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什么样的人,能处处见生机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什么样的人,能处处见生机

第七十八章:什么样的人,能处处见生机01人越是“坚强”,越没有生命力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坚硬的东西都属于走向死亡的一类“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这是通行本的写法,这句话在帛书本中写的是“人之生之柔弱,其死也筋肕坚强”。“筋肕”这两个字是我们推测的,帛书乙本的写法是“其死也...

第七十八章:什么样的人,能处处见生机


01人越是“坚强”,越没有生命力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坚硬的东西都属于走向死亡的一类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这是通行本的写法,这句话在帛书本中写的是“人之生之柔弱,其死也筋肕坚强”。“筋肕”这两个字是我们推测的,帛书乙本的写法是“其死也肕坚强”,“”这个字写出来没有人认识。这个字显然与身体相关,但到底是什么字,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经过后世的考证,认为这个字是“筋”字。因为这两个字无法最终确认,所以这句话按照通行本来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柔弱的,比如刚出生的小孩,身体摸起来特别柔软,此时他是最有生机的,所以人在有生命力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人死了以后,筋骨会变硬,所以人越“坚强”,越没有生命力。这是老子观察到的一个独特的现象——人活着的时候比较柔软,死了之后会僵硬。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这也是老子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意思是万物、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随着风来回飘摇。可是当草死了,就会干硬枯槁,里面没有绿色,就剩黄色的秆在那儿立着。

老子通过观察这两个生命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都属于走向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都属于存活的一类。老子在这儿把万物归成两类,一类是柔弱的,一类是坚强的。我们看了这段话也不用抬杠,非得找出一个东西来说它死了很软,活的时候很硬。

在这里,老子只是大概讲万物分为这两类,有时候我们观察万物也会发现确实如此,比如草木,它在活着的时候柔软,因为它内部充满了汁液,汁液可以不断往上面输送营养,每一根草的分支里都能被滋润。当它死了以后,没有营养往上输送,里边没有汁液了,就只剩下外面的纤维组织了,所以会变得又硬又脆。

动物也是如此,比如有天我看到了一只鼻涕虫,黑黑的,软软地在墙壁上爬。它活的时候特别柔软,一点点地爬,像鼻涕一样。如果它没有及时在太阳出来之前,藏到阴凉的地方,一旦爬到一个太阳出来能晒到的地方,比如爬到一块水泥石头上面一晒,很快它就会被晒死。死了以后,它的身体会特别坚硬,摸起来的感觉就像在摸一块石头。

因此,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当它有生命力的时候,有液体滋润的时候,它的组织会柔软。如果失去了汁液,生命力也就丧失了。

古人怎么形容生命力?说这是阴阳合和之气,是一种精气,人的肢体里有精气才得以运动,呈现出柔软的状态。如果您的精血或津液都丧失了,阴阳合和之气没有了,只剩下组织,人就会死亡,整个组织也会逐渐变得僵硬。

因此,这种合和之气、滋润的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外面的纤维组织,只是外在呈现的一个框架而已。一旦丧失内质,外面的框架是没有用的。

老子在此是在讲什么是根基,什么是外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地在讲花草动物,实际上老子在说我们的生命或者一个组织的运行,核心是那些柔弱、能滋润大家的东西,比如关爱等道德方面的东西,这些才能真正让组织有生命力。而那些看似坚硬的东西,都只是最后一个层面的防护而已。如果您单独依靠它,没有道德的滋润,就是“死之徒”,最后您的组织就会死亡。

老子的《道德经》表面讲的好像是自然界万物,其实都是通过打比方,来讲组织管理,组织怎么才能正常运行。如果您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去管理企业,再去做事,就会完全不同。


绩效考核已经是西方二三十年前的管理手段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商学院讲课,一位企业家听完那节课后特别激动,他说他们的企业是几个人合伙做的,现在员工有上千人。以前,员工过生日时他们都送蛋糕,并且还有各种各样关爱员工的福利,比如班车等,大家的干劲儿很足,企业发展也蒸蒸日上,迅速地成了这个行业里不错的企业。

