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八十章:您的责任越大,所承受的就越多

道德经·第八十章:您的责任越大,所承受的就越多

第八十章:您的责任越大,所承受的就越多01做人要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一滴水,看似柔弱,却可以穿石“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这句话很简单,天下柔弱的东西没有超过水的了,可是去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的。您看海边的岩石,这些岩石应该是很硬的,您拿锤子凿,都未必能凿碎,但海水天天冲刷,...

第八十章:您的责任越大,所承受的就越多


01做人要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一滴水,看似柔弱,却可以穿石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这句话很简单,天下柔弱的东西没有超过水的了,可是去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的。

您看海边的岩石,这些岩石应该是很硬的,您拿锤子凿,都未必能凿碎,但海水天天冲刷,岩石会被海水冲得圆圆的,或者有的岩石会被冲出各种沟壑等。再比如过去的建筑有房檐,下雨的时候可以滴水,有些房檐的下面会有石头,而石头通常会被滴出坑来——水滴会穿石。

您看,一滴水,看似柔弱,却可以穿石,老子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意思是真正去攻克坚强的东西,还真未必有比水更强大的。无论多坚固的城池,只要洪水来了,可能城墙都会被冲垮。为什么会如此?“以其无以易之也”,因为没有东西能替代它的柔弱之性。

那么,柔弱之性真的这么厉害吗?老子总是强调“柔弱胜刚强”,其实老子是借这些东西打比方,大家不要抬杠,比如有的人说我拿把宝剑跟一盆水比,宝剑一砍木头,木头就断了;我用水往木头上泼,木头就没断……您不要这么抬杠,但现在还真的有这种水枪,用极细的水流冲出去,钻石都能被切割开。这就是水的力量,只要能把它调集好,确实很强大。

但是我们不抬杠,因为老子不是在讲物理,只是借此来打比方,讲做人。

做人要柔弱,老子说的柔弱并不是我们想的软弱、唯唯诺诺、什么事都不出头、什么事都可以。他说的柔弱是一种生活态度——明白道以后,知道我们所有的回报,都是虚妄的,不要在意它。

有时,这种放下自己欲望,为大家做事的状态,别人看起来会觉得您很柔弱,没有为自己争取。实则,这种人就是为大家做事,把利益给大家,为大家提供条件,老子认为这种人具有像水一样的德行。

它的对立面是为自己争取、为自己捞取,当您展示这一面的时候,显示出来的是刚强,是一种争夺、夺取的态度。老子讲的是另外一种态度,不为自己抢,而为大家去做事,有的人觉得这种状态看起来会柔弱,好像吃亏了。

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有这种条件不为自己争取一下呢?您为自己稍微说句话,就能升一级;稍微给别人“帮”个小忙,就能收两百多万,您收这钱谁能知道;您应该为自己争取一下,把别人挤下去……

现在很多做学术的人,心都不纯粹,只要他一当领导,培养的全是自己的势力。在单位里也有这样的人,培养、提拔的都是自己的人,这就是一种争夺的态度,处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样的人看上去特别强硬。


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您在职场能走多远

水有什么品性?

老子在前面讲过,水的品性“故几于道”,跟道的品性很接近,都是滋养众生,为大家做事。

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水,人体70%左右的成分都是水;水滋养万物,花、木、草没有水都不行;水往低处流,随缘就势。

人总是喜欢往高处走,讨厌低的位置,但水往低处流,滋养万物,正因为它滋养大家,大家都离不开它。

过去的游牧部落就要跟着水走,当水源一改变,草木就都改变了。现在大家如果看《动物世界》,看非洲大草原,会发现一旦哪里有水,动物就往水边儿走,要去喝水。老子认为这种现象特别像有道的领导者,他滋养众生,为大家做事,不为自己考虑,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最后大家在您这儿受益太多,所以都离不开您、来投奔您,这就是最好的领导者法则。

“天下莫柔弱于水”的生活态度不是跟人争夺,不用那么强硬,当您把自己放低,为了大家做事,大家觉得您是真的为他们好,都向您投奔时,您周围的关系是最和谐的,您的团队也是最坚强的。

老子用水又讲了一次这种关系,无论是作为领导,还是普通人都要体悟这种人生态度。

我在前面讲过,人生中有两种态度:

一种态度是人们有为己的争夺之心,这是本能。如果您将这种本能暴露得太明显——凡是有利益的事我先上,我先捞取,荣誉得是我的,奖金也应该给我……您说这样的人在单位里能受欢迎吗?我觉得未必,这种强硬的态度,会让周围的人远离,而且也未必真的有好结果。

另一种态度是,放下争夺之心,向他人发出关爱和善念。这样的人像水一样柔弱,会帮助大家、滋润大家,结果大家反而容易团结在他的周围。而且这种人的格局大,能带领整个团队往前走,所以这样的人在职场中就会受欢迎。

