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九章:所有的功德应该像隐形的翅膀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所有的功德应该像隐形的翅膀

第六十九章:所有的功德应该像隐形的翅膀01如果有功德却不以为有多大,那么福德会不可思量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细久矣 不刻意刻画自己的功德,才能做大“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细久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天下皆谓我大”,这个“我”是谁呢?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过这种比喻,“我”代表的是悟道之人。“天下皆谓我大”...

第六十九章:所有的功德应该像隐形的翅膀


01如果有功德却不以为有多大,那么福德会不可思量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细久矣

不刻意刻画自己的功德,才能做大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细久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天下皆谓我大”,这个“我”是谁呢?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过这种比喻,“我”代表的是悟道之人。“天下皆谓我大”,讲的是悟道之人。“大而不肖”的“肖”,不是孝的意思,在古代“肖”字当相似讲,不肖子孙就是您跟您的前辈一点儿都不像,比如您的前辈都是做人的楷模,但您做得非常不好,一点儿也不像您的先人。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的意思是,天下之人都说悟道之人的功德很大,其实不是,道是隐形于背后的,它把形象隐藏起来,您没法模仿它,把它给复述出来。

“不肖”这个词有各种讲法,有的人将其解为不合常情、不合常理,天下的人都说悟道的人功德大,大得不尽常情,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儿不妥帖。

“肖”应该当无法描述讲,指功德很大,却隐形于背后,不显形。“夫唯不肖,故能大”的意思是,正因为它不显形,总是把自己放到背后,为大家做事,所以它的功德才大。

有人把这句话里的“我”讲成“道”,就是天下都说我“道”大,我觉得也有点儿不妥帖。老子在《道德经》里没有用这种口气说过类似的话,所以应该说的是悟道之人。这种悟道之人行善之后,自己不在意,他们从不凸显自己,老子说,正因为这样,他的功德才真正大。

“若肖,细久矣”,如果您总是觉得自己不得了,那么您的功德就会变小。

其实仔细品味这句话,您会发现它跟《金刚经》里的话很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意思就是如果您着相,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施舍给大家,您就不是菩萨了。

老子讲的这个“肖”,可以理解为“相”。天下的人都说悟道的人功德大,但是他们不着相,从不觉得自己功德大。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做事后的功德很大,都等着大家赞美的话,他们就已经没有功德了。

《金刚经》说:“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果您不着相,不觉得自己有多大功德,不为了回报去布施,那么您的福德会不可思量。这种思路和老子讲的一样,“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您无法描述我的功德,因为我隐形于背后,正因为如此,不去刻意刻画我的功德,我才能做大。

也就是说,《道德经》和《金刚经》在很多地方是非常相似的,它们讲的人间至理其实是同一个。


功德很大,做的事很大,但是自己要隐形于背后

有很多企业家,企业做大以后,觉得自己地位上来了,功绩很大,大家对我尊敬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企业家,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在待人处世方面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傲慢、举止失措等。

为什么很多企业发展壮大后,会倒得很快,突然整个企业分崩离析,这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是相关的。

前一段时间,在给一个商学院讲课时,我提到这一点,我说老子在讲《道德经》的时候,把企业管理者分成了四个境界,前边两个境界是需要我们去琢磨的。

老子讲的第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境界是“太上下知有之”,意思是真正境界高的企业领导者,下面的员工只是知道有这个人,并不觉得他随时在管着他们。这种领导者隐形于背后,他是关爱员工的,但是他把规则制定好,用规则去关爱员工,让员工按照规则来运行。

第二个企业管理者的境界是,员工敬他、爱他,把领导当成自己的榜样,这种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太阳,往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员工也会感恩老板的好,跟着老板好好干。一旦老板生病或无法经营了,会怎么样?这个企业的文化立刻就没有了,因为太阳没有了。这种管理者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己觉得功德很大,他也关爱大家,但是他把这种关爱当作了功德回报。