后来,他们的一位合伙人(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别的合伙人都是经理),不知道在深圳听了什么课,讲的是企业的有效管理,如何管理能让员工更有效率地干活。他听完以后着迷了,然后从管理系统请了两位经理专门来抓公司的管理,这两个经理来了以后,先取消了生日蛋糕,又取消了班车……

很多员工上班很远,取消班车以后,在路上就需要一个半小时。后来教员工健身的项目也逐渐取消了,从此绩效考核第一。整个企业变得冷冰冰的,以各种方式对员工罚款,很多员工的收入开始减少。

本来他们的企业是逐渐走向道、德、法三个层面的,他们是有这个基础的。因为没有理论支撑,以前没有听过《道德经》,因而被那些所谓的西方管理引导向错误的方向。

其实绩效考核已经是西方二三十年前的管理手段了,现在西方已经在道德层面大大加强,开始搞企业文化了。可是中国很多做理论的人,还将西方二三十年前的理念,当作先进理念给企业分享——必须绩效考核,越省钱越好。

用这种方法管理企业之后,逐渐让企业失去了道、德,只留了一个法,这是一种很低级的管理层次。

结果怎么样呢?原来企业每年的利润都是成倍增长,就算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利润也在不断地增长,结果这两个“专业”的管理人员来了以后,业绩开始急速下滑,很多跟着创业的老员工都离开了,甚至包括很多高层,都觉得在这儿工作得不舒服。

这是什么原因?这就相当于把植物体内的液体全部抽干了,把道德层面的东西拿掉了,只留了一个“坚强”的法,本来应该是道、德、法三个层面一起运行的。我在前面讲过,法的良好运转一定要由道德层面来滋润,才不会引起更多冲突。一旦您把滋润的东西去掉了,就像把草的汁液抽干了一样,您说它还能活吗?这是会出现问题的。

因此,老子讲:“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这些生硬冰凉的规定,导致了员工凝聚力丧失,企业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那位企业家跟我说:“罗老师,我们回去一定好好学习,好好琢磨一下我们的方向是不是走错了……”

我听了以后说:“要尽快改变这种状态,因为您的公司有一千多名员工,您要为员工的前途考虑啊。”

《道德经》的智慧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这些智慧都是由经验不断总结,最后提升得到的,如果我们能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会特别有好处。

老子讲的道理应用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有的人性格特别强硬,他总是把强硬的一面展示在外边,实际上这体现的是一种争夺之心。

但凡有争夺之心的人,就会显得特别强硬,且很有攻击性;另外一种人看起来很柔弱,因为他有爱心,他会以关爱去和别人沟通,好像做什么都是为了大家。

您说这两种人,在同一个组织里,哪一种人能够活得更好,而且给组织带来更好的导向?

一定是后面那种人,只有整个组织温暖了,大家互相帮助,整体的战斗力才会提升。

而一个有争夺之心的人,在组织里不断跟别人争夺,别人也会逐渐加强戒备之心,导致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下降。

这两种人生态度,会导致您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老子的这句话很有意思,他说“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如果您能够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您会发现生活中就是如此,这是高度智慧的总结。


02别太强了,会输的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管理层面上,您要先做到道和德,法才能良好运转

老子接着说,什么是“兵强则不胜”?意思是如果军队太强,最后反而打不了胜仗。

这是什么原因呢?兵强不是能打胜仗吗?我在前面讲过这个道理,如果军队特别强,管理者只是一个法层面的执行者,您的军队强,就会和周围拼命打,从而不断树敌,最终您一定会全盘皆输。

这种单纯依靠军队四处征讨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但这些国家最后都败亡得很快。所以,这就是老子说的“是以兵强则不胜”。

从全局考虑,如果您没有施行仁政,只靠军队,是无法长期维持胜利的。所以孟子说“仁者无敌”,说的是领导者要发出仁爱之心,让大家来归服您,这才是领导的根基。如果您单靠法去运行会出现问题的。

