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以正治国(理想中的政治6)》

《以正治国(理想中的政治6)》

57.以正治国(理想中的政治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57.以正治国(理想中的政治6)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民多利器,国家滋;民多智慧*,邪事滋;法令滋彰,盗贼多​‍‌‍​‍‌‍‌‍​‍​‍‌‍​‍‌‍​‍​‍‌‍​‍‌​‍​‍​‍‌‍​‍​‍​‍‌‍‌‍‌‍‌‍​‍‌‍​‍​​‍​‍​‍​‍​‍​‍​‍‌‍​‍‌‍​‍‌‍‌‍‌‍​。

故圣人云,我无而民自,我好而民自,我无而民自,我无而民自

【译文】

治理国家要依仗正确之道,战争用兵要使用诡秘奇策,制霸于世界则要讲究无为,不做别具一格之事,顺应万事万物自己原本的样子才是最重要的。我如何得知是这种情形呢?且听下文。

说到底,世间令人心烦的禁令越多,人民越不能放开手脚自由行事,就会更加容易陷入贫困之境;人民手中拥有越多的便利道具,则国家越容易陷入混乱之中;人们的智慧技巧越多,邪风恶事就越会盛行;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反而会不断地增加。

因此,有道的圣人说了这样的话:“我若是不做没必要的多余之事,坚持持守无为的立场,那么人民就会自我感化并化育成形;我若安于平静,那么人民则会自发变得正义;我若是不做出格的事,从不多此一举,那么人民就会自然而然地富足起来;如果我坚持做到无欲,那么人民就会自发、自然地回到纯朴的状态中去。”

【解说】

此章强调了“无为自然”的治理方式。“正”所代表的端正、正经与之后的“奇”巧诈术相互对立,但无法否认,不论哪一边都仍然还算是人们使用的招数、伎俩。想要做到将天下收入囊中,那么就必须要超越上述范围,首先做到真正的“无事”。早在第四十八章中就已经说过,“取天下常以无事”。《论语》中写道“政者,正也”,《孙子》中写道“兵者诡道也”,《老子》中也有“夫兵者不祥之器”一句(第三十一章)。关于邪门歪道、加上上述所提的“正”与“奇”等甚不可靠之事,在接下来的一章中也有探讨。

那么话说回来,我为什么会明白“无事”所带来的益处呢?那是因为我发现一个事实,使整个国家、社会陷入混乱的元凶正是这些琐碎、令人烦扰的禁令、法令。因此,圣人的政治讲究无为自然,依靠这种为政方式才能够做到撇去束缚、真正使人民生活在自由当中,过上自然朴素的丰盈营生。

在别章中也有着像“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这样的句型,然而除了此章之外,此句均是出现于文章的最后,是代表了总结之意的句子。“以此”的“此”指的是之前所叙述的事情,此章中则是代表了“如下文所述”之意。但是由于在帛书甲乙本中并没有收录“以此”二字,遵从帛书将此二字删去说不定才是更佳的做法。在底本与河上公本的记录当中,“民多智慧,邪事滋起”这两句是记作“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的,此处则是依照傅奕古本与范氏本修改而成。“夫天下多忌讳”之后的句子说的均是一系列因果效应:过多的禁止条例会使人民陷入贫困之境,由此导致人们为了追求生活上的便利而对有用的道具心生向往,在小聪明、小智慧上面脑筋动个不停,则会导致天下恶事横生,法令等物越是繁多森严,则暗地里反而必定盗贼横行。为了约束、管理人们所做出来的作为一定会带来反效果,使得民众的恶念与日俱增,最后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当中。“民多利器”的“利器”与第三十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中的“利器”相同,可以参照之前的解释。

有人说,代表圣人之言的“我无为而民自化”之后的内容与第三十七章中“道”之“无为”的作用一说是互相关联的。“无为”“无事”等,原本就是用于描述“道”之作用的用语,如此理解便很明了了。虽说此章中并未出现“道”字,但实际上说的就是以“道”为根本、以“道”为模范的行政方式,这一点不言而喻。如同第十九章中的“见素抱朴”和第二十八章中的“复归于朴”,此处的“朴”所指的就是到现在为止多次出现的“理想状态”,即没有被刻意加工过的自然、纯朴本身。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