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二十四节气《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第十四章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炎热酷暑即将过去,气温逐渐下降,每下一次雨就会感到明显的降温。处暑与气象农事〇处暑时节的气象特色处暑是在每年阳历的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的时候。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暑天即将过去了。处暑节气意味着...

第十四章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炎热酷暑即将过去,气温逐渐下降,每下一次雨就会感到明显的降温。

处暑与气象农事

〇处暑时节的气象特色

处暑是在每年阳历的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的时候。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暑天即将过去了。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但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有东北和西北地区。虽然此时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22℃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的次数增多,全国很多地区气温下降会逐渐明显。

在冷空气影响我国时,如果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就会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次风雨过后,特别是刚刚下过雨之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所以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

这时候,雷暴活动虽比不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的雷暴活动仍较多。

※处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〇处暑时节的农事活动

华南处暑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将会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华南处暑时仍会受夏季风控制,所以经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在伏旱持续的年份里,更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后秋意很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现初冬景象,牧草枯萎,霜雪增多。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变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做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份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收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会出现杜甫诗中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留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安排好抢收抢晒工作。

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增大,昼暖夜凉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值成熟收割阶段,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饱满,且追肥时间不能过晚,以防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

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地防止或减轻烂铃的效果。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若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会十分严重。从这点上看,“处暑雨如金”的说法便一点也不夸张。

处暑过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了解处暑传统民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〇中元节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是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中元节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节日。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放河灯是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便很好地解释了这种习俗:“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〇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期盼渔业丰收。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〇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处暑时节的养生保健

〇处暑养生知识

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这时穿衣保暖就成了一个重要话题。

“春捂秋冻,不得杂病”是民间传统的养生之法,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身体的耐寒能力,但要根据情况灵活判断穿多少衣服,要冻得适度才行,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身体逐步适应凉爽的气候。

如果这时候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就会过多出汗,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如果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因此,秋冻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做好了耐寒的准备。正如《惯生要集》中说:“冬季棉衣稍宜晚着,仍渐渐加厚,不可顿温,此乃将息之妙矣。”

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小孩的抵抗力弱,进入天凉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冻了,一定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

秋冻并不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其他养生保健方面,例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应长期坚持。

“秋冻”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常言道:“出门须防三、九月。”是说初秋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随增随减。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深秋时,风大天凉,凄风苦雨,冷空气势力日渐增强,有时气温还会下降,更难预料的是提前出现下雪天气,最易使人受凉感冒。不仅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应随时预防着凉。此时若再偏执“冻”,不添衣服,那就有违“秋冻”的原意了。

〇处暑时节的疾病预防

处暑节气时,显著气候特征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此时人们往往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这种种表现都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秋燥之邪以中秋为界,有温燥与凉燥之分。

温燥伤肺的主要症状是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甚至可有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面干。初起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治疗宜清肺祛风,润燥止咳。

凉燥伤肺的症状是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面干。治疗宜祛风散寒,润燥止咳。秋天每天吃生梨1~2个,可养肺润燥、预防咳嗽。

处暑之时,根据这个时节的气候情况,在预防疾病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睡觉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最好不要开空调。可开窗通通风,让秋杀之气冲掉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早秋气温虽高,但温差较大,昼热夜凉,气候变数也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需注意增减衣被,不可贪凉露卧,尽量不用空调、风扇,注意保温。

●加强锻炼,以早晚为好。锻炼的方法以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为好。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由于老年人汗腺功能减退,皮肤容易干燥,因此,秋天老年人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尽量使用性质温和的洗涤用品,如沐浴露。不宜烫洗,浴后可在四肢涂抹一些润肤油,防止水分散失。

处暑时节“吃”的学问

〇处暑饮食宜忌:少辛增酸,温补清热

处暑时节的饮食要注意少辛增酸。少辛的意思就是少吃辛辣的食物,这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因为味辛的东西都有发散的作用,能调动人体肺部的阳气通过汗液从体内发泄出来,阳气发散了自然身体也就凉了。所以说,处暑之后少吃辣椒、花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增酸则是强调处暑之后要吃一些酸性的食物,酸味主收敛,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

这个时候,可吃一些温补食物和清热安神之品。有饮酒习惯者可适当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

此外,这个时节应少食生姜。生姜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再加上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吃辛辣的生姜就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古代医书中便有相关的记载:“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宜食:玉米、冬瓜、胡萝卜、豆腐、银耳、莲子、蜂蜜、黄鱼、海带、葡萄、石榴等。

忌食:生姜、葱、韭菜、辣椒、羊肉等。

〇处暑食谱攻略

青椒拌豆腐

用料:

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

②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补益气血,祛湿消肿。适用于气血不足之产后少乳及痈疽,疮毒,四肢水肿疼痛、风湿疼痛等。

禁忌:脾虚便溏少食。

芝麻菠菜

用料:

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控干水分,切成段。

②将菠菜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百合脯

用料:

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勺。

做法:

将百合用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取出,烘干或风干,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

黄豆猪骨汤

用料:

猪骨1000克,大黄豆100克,姜、葱、盐、料酒、味精等适量。

做法:

①将猪骨、黄豆分别洗净。

②锅内加水,加入猪骨、黄豆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1~2小时左右,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强壮身体。适用于腹胀纳呆、疳积,身体瘦弱,营养不良者及抗衰老和预防骨质疏松。

禁忌:一次不宜多食,多食易致腹胀。

百合莲子汤

用料:

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

①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

②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品味处暑文化情趣

〇品处暑诗词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庐州濡须人。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

这首诗描写了处暑期间“大旱弥千里”的情况下,人们期盼已久的一场大雨姗姗而来,真可谓“久旱逢甘霖”。这场雨不仅解了大旱之围,更带来的秋日的清凉。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应最后一句“焦槁免无泥”,那些快要枯萎的庄稼又活过来了。

处暑后风雨

【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仇远(1247—1326),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劲风伴着阵雨,将酷暑一扫而空,天气瞬间就变得凉爽起来。窗纸上有空隙,所以拿着扇子扇风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儿童在诵读秋风赋,令人回忆起了醉翁来。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处暑节气之后,不期而至的一场大雨把夏日的暑气席卷而去。诗人从天气的无常,联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多少有些无奈之情。

〇读处暑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禀仓。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处暑一声雷,干到白露底。

处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处暑出大日,秋旱暴死鲫。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处暑萝卜白露菜。

处暑见新花。

处暑长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