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如果没有信用,大家的沟通成本会特别高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如果没有信用,大家的沟通成本会特别高

第六十七章:如果没有信用,大家的沟通成本会特别高01如果公司员工都想跳槽,说明领导者一定背离了道小邦寡民,使什佰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 尽量使自己管理的单位变小,处于和平状态“小邦寡民,使什佰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邦寡民”的意思是,您要尽量管理,使您管理的单位变小。“寡民”,管理的人数少一点儿。在老子生活的时期,周王室已经...

第六十七章:如果没有信用,大家的沟通成本会特别高


01如果公司员工都想跳槽,说明领导者一定背离了道

小邦寡民,使什佰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

尽量使自己管理的单位变小,处于和平状态

“小邦寡民,使什佰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小邦寡民”的意思是,您要尽量管理,使您管理的单位变小。“寡民”,管理的人数少一点儿。

在老子生活的时期,周王室已经开始解体了。诸侯蜂起,为了多占地盘、管理更多的人民而互相攻打。

这些诸侯都认为自己君临天下,应该拥有更多的土地和人民。老子反其道而行之,专门针对这些人的欲望,他说我们就这样不好吗?国家小小的,人民少少的,而且在您管理下的人民都觉得特别幸福——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实际上国家的统一,不是为了某个人享有天下的财富,而是让老百姓更加幸福。

老子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您不要为了让自己占有更多的土地而导致更多杀戮。

我们要理解老子的初衷,否则您就会认为他的想法是消极的、倒退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还得让“小邦寡民”,这哪儿行啊?

“使什佰人之器毋用”,这句话里的“什佰人之器”指很多人一起用的工具。比如现在的飞机一坐好几百人,这就是“什佰人之器”。但老子当时讲的是兵器,因为古时候的士兵就是按这个组织的。比如当时的一支著名的部队魏武卒,特别强劲,当年魏武卒跟秦国的部队打,把他们打得稀里哗啦、落花流水。而魏武卒之所以如此精锐,与他们的编制有很大的关系。

我在看文献的时候发现,这支队伍的编制五个人为伍,这五个人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也叫千人。

“什佰人”是什么意思?“佰”这个字在帛书本写的是“百”,没有“亻”,实际上应该有“亻”。这个“什佰人之器”,讲的就是这些军队共用的武器。在战斗组织里,兵器是通用的,因为打仗的时候,您如果非要找自己的兵器,有时是找不到的。所以老子在这讲的“什佰人之器”,指大型的工具,大家能一起用的工具。

“使什佰人之器毋用”的意思是,这些人有兵器而不用,为什么有兵器而不用呢?因为一个好领导会使自己管理的国家处于一种和平的状态,不会随意发动战争,所以在平时不会用到武器。


在过去,不迁徙就是一种幸福

有兵器而不随意使用,这是一种境界。这让我想起瑞士这个国家,整个国土才四万多平方公里,纵横二三百公里的长度。这个国家共分成了二十六个州,虽然人口不是很多,但他们的工业总产值在欧洲是排在前几位的,人民的幸福指数非常高。

而且,他们长期保持政治、军事的中立,基本不参加任何战争。那么,他们的军事实力如何呢?

据粗略统计,瑞士的部队有几十万人,人均算下来,也是排在全世界前面的。而他们的军事花费,人均也排在全球的前面。因为瑞士几乎全民皆兵,瑞士的每个公民,上学的时候都要参加军训,只要到一定年龄,就要考持枪的执照,如果考不过还要再考。

瑞士普通人几乎都是使枪的高手,但是他们“使什佰人之器毋用”,几乎不参加任何战争,保持中立。当然,我们不是说瑞士的这种制度好或不好,只是拿瑞士来举个例子,告诉大家老子讲的是可以实现的。像瑞士这样的国家,具体怎么才能真正保持军事上的中立,我们不做过多探讨。

“使民重死而远徙”,这句话在通行本写的是“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我认为这两个都是对的。但是帛书本说的“使民重死而远徙”更好,因为迁徙是一个词,“远徙”是远离迁徙的意思。“不远徙”,是不往远走的意思,但帛书本的写法更精到,因此我们还是用帛书本的写法。