这并不是老子最推崇的,因为这种领导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整个公司的文化立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那天我讲完课,马上就有一位同学给我提供了案例,他说:“罗老师,您讲得太对了,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企业。当时这家企业经营得特别大,老板是行业内让人尊敬的老大哥,特别有人格魅力,有时候经销商和他一见面就被他感动了,很多给他干活的工程师也一样,不谈钱,‘您给我定工资,您说多少就是多少,我觉得跟着您干有前途’,这个老板也非常关爱员工。”

结果后来这个老板的身体突然出现问题了,干不了了,导致整个公司立刻分崩离析,因为公司的文化是靠他个人魅力来维系的,他一出现问题,公司就没办法继续维持了,这就是老子说的“肖”了。

老子说“大而不肖”,“不肖”才是对的。一旦您“大而肖”,您出现问题后,您的家属接管企业,企业文化立刻就会改变。

比如之前给这个人的工资太高,家属接手后觉得凭什么给他这么高的工资,虽然他之前是功臣,但现在要从头开始,给他的工资减下来;或者干吗给经销商这么多优惠?这不行,我们要重新招聘,让其他经销商一起来;把这个部门砍掉,把企业换成钱才是真格的……减员工的工资、砍部门、减奖金,之前领导建立的制度全部被改变了,导致这家企业立刻分崩离析。

还有一个朋友也和我讲过一个案例,某领导是行业内的老大,人称什么大哥,很讲义气的一个人,大家都觉得跟着他干很有前途,这也是“大而肖”的一个人,他的企业也没有任何制度,做什么都是凭他一句话。结果最后这个人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大的一家企业瞬间分崩离析,大家作鸟兽散。这么大一家企业,居然最后连点儿影子都没剩下。很多人都感慨,这种榜样型的企业家,其实是靠不住的。

一家公司的稳定发展,真正靠的是制度和文化。

在制度的运行下,领导可以隐形于背后,他不必总是以自己的形象去感召别人,这叫“大而不肖”。功德很大,做的事很大,但是自己“不肖”,隐形于背后,不把自己的形象托出来,不突出自己的功德,低头为大家做事,所以大家才愿意团结在他的周围,这叫“夫唯不肖,故能大”。

如果您在为大家服务的时候,把自己的形象托得很高,让别人觉得您很了不起,这叫“若肖”。如果您处于这种状态,您的企业文化是靠不住的,说不定哪天就会分崩离析,这叫“细久矣”。

您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管理学巨著,管理人心的巨著,如果您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您就能走向正轨,走向管理的最高境界。


02得道之人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我恒有三宝,持而葆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领导者,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前面

“我恒有三宝,持而葆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恒有三宝”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有三个宝贝,“恒”是一直有的意思。“持而葆之”的葆通“保”,是保护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要好好保护它,“持”是拿在手里,不要让它丢失的意思。

“一曰慈。”这个“慈”是对众生的、对您管理的员工的,这是关爱和爱护,也是一种善念和利于他人的做法。

“二曰俭”这里的“俭”是对自己的,而不是对天下人都节俭,老子的意思是希望您把自己的欲望清干净,不要为了自己获取太多,因为您压根儿不需要那么多,就算您获取很多名利,您离开人世时也什么都带不走。当您把自己的欲望放下,看清世界的本质以后,您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获得。还不如让大家过得好点儿,这样您的心里更愉快、更幸福。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解了,大家认为这句话是老子在告诉我们“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所以您要在队伍中间混,等待时机和机缘成熟的时候再上去捞一把,现在先让别人出头。

很多学者都这么讲,我觉得这是没有弄懂老子这句话是给谁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讲的是领导者,领导者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前边,意思是您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后边,不要先想自己,“不敢为天下先”,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前边。

后世的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觉得他是真正懂得老子思想的,他的这句话可以作为“不敢为天下先”的注解。如果我们把这句话讲成要等待时机,“枪打出头鸟”,就把老子给低俗化了。

