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天下有始(回归于为母之“道”)》

《天下有始(回归于为母之“道”)》

52.天下有始(回归于为母之“道”)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52.天下有始(回归于为母之“道”)

天下有,可以为天下*​‍‌‍​‍‌‍‌‍​‍​‍‌‍​‍‌‍​‍​‍‌‍​‍‌​‍​‍​‍‌‍​‍​‍​‍‌‍‌‍‌‍‌‍​‍‌‍​‍​​‍​‍​‍​‍​‍​‍​‍‌‍​‍‌‍​‍‌‍‌‍‌‍​。既得其*,以知其*​‍‌‍​‍‌‍‌‍​‍​‍‌‍​‍‌‍​‍​‍‌‍​‍‌​‍​‍​‍‌‍​‍​‍​‍‌‍‌‍‌‍‌‍​‍‌‍​‍​​‍​‍​‍​‍​‍​‍​‍‌‍​‍‌‍​‍‌‍‌‍‌‍​。既知其,复守其,没身不​‍‌‍​‍‌‍‌‍​‍​‍‌‍​‍‌‍​‍​‍‌‍​‍‌​‍​‍​‍‌‍​‍​‍​‍‌‍‌‍‌‍‌‍​‍‌‍​‍​​‍​‍​‍​‍​‍​‍​‍‌‍​‍‌‍​‍‌‍‌‍‌‍​。塞其兑,闭其,终身不。开其兑,济其,终身不

见小曰,守柔曰。用其,复归其,无遗身。是谓袭

【译文】

遍天下的万事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源就是生出天地万物的根源,即“母”。“母”即“道”,若是能通晓此“道”,便能认识作为其子的万事万物。若是能够做到认识万事万物,便能够与其“母”保持相同立场并牢牢地守护住它。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那么终身都不会遭遇危险了。

如果能够紧闭获取知识的感官,那么我们一生都不会感觉到疲惫;如果肆意放任自己的感官,因而被其引导着、马不停蹄地做着各式各样的纷杂事务,则终身都无药可救。

能够觉察、看透细微之事的人,即可称作“明智”;能够持守柔弱立场的人,即可称作真正的强大之人。能够运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万物之形,并且能够看透其“母”——存于内在的“道”,那么便能消除掉自身周围的一切灾难,这样就叫作遵从于永恒不变的“常道”。

【解说】

“道”是世界的本源,是世界之“母”。此处所说的是凭借超越感官的明智,与作为孩子的万物交融,仍然能够回到自己作为世界之母的“道”之立场,并通过牢牢持守于此,得以收获真正永恒的安乐、平静一事。

“可以为天下母”中的“可”字是遵照傅奕本的内容补上的。不光是为了与第二十五章中的句子相合,依照王弼的注释来看,原本也是有这个字的。在底本的记载中,“既得其母,以知其子”一句是将“得”记作“知”、“以”记作“复”的,此处则是依据帛书等诸本修改而成。文章最后的“是谓袭常”在底本中本是记作“是为习常”的,此处也是一样依据帛书等诸本内容,也与第二十七章中的“是谓袭明”相合了。“袭”与“习”是可以互相通用的,“谓”与“为”亦是通用的。

“开其兑”中的“兑”字在此指的是孔穴,具体指的是人体所具有的耳、目、口等感觉器官,老子认为人类的欲望便是通过这些感官渗透进去的。下文中的“门”也是如此,说的是出入口的意思。一般来讲,“勤”指的是“劳作”之意,虽含有劳动的意思,但此处指的是疲惫之意。“见小曰明”一句在此出现多少有些唐突感,实际上则是对于下文中“复归其明”的“明”所做出的说明。“守柔曰强”与“见小曰明”两句原本可能是为了配成一对而被排列在一起的,在这里还是显得不是很妥当。“明”与“光”是有区别的,“光”指的是在外闪耀着的智慧之光,“明”则说的是能够洞察真相,且存于内部的真知力量。因此,“用其光,复归其明”一句可以说是此章通篇的重中之重。

“袭常”的“袭”与第二十七章中“袭明”情况相同,都是指遵从、袭承,也有人将其解读为含有、重复、重叠之意。“常”即第十六章中“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六十二页)的那个“常”,在那一章中同样也说到了“复归”与“明”之间的关系。世界的根源即永恒不变的“常道”,当然,它与身为世界之母的“道”本身亦有着深深的关联。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