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章:无须探知世间神秘的力量,做好自己就能转境

道德经·第六十章:无须探知世间神秘的力量,做好自己就能转境

第六十章:无须探知世间神秘的力量,做好自己就能转境01作为领导者,不要轻易折腾下面的人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应该怎么炖才鲜美“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名言,很多领导讲话都曾引用过这句话。帛书乙本写的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帛书甲本的这句话全部残缺,楚简没有这一章,不知道是丢失了,还是当时没有抄写。实际在帛书甲本里,凡是“治大国”的“国”几乎写的都是“邦”字,帛...

第六十章:无须探知世间神秘的力量,做好自己就能转境


01作为领导者,不要轻易折腾下面的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应该怎么炖才鲜美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名言,很多领导讲话都曾引用过这句话。

帛书乙本写的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帛书甲本的这句话全部残缺,楚简没有这一章,不知道是丢失了,还是当时没有抄写。实际在帛书甲本里,凡是“治大国”的“国”几乎写的都是“邦”字,帛书乙本年代稍微晚一些,是汉代的,避了刘邦的字,但因为帛书甲本残缺,所以这句话我们还是按照“治大国若烹小鲜”来解读。

这句话特别容易引起误解,很多人听到这句话,就以为是在说治理国家特别容易,领导者要是手法很高超、心态很轻松,治理国家就像炒一盘小菜一样容易。但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和这个解法完全是不同的意思。

首先我们要搞懂“小鲜”的意思,“鲜”字最早指一种鱼,这个字左边的“鱼”指这种东西的种类是鱼,右边的“羊”是美味的意思。

古代人觉得羊肉的味道最好,一直到宋代,人们最喜欢吃的都是羊肉,那个时期羊肉的价格是最贵的。宋代皇宫里每年杀的羊至少有几十万头之多,有的皇帝奢靡,每年宰杀多达几百万头。很多人都知道苏东坡当时创了一道菜叫东坡肉。因为他不断被贬,也没有钱,吃不起羊肉,所以就买别人剔下的羊骨头,回到家自己拿小刀剔下羊骨头上的肉丝吃,他觉得这样吃非常鲜美。后来他把大家不愿意吃的猪肉买回来,加佐料炖,炖到最后,猪肉变得绵软,味道、口感跟羊肉差不多。从此他就用猪肉来代替羊肉,后来这道菜就逐渐传播开了。

“小鲜”在这里是小鱼的意思,不是大家理解的炒一盘小菜的意思。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不是大家经常说的油煎,在老子那时候,还没有油煎这种形式,用油煎方式做菜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

老子那时候,做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烤,另一种是拿大鼎来煮。“烹”字下面的四点水代表火,上面的字实际原型是像鼎一样的器皿,架起火来煮,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炖。

“治大国”就像炖一条小鱼一样,是什么意思呢?炖小鱼有什么特点呢?

通常我们炖小鱼都会放点儿水,咕嘟咕嘟开了,再放点儿佐料。这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慢火,否则一会儿就焦了,慢火才能保持稳定。还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意去翻动它,如果您在炖鱼的时候来回翻它,这条鱼很快就会被您翻碎了,等炖出来之后就成一锅烂鱼肉汤了。

这里的“治大国”应该是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不要随意折腾大家,这才是治理大国的方法,也是老子这句话的本意。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为什么领导者不要轻易地去扰动大家?实际上这些扰动下面人的领导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等,想着自己去捞取利益而不断折腾下面的人。

作为一个领导者,这种为我的状态一定要放下,一旦您能放下,您就不会去扰动大家了,这是这句话更深的含义。

因此,“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的还是领导者要按照道做事,放下自己的利益,不要轻易扰动下面的人。


一旦老板替员工考虑,员工就会替公司考虑

“治大国若烹小鲜”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也一样。老子为什么要强调“治大国若烹小鲜”?因为大公司和小公司不一样,小公司人员少,调整起来很灵活,政策随时变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您的公司有五万人,政策还随时变,今天这个政策还没有传达完,您就又改新政策了,下面的人就没法做事了。

曾经有人跟我讲,说他们公司上级下的文件,他们还没有消化完,没等执行呢,又来新的文件了,就这样来来回回地改,这就很容易导致系统混乱。

我觉得老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到位,治理大的组织机构要像烹小鱼一样,要慢火,不要着急,不要随意去搅动——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不断搜刮,不断折腾,否则系统是绝对会崩溃的。