老子在这里讲的“一曰慈”,慈是对众生的,是利他;“二曰俭”是让我们放下自己的欲望、清空欲望,是对自己的“无我”;“不敢为天下先”是对无我利他的总结,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之前,要先考虑众生的利益。


做事先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才能获取更多合作

老子在后面总结:“夫慈,故能勇”,一旦您心怀慈悲,为大家着想,做事就可以勇于向前,因为您代表了大家的利益。

老子第二句讲“俭,故能广”,其实现在很多人在合作的时候都先想着自己,看自己能挣多少钱,或者您给我多少钱我就怎么做。一起合作,他会考虑您是不是多拿了钱,如果不公平,他就会“对不起,不合作了”。老子倡导的这种“俭”,是让您把自己的欲望放下,您是为了大家而做事,当您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家幸福,对方感受到您的真诚,就会愿意和您合作,觉得您了不起,所以您和别人合作的机会是“广”的。

在生活中您会发现,有的人做事左右逢源,有很多合作对象,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他在做事时会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他考虑的是做这件事不光我受益,也得让您受益,让双方共赢。大家一看,我也受益,当然跟您合作了,所以这样的人做生意的机会是最广的。

我以前讲过,李嘉诚的儿子从李嘉诚那儿学到了一句话,这句话被他视为做生意的法则——我赚十块钱是正常的,我努努力能挣到十一块钱,但是我一定只赚九块钱,因为我要给大家带来利益。

只有您让大家都能从您这里受益,您做事才会做得好,大家才愿意跟您合作。

同样,晨光文具的老总陈湖雄也跟我说:“我听完您讲的这个道,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成功了,虽然我说不出来,但我是按照这个法则来做的。小时候,我妈告诉我,做人一定要与人为善,不要什么事都先想自己,一定要给大家带来帮助,这样做事才可以。从小我就按照这个原则做事,做每件事之前都先想到这样做对方会怎么样。”

您看,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不管去了多少家自己的连锁店、加盟店,都挨家店地指导大家。因为他很担心大家加盟了之后,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导致赚不到钱,那将是他的罪过,他希望大家跟他合作后都能赚到钱。

因为您想到大家的利益,大家才愿意跟着您干,所以他的晨光最终变成了中国文具的第一品牌,这与他的做人有关。

他做人的准则是从哪儿学来的呢?我觉得潮汕地区保留了比较好的中华文化根基,李嘉诚和陈湖雄都是出自潮汕,民间就有这种善根,再由父母不断将这种道理传递给孩子,所以潮汕地区的商人做事都非常成功。

我觉得这就是老子讲的“俭,故能广”,因为您把自己的欲望放下了,先考虑别人的利益,大家才都愿意和您合作,把大门向您打开,您的生意机会才广。


真正的领导者叫“成事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这是帛书甲本的写法,韩非子的《解老》篇,也是这种写法,其他版本写的是“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或“为成器长”。我觉得帛书甲本这样写更妥当。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道的领导者,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公司员工利益的前边,这样大家会觉得您是为他们考虑、为他们做事的,大家都愿意团结在您的周围,向您汇集而来,成就您做的事,所以推举您为“成事长”。“成”就是做,“事”就是事情,“长”就是首领的意思,所以推举您为做事的首领。

我经常把“成事长”直接翻译成董事长,其实就是公司的领导。

很多大企业的领导者工资是很高的,一年几十万、上百万,但员工的工资没有那么高。如果您真的能够把公司员工的利益放到前边,别先想着自己,您的企业一定会越做越大。

一旦大家感觉到您是真的为了他们做事,就会愿意团结在您的周围。如果您天天想着自己,怎么能把股份多弄点儿,或在外边再成立一家公司,把自己的股份来回互持、转移等,您说您做的这些员工会看不到吗?员工知道了您做事都是为了自己,他们也会凡事为了自己,从而跟您离心离德。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大企业了,以前在日本有位首富,叫堤义明,他开了很多家百货公司,他的太太很喜欢购物,经常到百货公司买各种奢侈品。有一次,堤义明跟他的太太说:“你买这么多东西有用吗?百货公司都是我们家的,你把这些东西搬回家来,回头不用,我还得把它搬回去,你说这么来回搬有意义吗?”这句话把他的太太点明白了,他太太一想也是,百货公司都是我们家开的,我买这么多奢侈品,又穿不完,这都是库存啊,最后把自己家都变成仓库了……