“使民重死”的意思是怕死亡,而远离迁徙,就在本地生活。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觉得很迷惑,难道不迁徙是好事吗?坦诚地讲,老子讲的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过去的人迁徙都是因为发生灾荒,比如现在的东北人,很多都是从山东过来的,而很多山东人当初是从山西过来的,山西人则有很多是从一个叫小云南(位于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地方过来的。

这些人为什么迁徙呢?很可能是当时发生了战争,哪个地方的人怕被杀光了,就迁徙了一部分人出去,然后这样迁徙来迁徙去,最后走到了山东。那为什么又从山东往东北走呢?因为山东遇到灾荒了……因此,您就能看出为什么老百姓会远离故土迁徙,都是因为遇到了战乱和灾荒。

当年我的爷爷就是在途中去世的,因为我们的老家(当时我们居住在辽宁省辽阳市)遇到灾荒了,家里没有粮食吃,所以我爷爷就去黑龙江打长工。结果钱也没有赚到,在回乡的路上,爷爷得了病,再加上饥饿,最后饿死在了路边。

这些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现在大家都生活在城市里,喝着咖啡,吃着牛排,觉得生活很幸福,其实我爷爷那代人,还要为了吃口饭而远离故乡。所以过去的迁徙并不是好事,不像今天大家“飞”到美国看看,到日本玩玩,这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都有非常深的故土情结,家乡有我们熟悉的一切,有朋友、亲戚等。尤其在当时要远离故乡,是非常难过的事,很多人临走前都要带一把故乡的土,小心翼翼地包起来。他们为了生活到美国打工,有时看着自己带的这包土,都会流眼泪——这些人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远离故乡。

因此,老子的这句话讲的是领导者要让您管理的老百姓在这里生活得好,老百姓想我往其他地方走会有危险,自然就不去迁徙了,在本地安定地生活。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领导者要让您管理的老百姓活得好。

这句话应用在公司管理上也一样,一个公司的领导给自己的员工待遇好,他们才会活得幸福,否则您手下的员工整天都会想辞职,他觉得在您这个公司没前途……这是老子讲的核心。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深思,好好学习这两句话,反思一下会不会让员工觉得在自己手下工作没有前途,个个都想要跳槽。如果您的员工真的是这种状态,就说明您说话、做事,一定背离了老子讲的道。


02要交就交那些信任成本很低的朋友

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老子不是想让您回到原始社会,而是想让您变得质朴

“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有车舟无所乘之”的意思就是有车、有船,但是老百姓不去坐它。有的人认为这句话是老子是想让人倒退,回到那种最原始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明了车和船,这些交通工具使我们的交通更加便利,但老子希望人民远离这种现代的进步,所以告诉老百姓不要用车、不要用船。如果您这么解也行,可是我觉得这不是老子的原意。

我认为,老子的话是接着前面讲的,和前面的话是对应的。前面说“使民重死而远徙”,使老百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担心远行有危险,所以远离迁徙。然后老子马上就讲“有车舟无所乘之”,这句话其实是在解释前面的话,“车舟”是逃离灾难,逃离战乱、饥荒的工具。

虽然有“车舟”可以逃亡,可以往远方走,但是人家不用它,所以这句话也同样是让老百姓不远离故土的意思,绝对不是老子希望社会倒退。

“有甲兵无所陈之”的意思是,有铠甲和兵器,但我们用不到它,都没有地方放它。“陈”当陈列、搁置讲。有兵器不用,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使得老百姓处于一种和平的状态里,大家的生活非常安宁,用不到那种兵器,这是老子的一种理想状态。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在上古时期,人们没有文字,所以那时候的人记什么事,就用绳子打一个结,这叫结绳记事。有的人就问,既然老子说不让我们倒退,可现在我们有文字不用,有现代的记事工具不用,还用结绳记事,这不就是让我们倒退吗?