大家都知道海底捞火锅做得非常好,他们没有一分钱贷款,也没有什么风险资金进来,却在全国开了两百多家店,每家店的生意都很好。就是因为他们的老总对员工特别好,他每个月都会给所有领班以上级别员工的父母汇养老金,很多农村的老人没有养老金,每个月收到这笔养老金以后非常感动,所以员工也都十分感恩。

而且他还给员工安排了白领宿舍、白领社区,店开在哪儿,员工宿舍就会安排在附近。比如,北京国贸店的员工就住在国贸边上的小区里。一般能在国贸附近住的人都是企业高管,但是海底捞的员工就住在这儿,而且他们还专门配服务员负责打扫宿舍卫生……

他对员工好,员工也主动对企业好,所有员工都会想出很多方法来回报企业,据说每个月能上报几百条改进措施,员工都在不断地为企业出谋划策。

有的企业老板想投机取巧,就派人到海底捞“卧底”,让人去海底捞应聘、上班,让他每天把在海底捞干了什么都传回来,然后把他在海底捞学到的服务顾客的高招赶快推行。可是他们公司的员工做了一段时间就不做了,而是想着法儿见招拆招。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老板让员工为了他做的,是为了老板多赚钱,跟员工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老板让员工做这些,相当于给他们增加了劳动负担,员工怎么可能愿意做呢?

可是海底捞的老板很简单,好多办法都是员工想的,老板不想这些,老板想的就是怎么对员工好,员工感受到老板的温暖,就会主动地去做这些。像这种老板的状态是很稳定的,他就是把恩惠给员工,对员工好就行了,所以他们的企业都很有活力,老板做得也很轻松。

而其他企业的老板都很紧张,每天玩儿命地督促员工,这样的老板是为了自己多赚钱,他不断搞招数,一招接着一招,最后搞得员工不堪其扰,长此以往,这个系统就会崩溃,因为这样的企业没有任何文化和凝聚力。

因此,“治大国若烹小鲜”,并不是“若烹小鲜”就什么都不做了,而是您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干扰员工,您应该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这样才能做得越来越好。如果您只为了自己捞取利益,员工就会不胜其烦,最终与您离心离德,甚至导致整个公司的崩溃。


02人之所归就是“鬼”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这是《道德经》里第一次提到了“鬼”。

其实这种话题儒家也很少探讨,比如有弟子请孔子讲讲鬼神的事,孔子的回答特别有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连人的这点儿事您还没整明白,还谈什么鬼神的事?

弟子接着请他谈谈死的事,他说:“未知生,焉知死?”连生这点儿事您都没整明白,谈什么死去以后的事?

孔子的回答非常有智慧。第一,巧妙避开了一些玄妙的、难以探讨的问题。第二,他这句话有一个含义,您把生的事调整好了,其余的事也会慢慢理顺,也会跟着好的。如果您生的时候作恶,还祈望死了之后能幸福吗?

老子在本章谈到了鬼,严格地说,老子的态度和孔子的态度基本一样。老子说“以道莅天下”,这里的“莅”字当面临、管理讲。“以道莅天下”就是有道的领导者,用道的法则管理天下,这时候您会发现天下发生改变了,“其鬼不神”了。

什么意思呢?古人认为,人之所归就是鬼,因为“归”和“鬼”的音一样,这表明人死了以后,身体的形骸化为尘土,归回大地。但是我们灵魂的存在方式叫“鬼”,后来人们讲“鬼”,还掺进一些神秘的、怪异的、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


按照“道”的法则在人间行事,没有任何“鬼”能够阻挡

“其鬼不神”是什么意思呢?“神”不是神仙的意思,是灵验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道的领导者,按照道的法则去管理天下,就会发现那些特别显神通的鬼,现在也不怎么灵验了。

老子又接着说,“非其鬼不神也”,也不能说鬼就不灵验了,是“其神不伤人也”,就是它灵验也不会伤害人。

老子在这儿讲了一个科学之外的事:这里的“鬼”是我们看不到、不理解的神秘东西。老子认为,只要我们行道,“其鬼不神”,鬼也施展不出什么非常手段。

我们一般会把自己不了解的事和看不到的那部分化为一体,其实老子在这儿分得很清,天之道是创造世界的力量,但鬼是这个世界跟道拉得很开的一种东西。


“吉人居善地”