从此以后,堤义明的太太再也不去百货公司买奢侈品了,穿着也简单下来,因为她真正看清了这些东西都是虚的。

这就是看懂了财富的本质,无论是购物,还是消费,都是虚幻的,好多东西买了也没用。您买多少吃的,每天也就吃三顿饭,您不可能吃八顿饭;您再有钱能买三十栋别墅吗,一个月您能每天晚上换一栋睡吗?

其实,晚上睡觉不过一张床,吃饭也不过是一日三餐,您说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您“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

因此,真正看明白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您能为员工多谋福利,更好地养活众生,您心里的幸福是买多少皮草和奢侈品都无法替代的,这样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领导者,老子称这种领导者为“成事长”。

如果您能理解这几句话中的道理,您就会看透很多人生之事。


03别把人生的模式设定为争夺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一旦您进入三种状态,人生就走进了死胡同

“今舍其慈,且勇”,意思是您舍弃慈悲之心,不为大家做事,不关爱大家,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且勇”,您还保持勇气满满的状态,这就糟糕了。

“舍其俭,且广”,您舍弃了节俭,滋生了欲望,为了自己去争、去抢,您还想让自己的道路“广”,希望大家都向您敞开大门,这是很难的。

“舍其后,且先”,您舍弃了谦让,一味地争先。本来您应该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后面,先考虑大家的利益,现在您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老子说,如果您以这种状态生活、工作,您就会“必死矣”。这句话在帛书甲本中写的是“则必死矣”;帛书乙本写的是“则死矣”;傅本写的是“是谓入死门”,就是您走入了死门;其他版本写的都是“死矣”。我觉得帛书甲本的写法比较有分量,所以这句话用帛书甲本的写法。

为什么您进入了以上三种状态后就会“必死矣”?

因为当您进入这种状态——凡事都为了自己,您把自己的欲望抬高后,保持一种勇猛的、非要“广”的状态,您的人生争夺起来就没尽头了,您会陷入无尽的冲突中,这时候您的身心一定会加倍疲惫。


但凡计较名利的人,生病后不容易调理好

我在给人看病时,坦诚地讲,有些人的病我心里知道是治不了的。为什么呢?有的病人心态很豁然,您一看他的表情淡然、平和,您就知道这种人的病不会深入脏腑,因为人家气血通畅,没有那么多纠结,这样的人调理起来会比较容易。

什么样人的病不好治呢?如果您看这个人的脸是扭曲的,眼睛看人是斜着的,平时在生活中处处纠结,“凭什么这个利益我得不到”“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看不起我吗”……但凡在名和利里分寸都计较的人,他的内心就会不断扭曲,而且这种扭曲会显现在脸上,他们的脸色往往晦暗。

为什么说相由心生?平和之人的肌肉是松弛、和缓的,面色也是晶莹洁白的,他们的气血是正常的。而心态扭曲之人的面色往往晦暗,脸上的肌肉也会带出来各种表情。这是件很微妙的事,您看到了患者的脸色,再结合他种种做派的细节,您就会知道,他不容易调理。

哪些细节呢?比如带着儿媳妇来看病的婆婆,跟儿媳妇说话比较横、比较厉害;或带着自己的下属来看病的老板,对下属说话颐指气使,下属稍微做错点儿什么事,就非常严厉地批评。其实您犯不上和下属喊,一个司机忘带了东西,您就“怎么回事?为什么没带?赶快回去取,必须给我拿来”。这样的人生病是不好调理的,因为他天天纠结,导致气血逆乱、气血凝滞,所以他身体里的问题会非常多。一旦您给他开了方子没有调理好他的情绪,他会继续纠结,这个病还会重新出现。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会出现问题,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协作的关系,要礼尚往来——我对您好,您对我好;我骂您、欺负您,您也会欺负我……您付出什么,世界就会回馈给您什么。如果您“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您就会和大家进入争夺的状态,这种争夺会破坏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您的生活和工作往往都会出现问题。