其实老子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让大家不用文字,用绳子记事,是想让人们变得质朴。

举个例子,我们身边的朋友,以信用来分会有两种。

一种朋友是您常年跟他接触,他特别讲信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您和这种朋友办事不用多费口舌,因为他平时就这么做事。比如他找您借三千块钱,说急用,您会特别放心地借给他,因为无论您借他多少钱,他说明天还,明天就一定会还。您找他办事,如果他说这事他觉得可以办,估计明天他给你回信,您就不用再多问了,明天他一定给您回信。

我不知道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我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办事效率非常高,您不用揣摩他会怎么做,因为您对他的人品非常了解。

还有另外一种人,说话云山雾罩,不靠谱。今天和您说,借我点儿钱,急用,明天一定还。结果都过了一个礼拜了,还没消息。这时候您就会想:他怎么说好了还钱却不还呢?下次他再借钱,我一定得立个字据。而且您和这样的人一起做事,肯定会先问周围的人:“这个人做事怎么样?他的状态怎么样?”您得问好多信息,然后还要跟他签好协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人做事一直不靠谱,所以您和他合作,就得在每一个环节上设保障,去思考如果他没做到怎么办?您费的心会特别多,合同也会特别特别细。

您看,这两种人,一种人是您只要口头跟他承诺,达成协议就完事了;另外一种人要不断地签合同,条款要签得很细,而且要各种保证,不断地去监控,然后不断地做出补漏的措施。这两种人,您喜欢哪一种?这就是老子讲的“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老子希望大家都能进入质朴的、人人可信的、不用过多沟通成本的社会状态里。另外那种人,您看着好像和他合同签得细,但您要知道,合同只是保证之一,也是无法保证所有事的。

您看现代社会,有多少合同签完了如同一纸空文,后来根本就不执行,最后还要法院出面。所以,您千万不要认为,一个合同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没有信用,大家的沟通成本特别高,信任成本特别高,光靠合同也解决不了信用的问题。

有的朋友曾经跟我讲,在这个法制健全、道德体系完备的社会,合同签完了就一切“结束”了,大家该做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有些人之间没有信任,尔虞我诈,这时候,合同签完了仅代表一切刚刚开始。为什么?因为后期会有人偷工减料,或在条款上做文章,让您头疼的事都在后边。

我们都希望进入前面那种简单的状态,因为在那种状态里的人,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大家都想着为他人做事,所以信任成本非常低,大家只要达成一致就可以。这样做事,成功的机会也特别高。这是老子讲的“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真正含义。


愿人与人之间活在简单、质朴的关系中

老子这段话的含义,不是让大家拿绳子记事,而是告诉大家可以回到那种人们互相信任,不需要太多技巧和手段就能达成合作的状态。人们在这种“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状态里,会变得非常简单。

您说,如果大家都能进入这种状态,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呢?我认为,这是真正的进步,也是人类社会的升华。

这句话应用在公司里也是如此。

如果公司没有一个好的文化,人与人互相不信任,所有的事都要签字、保证,所有的东西都要列条文、打卡,甚至有的领导都希望知道员工的鼠标在电脑屏幕哪个位置、工作时间都看什么网页了——他全部要监控。

一旦公司没有一个好的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复杂,员工的心就无法真正地在同一个目标上,所以要靠监督、惩罚这些东西来制约员工。相反有的企业很简单,老板关爱员工,和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走,结果员工主动去为公司做事,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公司更好。

这样的公司不需要用什么先进的监控设备监控员工,甚至不需要打卡,像苏州的固锝电子,上班就没有打卡机,两千多名员工自觉上班。他们就像是老子说的这种质朴的状态,这都是因为他们的企业有好的文化。

老子讲“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含义很深。在生活中,如果人与人之间都变得简单,那么生活会很美好。只要我们把道德修养提高了,境界都提上来了,都明白道的原则了,我们才能提升到这种状态。


03伟大的管理,就是让您管理的人吃得好、穿得好、积极阳光、安居乐业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好领导要满足他人所想,而不是让他人降低欲望、学会满足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人都将这句话解为,我们应尽量让老百姓降低欲望,不管吃什么都要觉得它甘甜;不管穿什么,都觉得它很好;有什么风俗都觉很开心;不管住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都很安定、安心。大家普遍认为,老子这是在降低老百姓的欲望,让他们安于现状,这样国家就好管理了。

但这样解会出现一个疑问,比如老子说的“甘其食”,如果已经闹饥荒了,老百姓都没有饭吃了,只能吃糠,您还让老百姓觉得糠很香甜、很好吃,让他们降低欲望、学会满足,您觉得这是一个好领导的所为吗?绝对不是的。