我们到底要怎么面对“鬼”呢?它到底存不存在呢?老子的态度很有意思,他认为,您甭管“鬼”存不存在,如果它存在,只要您能按照道做事,它就不会那么频繁地“显灵”,即使它有灵通,也不会随便伤人,它也会来帮您的。这是老子对自然界里一些不可测力量的态度。

首先您要清晰自己走的是不是正道,如果您走的是正道,即使有什么莫名的力量,它也会来帮您。

我觉得老子的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去面对那些不可知的力量。这些力量到底存不存在?我们不置可否,有的人坚信它存在,有的人是无神论,坚信它不存在。我觉得我们都没有看到,所以不要轻易下结论。

其实老子和孔子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即使有这种力量来帮您,我们也要先把自己做好。

在生活中,有一些恶人经常请风水先生摆风水,但是无论风水摆得怎么样,最后这些人依旧倒霉。因为他有恃无恐,觉得有风水保佑了,作恶就肆无忌惮,结果倒霉得更快。

还有的地方环境很差,可如果一个人是善良、正直的,他居住在此以后什么事也没有,而且会越来越幸福——“吉人居善地”。

也就是说,如果世间真的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只要您是按照道做事,能保持心里的坦然、正直、诚信、善良,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相反您还会得到这种力量的帮助。


做人堂堂正正、心地坦然,则鬼神之事不用多求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也有很多。比如香港的李嘉诚一生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有些地方的位置特别不好,工厂开一家倒闭一家,因此这块地就被人说是风水不好,价格也都相对便宜一些。但李嘉诚会买这样的地。

他说:“诚信就是风水,如果我坚持诚信的原则好好经商,我相信这个地方就是吉祥之地。”所以,只要他把厂子开到哪儿,基本上就会不断盈利,最终让这个地方地价上升。

其实,这种现象用老子的话也可以解释,“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意思是如果它灵验,它也会来帮您,不会伤害您。

什么情况下人们会不断求助于鬼神呢?一定是困难特别多的时候,如果没有困难,人人都幸福安康,很少有人会去求菩萨保佑。

古人把它当作一个标准,如果人们不断地求鬼神,说明管理者没有按照道的法则做事,大家苦难多多。如果领导者按照道的法则做事,为大家付出,让大家富足,大家就不会感到无助。

这种理解特别深刻,也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反思的。

我们理解了这种思想,就知道当我们做人能够堂堂正正、心地坦然时,鬼神之事是不用多求的,这是老子通过这几句话给我们的启示。


03得道的人,不会伤害他人,也不会被伤害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因为有道的领导者不伤人,所以“鬼”也不会害人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这一章里,老子的话非常口语化,他认为只要您按照道的法则来管理天下,我们所害怕的鬼就不会那么灵验——也不能说它不灵验,因为就算它灵验也不伤人——“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老子接着又递进一步“非其神不伤人也”,也不能说它灵验了不伤人,因为“圣人亦弗伤也”,意思是圣人也不会伤害人。

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深刻,表面上老子说,您用道来治理天下,鬼就不灵了,但也不能说它不灵,而是它虽然灵却不伤人,也不能说它灵却不伤人,其实是因为圣人不伤人。

这句话到底蕴藏着什么含义呢?您说鬼为什么不灵验?或者为什么灵验了不伤人呢?其根源就在于有道的领导者这里,因为有道的领导者不伤害人,所以鬼也一样受影响,即使灵验了也不会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了这种德行,无论有道的领导者还是鬼神,都不会伤害人,最终都是让人受益的。

表面上看,老子写的是鬼的灵验和有道的领导者,其实这两者是并列关系,好像是“两不相伤”,但实际上这里面在层层递进,蕴藏了一个道理。老子告诉我们事情的根源在领导者这儿。有道的领导者,按照道的法则做事,为了员工和周围的人去做事,即使鬼神灵验也不会伤害人,而且它还会跟着您去利益大家。


只要您把自己做好,世界上的力量都会来帮助您

我们能受到什么启发呢?老子在暗示我们什么呢?