您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人——当您向他求助、需要他帮您做点儿什么事,他拒人于千里之外,觉得帮您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值得。这样的人会建立起来一种气场,您通过他的脸色、状态,就感受到了他的想法——您不要求我。当您有什么事想求他的时候,您一看他的状态就知道绝对没戏,所以都不用开口了。

但他有什么事求您的时候,他会向您伸出橄榄枝。时间长了您会发现,他有一个特点,但凡他出现,必定有事相求。

我不知道您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他只要一出现,我就知道他必有事相求。平时他绝对不会跟您聊天,有什么事直接找您帮忙,他觉得您一定得帮我。

一开始大家都会帮忙,但是谁会无休止地帮下去呢?这样做事的人,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冷,他在社会里要想运转得好,也是非常难的。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由于家庭教育所致。往往在他小的时候,全家人就都围着他转,让他产生了一种“我是世界中心,别人都要为我服务”的心理,他不觉得自己要关爱大家,大家关爱他就够了,所以他就会进入“舍其慈,且勇”的状态——他不关爱别人,但是什么资源他都要。他的欲望被家人培养起来之后,会觉得天下都应该是我的,我得好好享受,所以他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就想要所有人的大门都向他打开,不断地让他人为自己提供资源。一旦您觉得世界的规则都是这样的,这就错了。

爱是需要循环的,别人关爱您,您也要关爱别人。这是在家里训练出来的,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建立爱的循环,觉得我们给孩子是无休止单向的爱,孩子不需要给我们任何回馈,孩子就会逐渐变成老子讲的“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的状态。

老子认为这种状态非常危险,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挫折,人生受到的苦难也会多一些。通常,这类人的人生会不幸福,无论是身体和工作都会相继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进入这种状态。

首先,家长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建立起爱的循环——我们给孩子爱,孩子有没有把爱回馈给我们;其次,我们要想想,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有没有建立起来这种爱的循环,有没有先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

如果您凡事只想着自己,老子说“则必死矣”,最后您会走入人生的死胡同。


04慈者无敌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慈爱,才是一个人建立事业的根基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是什么意思?“夫慈”里的“夫”是语气词,“慈”就是慈悲、关爱的意思。“以战则胜”,如果您带着慈爱去打仗,一定会胜利。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如果您真的慈爱、关爱大家,会不战而胜,孟子讲这叫“王道”。

孟子说“仁者无敌”,这个词真正的含义不是您打谁都能打赢,所以无敌。“无敌”是因为仁慈的人关爱大家,大家都来向您汇集、成就您,没有人愿意与您为敌,这才是“仁者无敌”的真正含义。

老子的这句“夫慈,以战则胜”也是一个意思,不是说心怀慈悲的人,去打谁都能打胜,而是大家都愿意来成就您、帮助您,您还打什么仗呢,这是不战而胜。

第二个层面就是学者们解释的,如果您“慈”,懂得关爱士兵、下属,您的部队打谁都能打赢,这也是一种解释,但我觉得这种解释只是流于字面,而且比较功利。实际上,老子讲的含义应该和孟子的“仁者无敌”是同义。

“以守则固”,如果您带着慈爱固守基业,这个基业一定固若金汤,会很好地运转下去。“天将建之”,如果老天爷想要帮您做成什么事,会“如以慈垣之”。其他版本里没有“如”字,只有帛书的甲乙本里有,“如”字当则、就讲,“垣”当城墙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天爷如果想帮您建立事业,会用慈爱来帮助您建立根基。

老子的这段话集中讲的是,慈爱的品性是一个人建立事业的根基。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深思,这段话非常重要。