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在大型企业里做中层领导,他有个副手一直觊觎他的位置,想把他“干掉”。于是,这个副手就私下写检举信,交到了纪委,纪委收到检举就必会审查,所以就把这个朋友调去审查了。他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必须随时配合纪委的审查,不断地去汇报,“你那笔钱回忆一下当时怎么花的”。这个审查非常详细,很多细节都要绞尽脑汁去想,翻材料想。

哪有不透风的墙,大家逐渐都知道是谁举报的了。很多人一看,这个副手为了自己上位,居然做出这种事。这位领导后来也知道了,但他说:“没事,我不能因此而去伤害他,他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我该怎么对他,还是怎么对他。”所以,这个领导还是把重要的业务给他做,对他也是不断地关怀、关心,做思想工作,指引他走向正道。

这个领导的做法就柔弱得像水一样,没有采取强硬争夺之心,依旧以善良对待大家。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您说您明知道是这个人整您,每天还对他那么关心,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他能做到,他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不断地去审计账务,反而对自己的工作是一次梳理。

最后经过了半年的审查,证明他没有任何问题。您说像这样的事,高层的领导能不能发现?您是什么样的胸怀,您是怎么处理问题的,领导看得一清二楚,很快没过多久,就把他提到整个集团领导的位置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真正有争夺之心的人,有可能得势一时,但是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每个人心中自有天平。只有胸怀大,为大家发出善念,帮助大家幸福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大家支持。这种人看似柔弱,不为自己捞取,但是他像水一样滋养大家,大家怎么会看不到呢?

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给我们讲的两种生活态度。老子一直讲柔可以胜刚,用各种例子来打比方,他讲的不是物理,而是人心。这两种生活态度,最后导致的结果截然不同,而老子是在告诉我们如何选取让自己和大家都幸福的生活态度,这是非常关键的。


02没有人是天生的恶人,相处之道是要将心比心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

柔弱最后一定会把刚强战胜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什么意思?老子说,“柔之胜刚”,柔弱最后一定会把刚强战胜,不是说人不需要坚强,人坚强是错的。

所谓“柔”指付出,不在意自己的利益,为大家付出,其实这种不为自己争取的柔弱是一种人生态度。“刚”则是另一种人生争夺的态度。

老子认为,这些强硬地为自己争取的人,最后一定比不过柔弱地为了他人做事的人。为他人做事要比为自己做事“强”,这两者不在同一个境界上。

“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弱的会把强的战胜,这讲的是两种态度。

老子接着说,“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类似这样的话在《道德经》里出现过,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但稍微有点儿区别。“吾言甚易知”表达的是我说的道理如此简单,可是大家不知道,但“天下莫弗知也”这句话说的是,没有人不知道。

这两句话讲的实际上是一个意思,都是在表达这种道理很简单,但大家不愿意知道,不愿意多了解,不愿意去学习。

就好比我们学习《道德经》,觉得很受益,给朋友推荐时,朋友会觉得“什么《道德经》,我学那干吗”,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他不愿意知道,他觉得上班忙得没有精力学这些。可是这个道理真的很简单,就是无我利他,“天下莫弗知也”,他其实都知道,但是“而莫能行也”,他也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这种柔弱的态度一定比刚强的好呢?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呢?

因为我们大脑里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动物性,为自己捞取的一面,这是动物在自然界生存必须要去磨炼的,因为不抢可能就没吃的了,所以经过大自然不断淘汰,最后磨炼出的动物性非常强;另一部分是关爱、公平、忠诚等道德要素,这是人类在一起生活的基础。

我们出生以后,大脑的这两部分功能会随着您的大脑一起发育、生长,我们所做的教育就是启发心中善良的一面,抑制心中恶的一面。

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教育,会自发冒出来很多坏主意。我小的时候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当时我们住的都是平房,一些孩子等大人上班了,就在院子门口拿锹挖陷阱,当年没有水泥道、柏油路,全是土道。我们就挖一个一尺见方的陷阱,往里面放上点儿玻璃碴儿,再用雪糕棒纵横交错地支上,上面铺上雪糕纸,再拿干土覆盖在上面。看着和正常的土路是一样的,我们一帮人会一家家地挖,挖好以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再看昨天谁家的陷阱被踩了,一旦发现有陷阱被踩了,我们就会哈哈大笑,觉得太开心了。

我现在回想那时候的自己多坏啊,一想起来都觉得很内疚,也不知道是跟哪儿学的。其实,这就是没有经过正常教育,心里就会有各种坏主意往外冒。

当年抢东西的事也经常发生,大孩子抢小孩子的,比如戴军帽是特别时髦的,有的孩子没有这个帽子就会抢别人的。有时我们几个小孩走在上学路上,大孩子就会往那儿一站,“站住,把帽子拿来”,直接就把帽子抢走了。其实也不见得是谁教了他这些东西,抢是一种动物的本能,一旦没有教育让您往向善的方向走,您的恶就会爆发出来。

我们长大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善良的教育,就会觉得争夺是最该做的事,以为必须去抢、去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就会有各种手段。比如给对方设陷阱,或者跟领导说对方几句坏话等,在没有接受正常教育的时候,人们会更偏向在动物的层面去思考,这时候您让他发出善念来为大家做好事,他会觉得这不是傻吗,凭什么?