怎么可能吃着糠,老百姓还会觉得很美好、很甘甜呢?这不是老子的原意,老子在前面讲,有武器,我们不用,使老百姓在这儿安定地生活,远离迁徙。那么,您凭什么能让老百姓不去迁徙,在这儿安定地生活?一定是因为这儿的生活条件好,您能让老百姓生活得幸福安康,所以老百姓才不愿背井离乡。

老子后面讲的“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都是达到前面这种状态的方法。老百姓为什么“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他们为什么不迁徙?因为您让老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了。

“甘其食”的意思不是让老百姓吃糠也觉得好,而是使其食甘,让老百姓吃真正能够让身体健康、吃得饱的食物。

“美其服”的意思是使其服美,让老百姓穿得暖、穿得好。

“乐其俗”是使其俗乐,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无论有什么民俗,我们都降低欲望,这个“俗”是民俗、风俗的意思。有些东西未必好,比如过去农村重男轻女,认为男孩能传宗接代,所以很多人生下女孩就偷偷扔到河里把孩子淹死。如果您“乐其俗”,觉得挺好的,那就淹死吧,女孩不重要,您认为这么解对吗?“乐其俗”的含义是让老百姓的民俗变得有益于大众,让大家快乐起来,这里讲的“乐其俗”,有建立良好风俗的意思。

您看古人,有道的领导者会建立各种好的风俗。比如《诗经》,当时的政府派官员下去采风,采民歌、民俗、民谣等,收上来以后再编,在里面加入一些美好的道德理念,然后再传下去,让老百姓传唱,这叫“乐其俗”。并不是让大家不管什么风俗,都必须感觉很美好。

“安其居”的意思也不是让老百姓降低欲望,无论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都觉得很安适、很好。比如您拿砖头搭一个危楼,或搭一个窝棚,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您说这种房屋,老百姓住了可能觉得挺好吗?真正的“安其居”,是使其居安,就是您要给老百姓提供好的住房,让他们在这安心居住,他们因为住房好、条件好,所以才安。


让您管理的人幸福,是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您能做到让员工吃得好,穿的衣服又暖和又漂亮,公司的风俗让人快乐,居住条件也很舒适,您说员工会离职、跳槽吗?不会的。

老子在这儿讲的并不是消极的理念,不是说让大家回到原始社会,无论怎样的生活条件都觉得很幸福,这不是老子的原意。可是历朝历代有很多人都这么解释,觉得老子是一个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没落的封建主,他们认为老子的这套思想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觉得老子的学说是无用的。

这是非常可惜的,实际上这一章非常重要,老子是在教大家应该怎么利他。

利他很简单,就是让您管理的人“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吃得好,穿得好,积极阳光,住好的房子。

比如我之前一直提到的海底捞,他们之所以能在没有风险资金、没有贷款的时候,做到从一个小麻辣烫店开出好几百家连锁店,就是因为他们的领导总是尽量为员工谋福利。

海底捞的老板曾说:“我要让人生而平等。”他说:“其实我们生来不平等,城里孩子的奶粉都是从国外买的,很多农村孩子过年才能吃一包方便面。我搭建这个平台,就是想让农村孩子来我这儿上班,我一定要让他们活得和城里人一样。”

海底捞所有员工的宿舍,几乎都在店边不远的地方。比如北京国贸店的海底捞,他们的员工就住在住邦2000里。住邦2000我是不敢住的,那个地方真的很贵,都是外企高管住的地方。但国贸店所有海底捞的员工都住在里边,每个人居住的房间面积不小于六平方米,还都配了电话并可上网,还有专人帮他们打扫卫生。如果有员工过生日,大家可以聚在一起,晚上涮火锅。我曾经碰到过,海底捞员工下班以后,一些人吃海底捞,他们会把一个月过生日的人都凑在一起聚餐。

大家吃得好、住得好,还有高工资,所以愿意到这儿来上班的人特别多。而且领导也非常体恤下属,员工都拼命工作,我看到的海底捞员工都是乐呵呵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确实提高很多,他们觉得跟别人是平等的,所以他们的乐观才会传递给顾客,让去那儿吃饭的人情绪都被感染。

为什么员工都愿意到这儿来上班,觉得在这儿开心?就是因为领导让员工“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他给员工的福利特别好,员工都愿意在这儿扎根,努力地去工作,不愿意离开公司。