互相关爱的人就能存在,互相害的人终会消失

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培养自己的慈爱、关爱之心。这种品格是一种道德要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质。

心理学家在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只要孩子的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善和恶的感受。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孩子就有这种感受了,这是遗传来的。比如心理学家给孩子做测试,发现六个月左右的孩子就会讨厌破坏者。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里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动物性,这些内容在大脑的边缘系统,里面有冲动、欲望等。比如大猩猩永远在抢东西吃,这是将动物性发展到极致了。但我们跟它们不同,还有大脑皮质层在外面,沟壑纵横地像核桃纹一样,里面都是用来协调关系的因素,关爱、语言沟通等,它会抑制里面的冲动。

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是人类花了大量的时间进化,最终留在大脑皮层里的。这些内容跟动物性的冲动、欲望互相对抗,使得每个人都有天人交战的时刻,比如我们看到别人手里拿着好吃的,本能地就想去抢,但是大脑皮层马上会开始兴奋,抑制这种冲动。

正因为我们有了关爱、公平、忠诚等道德要素,才能结成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十几亿人的国家,从而共同对抗灾害、互相帮助。

以前,我们认为道德要素是领导者制定出来教化普通人的,现在国外大量的研究证明,这些东西是一代代人遗传在大脑里的,只要大脑稍微生长,这些东西就会开始发育。

比如说我现在给您看一张婴儿的照片,这个小婴儿长得很可爱,胖胖的,大眼睛,长睫毛,他的小手伸出来要抓您。当您看到这样一张小婴儿的照片时会有什么感觉?大部分人会觉得好喜欢,想捏捏他、抱抱他、保护他……

这种关爱曾经有人教过您吗?几乎没有,不会有人突然抱来一个婴儿,告诉您要保护他。这是我们的一种本能,看到这个小婴儿就觉得太可爱了,发自内心地喜欢,从而生出想要保护他的想法。

正因为大家都互相关爱,才能结成群体,共同对抗恶劣的环境。大家在一起生活,这种过程也可以看作一种“天之道”淘汰的过程。

“天之道”的过程是“利而不害”,互相关爱的人就能存在,互相害的人最终会消失,这是上天制定的法则。人就是因为有了符合这些法则的要素,才得以存活。

老子为什么讲“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他是在告诉我们,如果您有慈爱,您的组织就会坚固,大家就能够在一起生活下去。这种“慈”的品性是非常重要的,但这种品性不是每个人时时能想起的,因为我们的大脑里还有动物性,动物性的欲望是不断在滋生的,它会和这些道德要素互相对抗。

因此,领导者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启发团队成员心中的道德要素,当您把大家的道德要素启发出来了,大家都懂得关爱、公平、忠诚、互相帮助,您的组织就越来越坚固,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果您启发了大家的恶念,您的整个组织稍微遭受动荡,就会分崩离析。

我为什么希望大家学习《道德经》?我觉得老子做的一项特别重要的贡献,就是给我们讲了为什么要启发他人的善念。这些善念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有了这些善念以后,您能很好地抑制欲望,跟大家相处起来更加协调,您的人生也会越来越幸福。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余香中大家都会越来越幸福。如果您天天争名夺利,您就会在患得患失之间纠结、扭曲,您的生活很难幸福。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要和对方互相启发善念。如果大家能互相启发善念、互相关爱,您的人生一定会在幸福中走向幸福,这是世间最快乐的事。

老子在本章里着重地讲了为什么“慈爱”如此重要,因为上天给了您这个品性,就是为了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建立更大的功业,从而让大家都过得更幸福。这种品质就像城墙一样保护着每一个人,如果您把这个城墙毁了,那么您就会遭受各种风霜的打击,最终一事无成。

我觉得这不是上天希望看到的。所以,我们学习了本章内容,就应该理解天之道。上天已经把慈爱放进了我们的大脑里,我们要去启发它、培养它,这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生建立一切事业的根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