在动物的层面看问题,层次是很低的,他看不到未来整个社会是怎么样的,看不到整个人生会有什么结果,他只看眼前的。如果一个人被动物性占了主导方向,他就不愿意按照道的原则做事。

老子说,“而莫能行也”。道理谁都知道,可是大家不愿意去做,因为动物性占了特别主要的一个位置。因此,教育非常关键,学习也非常关键,我们要学习培养自己善良的观念。比如《道德经》讲的是道,是在告诉您原理,您知道了人世间的运行规律,就能够放下自己为大家做好事。道的原则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相处要将心比心,每个人的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人是天生的恶人。


为大家付出不是软弱,而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在讲具体怎么培养人心中的道德要素,我们在学习儒、释、道的经典时,不要把这些内容当作学问去研究,比如哪个字应该怎么写,天天和别人辩论。没必要,这些经典实际是一种工具,一种启发人心中善念、抑制恶念的工具。

老子的《道德经》把道的原理讲清楚了,儒家经典是告诉您具体应该怎么做。我经常碰到研究儒家和道家的人互相“打架”,我觉得是很遗憾的,因为大家讲的实际上是一件事。

比如孟子,孟子讲的内容都是启发您的善念的,他讲仁者无敌,核心思想就是仁爱,为大家做好事。而儒家的另外一位大师荀子,讲人性是恶的,主张抑制恶念也是没有错的。荀子的很多学生建立了法家,为什么?道、德、法这三个层面,最后抑制恶念要靠法。

孟子启发您心中的善念,荀子用法来抑制您的恶念,各有分工,如果您明白道以后再看,会觉得豁然贯通。

之前我在讲《弟子规》的时候,有很多人反对,不停地和我辩论。学完《道德经》,再学《弟子规》,您会发现《弟子规》其实就是从儒家经典里摘取出来的一部分内容,具体涉及生活中的一些礼仪规范。

以前没学《道德经》时我也不理解,等我明白《道德经》以后再看,就有一种豁然贯通的感觉。所以,我经常感慨,这个社会需要国学教育,需要提升善念。但是做国学教育时要讲求方法,按照道、德、法这个顺序来讲,否则您单独讲法,大家会不接受;单独讲德,大家也不理解。

比如有的人天天骂孔子,说儒家就是在培养奴性等,其实您明白道以后再看,原来您为大家付出不是奴性,不是柔弱、软弱,而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老子讲的这句“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讲的是人的动物性太强了,老子希望我们能克服动物性,尽量走向更高的层次。


03上天让您坐在领导者的位置,绝对不是来享受的

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只有您比别人承受更多痛苦,才能做好领导

前面的几句话是老子在做铺垫,后面老子接着说:“故圣人之言云。”老子在这儿讲得很清楚,这是过去圣人说的话,圣人指的是有道的领导者。

过去的领导者是怎么讲的呢?“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有道的领导者说,能承受国家耻辱的人,才称得上是国家的主宰;能承受国家灾祸的人,才称得上是天下的君王。正确的话好像相反。

您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老子说的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做领导。“受邦之垢”的“邦”是国家的意思,“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的意思是承受一个国家的灾难、耻辱等,“垢”指不好的东西,您能承受国家的耻辱,才称得上是国家的领导者。

“受邦之不祥”的“不祥”是倒霉的意思,您能承受国家灾祸,“是谓天下之王”,您才称得上是天下的君王。

最后,老子说“正言若反”,意思是真正的道理您听着像反的一样。为什么像反的呢?因为大家都觉得,您是社稷之主、天下之王,您要把自己抬得很高,您的地位要很高。可是老子说您要承受国家的耻辱和灾难,您才能真正当领导,这是什么意思?

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直指人性,人性都有弱点,领导者一旦将自己放到很高的位置,稍微有一点儿动物性,老百姓就要承受很大的损失。

很多贪官的家里一搜现金就能搜出多少个亿,这么多钱来得特别容易。他只要笔头一动,把哪个项目批给这个人,这个人就能给他一个亿回扣。所以领导的动物性一旦暴露出来,就容易给老百姓造成很大的损害。

老子是在告诉我们,要把自己放低,只有您比别人付出更多,承受更多痛苦,才能做一个好领导。

在《淮南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景公的时候,有一天他看星象,看到荧惑星处于心星的位置上,就很害怕,感觉不太吉祥。于是,宋景公就召懂星象的子韦来询问,你看荧惑星处于心星的位置上,这是怎么回事?

