怎么还这么轻狂,完全不把自己当老人,还畅想起黄帝他们!谁能有良药,把我这深入骨髓的狂病治好?

比起陆游,那些中秋跟秋分赶到一起,还有明月相伴的人,实在是太幸福了。

唐代诗人李频,写有一首《中秋对月》: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阴魄”指月亮,秋分赶上中秋,这时的月亮最明亮。恰好在沧海上缓缓升起。我也就慢慢地看着它升到高空。月光照射下,高空仿佛洗过一般,天下一片银色世界,万千怪物都遁形而去。其他夜晚没有比得上今夜的。真希望早上不要有鸡叫,真希望这样的夜晚可以永存。

这样美好的景色,用北宋士人黄裳的话来说,真是“九十秋分今夜景,银色界中秋意静”。

最幸运的还是帮助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刘攽。他不仅遇到中秋和秋分同一天,而且还刚好是社日。于是刘攽用略显激动的手写下《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

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

这里的“月半”是不是特别触目惊心?怎么看,这个月半都像是个“胖”字。

这里月半的月,不是指半个月亮,而是指一个月中的十五。

秋分遇到八月十五,圆月在夜中放光,本来这就已经很难得了,更难得的是,还跟社日在同一天。

“卜夜”即卜夜卜昼,意谓不分昼夜地在高楼饮酒作乐。社日的酒喝下去,据说可以治疗耳聋。

刘攽就想,与其做个“乘槎客”,还不如做个“击壤翁”呢。

“乘槎客”前面说过,是比喻入朝做官。

“击壤翁”语出皇甫谧《高士传》:

壤夫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夫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夫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与我哉?”

尧的时候,有一位击壤翁。帝尧之时,天下太平,百姓没有杂事。击壤翁年过八十,在道路中击壤而歌。看见的人都称赞,这是帝尧的功德之大,所以能让击壤翁八十多岁还这么快乐。击壤翁不乐意了,他说:“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挖井喝水,耕田吃饭,帝尧对我有什么功德可言呢?”

这固然看似无功德,实际上却恰是大功德所在。君岂不闻: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吗?

相比后世君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忙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击壤而歌?刘攽原来是想说,与其在不好的时代做官,还不如做个太平时代的百姓。

秋分遇上中秋,不仅是诗人喜爱的题材,也是词人写作的灵感。

有“临川二谢”之称的谢逸和谢薖,原是兄弟,又都写诗,关系很好。

谢逸在既是秋分又是中秋这日,写下一首《点绛唇·金气秋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琯。

秋分这天秋气渐起,恰好赶上清风冷露的中秋。圆月光满,桂花飘香,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

下阕使用了两个典故,如果不知道,就不太好理解。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记载说:

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

唐玄宗在宫中欣赏月亮,公远就邀请他去月宫。公远把拐杖往空中一抛,化为一座银色的桥。唐玄宗走上银桥,一直来到精光夺目、寒气逼人的月宫。

昭华琯则是另一个典故,葛洪《西京杂记》说: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

汉高祖刚进咸阳宫,看到很多宝贝,其中最奇特的就是昭华琯。它有二十六个孔,一旦吹响,就能听到车马在山林间行走的声音。一旦停止吹奏,这些车马声也都消失不见。这样一来,下阕的意思就明白了。

谢逸想象着唐玄宗脱去外衣,换上白衣,走上公远的仙仗桥,一直通往高耸的月宫。

等到霓裳羽衣曲唱完,银桥上的唐玄宗已经散去。

以唐玄宗的尿性来推断,那跳霓裳羽衣舞的杨贵妃应该也在吧,如今一样云散。昭华琯也已吹毕,车马声消失。这些都暗示着月光如盛唐一般美好而短暂。

与谢逸的空灵飘逸有所不同,谢薖则写下《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

望晴峰染黛,暮霭澄空,碧天银汉。圆镜高飞,又一年秋半。皓色谁同,归心暗折,听唳云孤雁。问月停杯,锦袍何处,一尊无伴。 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今夕楼中,继阿连清玩。饮剧狂歌,歌终起舞,醉冷光凌乱。乐事难穷,疏星易晓,又成浩叹。

此词写中秋之夜,是否是秋分,则需存疑。

谢薖从黄昏开始写起。远望落日青峰,如染眉黛,黄昏时的云霞点缀着澄澈的天空,入夜能看到青天之上,银河闪耀。上有一轮圆镜一般的明月高悬,提醒我们,又是一年中秋。

这样洁白的月色,可以跟谁同赏?我暗暗许下返乡的心愿,恰在这时,又听到孤雁在云中鸣叫。这多像孤独的我,没有堂哥相伴啊。我停下酒杯问月光,那个李白一样的堂哥,如今在哪里?要是他在这里,我就有酒伴了。

李白又被称作锦袍仙,写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

这里谢薖把谢逸比作李白,可见其推重。从谢逸的词中可以看出,风格确实与李白的空灵类似。

下阕开始写他的南邻,即何之忱诸友。

幸好还有南邻,我们一起建立诗盟酒社,刻好蜡烛点燃,计算写诗的时间。一时间,大家纷纷写起来,争先恐后,热闹非凡。写完诗,我们举杯喝酒,酒入愁肠,忧愁得到缓解。

“阿连”指谢惠连,他是谢灵运的堂弟。这里把谢逸比作谢灵运,把自己比作谢惠连。

谢惠连写有《泛湖归出楼中玩月》。

谢薖说,今夜楼中,堂弟我要继续谢惠连的玩月之举。大口地喝酒,狂放地歌唱。唱完歌,跳起舞蹈,醉后月光寒冷,舞姿凌乱。为什么这么癫狂呢?因为欢乐的事情总是难以穷尽,而夜晚很快过去,迎来拂晓。如果夜里不尽情玩乐,岂不又成一场浩叹?

不知道谢薖有没有读到谢逸的《点绛唇·金气秋分》。当他知道如此想念的堂哥,却在想念随唐玄宗一起逝去的盛唐岁月,他会作何感想。也许他会扔下《点绛唇·金气秋分》,口里念念有词:“想的不是我……”

这个可人、可爱又可怜的小弟弟。

点绛唇·金气秋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

宋·谢逸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