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孤独之歌)》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孤独之歌)》

2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孤独之歌)(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

2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孤独之歌)

(绝学无忧​‍‌‍​‍‌‍‌‍​‍​‍‌‍​‍‌‍​‍​‍‌‍​‍‌​‍​‍​‍‌‍​‍​‍​‍‌‍‌‍‌‍‌‍​‍‌‍​‍​​‍​‍​‍​‍​‍​‍​‍‌‍​‍‌‍​‍‌‍‌‍‌‍​。)唯之与,相去几?美之与*,相去何?人之所,不可不​‍‌‍​‍‌‍‌‍​‍​‍‌‍​‍‌‍​‍​‍‌‍​‍‌​‍​‍​‍‌‍​‍​‍​‍‌‍‌‍‌‍‌‍​‍‌‍​‍​​‍​‍​‍​‍​‍​‍​‍‌‍​‍‌‍​‍‌‍‌‍‌‍​。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如享太牢,如春登。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傫傫兮若无所。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俗人察察,我独闷。澹兮其若,飂兮若无。众人皆有,而我独顽似。我独异于人,而贵食

【译文】

——如果完全放弃了学习,那么思想上也就不会有烦恼了。——被回答“唯”与“阿”(注:唯,恭敬地答应,是晚辈对长辈的回答方式;阿,怠慢地答应,是长辈对晚辈的回答方式。二字意指应诺与呵斥),究竟差距有多大?所谓的美好与丑陋,又究竟相差多少?面对人们畏惧之物,我等也不得不畏惧。这风气自远古以来便是如此,像广漠一般遥远又没有尽头。

放眼望去,世间众人皆兴高采烈、熙熙攘攘,像是要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又如同春日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只有我是独身一人,沉静淡泊,对一切皆无动于衷,如同还不会发出嬉笑声的婴儿。只有我一人疲倦闲散,像是没有归处。世间众人不论是谁都有所富余,只有我一人仿佛失去一切一般一无所有。我真是拥有一颗愚人之心啊,蒙昧又愚钝。

世俗的众人皆光芒四射,只有我黯淡茫然;世间众人都那么聪明伶俐,唯独我质朴蒙昧。像大海一般辽远广阔,像呼啸不止的风一般不作停留。世人都各司其职,各有本领,独我一人愚昧而笨拙。我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生育天地之母——万物根本之“道”,且以守道为贵。

【解说】

本章中频频出现的“我”,即老子自身的代称,这是老子自身的深刻独白,是美丽的无调之歌。全篇有很多押韵之处,因此本章可以说是一篇诗歌。

从中流淌着的并非只有深刻的忧愁,还包含着一股高贵的慷慨之气。文章中展现了世俗与自身之间的尖锐对立。他形容世人兴高采烈、灵巧又伶俐,形容自身则是愚钝笨拙、一无是处,乍一看似乎是在自嘲,实则非也。文中包含了对浅薄世俗的强烈批判,以及老子对于能够远离这样的世俗、“而贵食母”地过着真实的生活而产生的孤高的自豪。当然,这与那些自卖自夸的名垂千古之傲绝不一样。文末的“我独异于人”,不单是表现自己与难以填补的世俗相距甚远,同时也传达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刻忧愁之情。只要还生存于这世间,就必须要遵从社会的要求,即便做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是看不到尽头一般没完没了。以万物之母——真实之“道”——来填满人们满足的明朗笑容背后的空洞,这样的一天究竟何时能到来呢?

“绝学无忧”在当时是相当令人震惊的言论,这一句的意思在前一章已经解释过了。与下文连起来看的话就会明白,能够清晰明辨“唯”和“阿”、奢华美物与粗劣丑陋之物,即“学”所指的内容。第二章中说过这样的分别心是不靠谱、不可取的,第四十八章也有记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训诫人们要警惕,不要随着外在的经验、知识越来越多,而与世间事物的本质越来越远。

原文在底本中是写作“善之与恶”的,此处则依据帛书记为“美之与恶”。

“太牢”指的是祭祀中牛、猪、羊等祭祀用品齐备,在此比喻盛大的宴席。“如春登台”的字面意思是在春天里登台眺望,此处也包含了对这类上流社会的奢侈享乐行为的强烈批判。

“泊兮”的“泊”是淡泊、恬静的意思。

“傫傫”是指疲倦、没有精神气的样子,与形容孔子流浪时的悲惨情景,与“累累若丧家之犬”(《史记》)是同一个意思。

“沌沌兮”是指混沌、不清楚的状态,在这里是无知愚钝的意思。“沌”也通“钝”,即是在为“我愚人之心也哉”的“愚人之心”做更进一步的详解。马叙伦对此处的句法表示质疑,认为此句应当移至“如婴儿之未孩”一句之前,然而由于帛书中并非如此排序,此处便也就与它保持一致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这一句,是大肆宣扬自身能力的俗人与对自身所能缄口不言、沉溺于黑暗中的自己之间的对比,即之前所提的“和光同尘”(第四章)。底本中记载的是“我独若昏”,王弼本则似为原本,就是“昏昏”。考虑到与“闷闷”的对照,还是如此显得更为齐整。“俗人察察”是说世人善于仔细斟酌、分析之事,主要是说人民耳聪目明、伶牙俐齿​‍‌‍​‍‌‍‌‍​‍​‍‌‍​‍‌‍​‍​‍‌‍​‍‌​‍​‍​‍‌‍​‍​‍​‍‌‍‌‍‌‍‌‍​‍‌‍​‍​​‍​‍​‍​‍​‍​‍​‍‌‍​‍‌‍​‍‌‍‌‍‌‍​。“闷闷”则与其相反,与“昏昏”语意相近。

“澹”是水的摇动之姿,“飂”则是指疾风。此处是以水波摇动与风吹不止来形容“昏昏闷闷”的自己。

“而我独顽似鄙”中间的“似”通“以”字,同时也与“而”同义。帛书中记载的是“以”字,也有文献记录的是“且”字。

将“食母”注解为“被母食”的文章皆是源自于海保青陵的《国字解》。在《老子》中,“母”指的是一切根本的始源。将自己置身其中、随其而动,便可称之为得“道”之人。由于在《礼记·内则篇》将此注为“乳母”,所以很多人将其理解为“食母为贵”。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