子韦一看,说这事坏了,这个心星处于宋国的位置,荧惑星如果跑到宋国的位置,跑到心星的位置上,就说明灾祸要降临到我们国家了。

宋景公听完就很着急,说这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啊?

子韦说:“我有办法可以把这场灾难转到宰相身上。”

宋景公听了说道:“宰相是国家栋梁,和我的臂膀、手足一样重要,怎么可以让他来承受这场灾祸呢?”

子韦又说:“那就把灾祸转移给老百姓吧。”如果百姓死了,比如得瘟疫了,国家就可以免除灾难。

宋景公仍旧不答应,说:“一国之君有了百姓才有了根基,不能让他们来承受!”

子韦又说:“那干脆就转移到今年的庄稼上吧!”

宋景公摆摆手:“如果收成不好,百姓就要挨饿,国家就不稳定,到时候我还做什么国君呢?”

子韦听完后对宋景公很是叹服,围着宋景公转了一圈,然后朝北拜了拜,说:“因为您有不愧于人君的言论,您的境界真正能配得上国家的主人,上天绝对能听到您的声音,并且会降福给您,所以,这颗荧惑星一定会退出心星的位置,您的寿命会延长的,不会有灾祸降临了。”

据说这天晚上,荧惑星果然退避三舍。

这个故事是《淮南子》里记录的,这说明领导者的人生境界,要以百姓为重,有了灾祸要自己先承担。只有您承担更多的灾祸,您才能保护百姓,这就是老子讲的“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的道理。


您的责任越大,所承受的痛苦,所付出的精力就越多

现在我在医学界做的工作已经不多了,主要的职务就是在商学院给大家讲国学。我接触到很多企业家,我的感慨是什么呢?

企业家是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需要有很高的情商和耐受力,以及各种特殊的素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从千百万的人里脱颖而出。

现在中国的社会有一个问题,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家老板就是为了自己挣钱,把普通人的钱都剥削走了,他们就是给老板打工而已。

大家千万不要这么理解,企业家挣再多的钱,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什么都带不走。而且一般的企业家都将赚到的钱投入了企业再生产,尤其有的企业家养活了几千名员工,每月要开很多工资,而他自己的收获和享受却很少。

您说哪个企业家能买十套房子,一晚上住一套的,没有,顶多就是一两套房子来回住而已,买车也买不了太贵的。一个企业家养活几千名员工,让这些员工能够养家糊口,领工资回家吃饭,是功德无量的事。

不要以为企业家就是享受,他所付出的特别多,很多企业家常年都没有休息日,每天都在路上,上午飞日本,晚上再回来,然后又飞英国……很多人说那多好玩儿啊,全世界跑。您要是真的自己飞一飞就知道了,这是极其疲劳的事,在空中其实休息不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呢?

他们有责任在肩上,那么庞大的企业等着他去思考如何发展。我见到有的企业家,真的是每天凌晨三点才睡觉,有无数的事要处理,然后早上八点半又要去上班,这种工作强度放到普通人身上,可能一个星期就受不了了。

像稻盛和夫先生这么大年纪了,依旧每天看账目。他为什么要不断地看账目呢?因为他觉得有责任在肩上,这就是老子讲的“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

您的责任越大,您所承受的痛苦、所付出的精力就越多。要知道,您在这个位置上绝对不是来享受的。

做领导到底是不是好事?“好坏”参半,“好事”是您能在这个位置为大家做更多的好事,谋更大的福利;“坏事”则是您要比常人付出更多。

这是老子所强调的,如果您不懂领导者的必备素养,到了这个位置上,您开始去爬山、,每天游玩儿去了,这时您没有“受邦之垢”,您不付出这份辛苦了,您还能做好领导吗?这样一来,公司就会处于动荡中,公司的文化也会慢慢衰减。

因此,老子讲的领导者境界,岂虚言哉,绝对不是瞎说的。有太多的例子都可以用来证明这句话,如果您真的想要做一个领导者,就一定要有这种境界。与此同时,您也要知道上天让您来当领导,绝对不是让您来享受的,这个位置是属于众生的,您在这个位置上,就要为大家谋福利,为大家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出了领导者的重要法则,到今天为止,这些理念依旧可以应用在公司经营上。一旦作为领导能够身先士卒,考虑员工的利益,把自己放下,您的公司一定会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时候您的创业也一定会成功。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有这种境界的人来做公司的领导。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