“木强则烘”(古代的“烘”字和“恒”“筋”都是同音借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旦木头强硬,里边的津液没有了,只剩下了纤维组织,它就会变得很干燥,很容易被人砍来点火、烘烤。

老子看到这些现象后,总结说:“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这句话的解法有很多,有的人说“强大居下”的意思是强大就开始走下坡路,柔弱处于走上坡路,有上升的趋势。我们要把握上升的趋势。这种解法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法。

还有的人说强大的东西必须放在下边,柔弱的必须放在上边。比如树根非常强大、强硬,所以树根在下面,而柔弱的枝条都在上面。

到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按照我的看法,老子是在讲顺序的问题,就是说在道、德层面,这些看似柔弱的东西一定要放到上面,比如在道、德、法这三个层面的顺序里,最重要的是道、德,然后再讲法,这种强制性的东西要放到下面。

老子讲的这句话,如果您理解成柔弱的,要处于一种上升趋势的,可以以此来指导我们人生。如果放到管理层面,我觉得“柔弱居上”指您要先做到道和德,法在下面才能良好运转,因为最后一个层面,是防止出错、保护性的措施。

如果您能理解这个,在管理组织的时候,就会管理得特别好。


管理的真谛:把“道、德”层面的内容做好,将法(绩效考核)放到后面

我在前文提到过一个企业,本来在关爱员工方面做得非常好,企业蒸蒸日上,可是请来了单独靠法来运行公司的管理人员后,整天搞绩效考核,把道和德层面的东西全去掉了,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成本,结果短短一年企业的业绩迅速下滑。

这样做,企业就是把居上的“柔弱”去掉了,只留了一个“法”。

相反的例子也有,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到温州一家企业参观,这家企业是一家影视有限公司,拍过很多影视剧。我为什么会去影视公司参观呢?大约在几年前,我给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讲过一次课,当时是夏天,地点定在了长白山。当时我讲的内容就是关爱的企业文化在企业里的作用。这家影视公司的老板也去参加了课程,他听完后特别感动,找到我说:“我听得都流眼泪了,特别感动。之前我的企业有十多个人,就是用绩效考核来严格管理……”

听完课以后,他认为管理企业应该关爱员工。于是回去以后,他完全改变了公司的经营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开始实施关爱员工的措施,比如给员工买车,帮助员工贷款买房子等。没想到增加了这些福利措施后,公司不断地有员工加入,人也越来越多,员工都焕发出很高的工作热情。他说最让他没想到的就是,以前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现在拍剧也不用他亲自去了,员工们都自己去负责项目,有的剧组项目他连去都没有去过。

一批批的员工不断地成长起来,公司的管理层都非常年轻,而且能够独当一面。公司的活力倍增,几年前也已经上市了。

您看,这就是企业文化改变给公司管理带来的改变。

现在,他们企业的领导层都在听《道德经》,在学习国学,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改变特别大。所以后来他就对我说:“罗老师您一定要来,来参观参观我们企业,给我们讲讲课。”他给我发了很多次邀请,当时我觉得这家企业能真的这么做,让我很受触动。没想到去了以后我受的触动更大,真正接触到他们的员工以后,有的员工跟我说,留在这家企业就是因为这家企业的文化跟自己之前做过的所有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在这儿工作觉得特别有希望,也愿意留在这儿干活。

您看,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特别巨大,能让整个企业焕发生机,这就是老子讲的“柔弱居上,强大居下”。

首先,您要做的一定是关爱,是道德层面的内容,您把道德层面的内容做好,将法——绩效考核放到后面,法只是为了防止出现问题后的补漏措施,绝对不能作为一家企业的全部文化。一旦企业完全靠绩效考核来运行,就变成了一家冷冰冰的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当您把关爱放到前面,绩效考核放到后面,您会发现企业想要绩效考核的内容,可能员工早就做到,而且超额完成了。这就是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的奥秘。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