实际上,老子认为,在人世间除了天道之外,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力量。这个力量的运转分为两种趋势,一种是作乱,另一种是使人受益。也就是说,它的行为在向两极分化,说明这个力量有可能会伤人,但同时它也有可能会利益人,能让人过得好。

在人世间,我们是得到利益还是受到伤害,都取决于自己的发心如何。

如果您能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按照道做事,能“以道莅天下”,就会“其鬼不神”,即使它神,它也不伤人,而且它还会来帮您,这就是老子说的“德交归焉”,把德行给老百姓。如果您为了自己做事,投机取巧,“鬼”就会来给您捣乱。所以鬼的行为或好或坏,是靠人来影响的,这是老子的思想。

其实中国人在读老子的时候,很多人没有读懂老子的思想,经常会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错误,好多事我们拿不定主意,去问鬼神怎么办,或者找人帮忙算一算,等等。按照老子的思想,您根本不用求,只要您把自己做好,做的事发心都是正的,一心为大家做事,不在意回报,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力量,这种力量也绝对会来帮您的。


发心决定命运

在古代,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在我身上发生的也有很多。

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我自己的故事,我在三十七岁之前不懂这些道理,整天到处求鬼神,什么地方都去,比如寺庙、道观、教堂等,我去这些地方不断地求,还不断地学一些风水知识,比如每年要在家里面摆什么,今年的飞星是怎么转的,哪个方位可以催财,风水轮应该摆到什么位置等。这些东西每年都在变化,所以我就每年来回摆,但没有一年发财。

每次我到寺庙都发愿:“我兜里就两百块钱,我捐出来,您保佑我发财吧……”我到了道观去也一样,可是从来没有灵验过。

后来我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我认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神秘的力量,如果有这种力量存在,我给它两百块钱,它怎么也要还我两千块钱吧?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而且我身边还聚集了一批懂易经、懂风水的人,我跟他们的关系都很好,总是不断求助于他们,希望他们能借助各种力量来帮助我,但最终我还是一事无成。

等到我三十七岁到了北京中医大学读博士,我的人生从此改变了。我博士毕业以后,去了北京的雍和宫发愿,我想的就是要放下自己,不应该只想自己,应该先为大家着想,大家幸福,我才能幸福。所以我虔诚地在雍和宫里发愿:“我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去传播中医知识,让大家获得健康;去传播国学知识,让大家获得心灵的解脱。”

当时,我在雍和宫的每一尊佛像面前都发了这个愿。

等我发完愿刚要出门,我的手机就响了,是北京电视台打来的电话,说他们要办一个节目叫《养生堂》,问我能不能来协助办一下,就这样我成了《养生堂》的创办人之一。

我坐公交回家,刚回到家里手机又响了:“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您能不能来一下,我们试录一下《百家讲坛》。”

接完电话,我当时汗毛都立起来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一定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不然不会我刚发完愿,就有人马上联络我。

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件事:《养生堂》这个节目让中医、养生的概念在大家心里扎根了;《百家讲坛》让我有了一个平台去讲古代大医的故事。这两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我发完愿两个小时之内,都跟我联系上了。为什么呢?这种力量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起作用?到底什么时候不起作用?

老子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当您为了自己做事的时候,这种力量基本不会起作用,就算起作用也是给您捣乱,让您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当您放下自己,心里想着大家的时候,这种力量就会迅速起积极的作用。

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坚信这个世间是有某种力量存在的,这个力量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心念它都能感知,您发的愿它也都知道,一切悉知、悉闻。

我以前在读古书的时候,不怎么相信古人讲的内容,我觉得这些都只是民间传说。但是自己亲身体验过以后,我目瞪口呆,从此对这个事不再怀疑了。

本章的内容非常重要,因为老子的话涉及我们和未知力量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老子在这章没有讲天之道,而是讲了在天之道指导下,我们能看到的力量和看不到的力量之间的互动。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探求世间到底有没有这种力量,这个力量如此神秘,但老子的话将这些都点了出来,告诉我们您不用知道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样,它到底什么样完全取决于您怎么做事,取决于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我觉得老子的这句话是千古明灯。您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就不必再去探求那些未知的、神秘的、看不到的力量了。因为它究竟如何,完全取决于您自己的发心如何,您是否按照道的法则做事,这也是指导我们生活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