2018年我看到的数据,海底捞的中层领导几乎没有离职的,这么多年大家都在这儿一直工作,把海底捞越做越大,这符合老子所讲的道理,所以他们的企业才蓬勃发展。如果我们把老子的这些文字看作是消极的、倒退的,就会一无用处。如果我们理解了老子这些话的真正含义,您就会发现这对我们的人生太有帮助了,尤其是如何让您管理的人幸福,这种操作方法特别有用。


04人为什么要迁徙

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您生活得很安定、很快乐,为什么还要远离故土

“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相邻的城邦、国家,互相能看见。“鸡狗之声相闻”,过去农村养鸡、养狗,只要早上别人家的鸡打鸣、狗叫,我都能听到,但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不会跑到您那边去,您也不会跑到我这边来。

为什么这样?很多人认为,老子在这讲出了一种像氏族部落居住的方式,大家互相不走动,这是老子“小国寡民”的设想,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社会日益进步,老子的这种幻想注定了不会被实现,所以老子注定是一个被社会所抛弃的人。

但我看了以后,觉得老子讲得其实挺好。“邻邦相望”,大家都距离很近,“鸡狗之声相闻”,您能听到别人家鸡和狗的叫声,但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大家觉得这个事很奇怪,为什么不相往来?因为我的生活特别安定,不需要背井离乡跑到您那儿去居住。

您只要看看社会新闻就知道了,现在全世界的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各国,为什么他们要到欧洲居住?因为他们的国家有战乱。其实边境附近真的是“鸡狗之声相闻”,边境左边是战乱,房屋都变成了断壁残垣;边境右边是富裕的生活,生活安定。您说老百姓会往哪儿走?

老子的话,您在生活中一看就知道了,现代社会这样的事还在发生,大家因为生活的原因在迁移。这种迁徙行为,在人类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争夺生活资源,自己这边没东西吃了,就到别人那边去,有的人是逃亡,有的人是组织武装去抢。

因此,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直没有停止过迁徙的行为,这种迁徙有的是和平的,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但是根源都是生活所迫。

老子讲的是怎么能让大家都活得好,您看字面意思好像是老子在讲大家怎么不交往,好像“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不是落后吗?老子所想的比这要宏大得多,他想的是,人为什么要迁徙?为什么我要到您那儿去?根源是领导者没有让大家生活好,所以本章的核心在这儿。

如果您能做到“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您就能让老百姓远离迁徙,就算有车舟,您都无所乘之,因为您不需要,您生活得很安定、很快乐,为什么还要远离故土呢?


您把自己做好了,所有的条件一定会受感召而来

老子讲的这些思想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很有指导作用。

当一个领导者能“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把员工的后顾之忧解决好,让员工的父母有养老金,每年组织优秀员工的父母旅游……这时候,员工就会觉得领导对他们太好了,会拼命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回报公司。

老板只要想着怎么对员工好,让员工活得更幸福,企业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因为员工会想着自己要怎么回报企业,让更多顾客来,他们会自己想招儿。这是一种公司的凝聚力,全公司的人同心同德,上下拧成一股绳,这种感召力会吸引客户不断地来。这时候您不需要再用营销手段,大家都会被您感召而来,这就是老子讲的“使什佰人之器毋用”“有甲兵无所陈之”。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怎么可能。当您真正做到这个境界,大家就都会向您蜂拥而来,这时您就不需要再去跟别人打了。孟子一直讲,这叫王者之道——您把自己做好了,所有的条件一定会受感召而来。因为您如此关爱员工,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他们是不会离开公司的,这就是“使民重死而远徙”,大家都愿意在您这儿工作,最终会达到“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讲得特别清楚,要达到这一切的核心,就是领导者放下自己的欲望,不要为自己捞取,要让您管理的人“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旦您让他们生活幸福,大家自然会团结在您的周围成就您,最后您和大家会一起幸福,这是老子讲的道。

我们在学习本章时,如果不深入思考,很快就会陷入误区,觉得老子在讲一个倒退的思想。其实完全不是,老子本章讲的核心思想是“无我利他”的“利他”,作为一个领导者到底应该怎么样利他,本章讲得特别透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