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之德2)》

《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之德2)》

78.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之德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78.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之德2)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柔之胜,天下莫不知,莫能。是以圣人云,受国之,是谓社稷,受国不,是谓天下。正

【译文】

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水还要柔弱,但无论去攻击多么坚强、坚固的事物,水都能够取胜,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水的性质所无法改变的。

弱可以胜过强,柔可以胜过刚,虽然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却没有人可以将其实行、做到。因此圣人说道:“只有能够承受国家的屈辱并甘之如饴的人,才能够成为社稷(国家)的君主;只有能够并甘愿承担国家的灾祸的人,才能够成为天下的王。”真正正确的话听起来都会像是相反的言论。

【解说】

此章与前面的章节相同,均讲述的是柔弱之德。此处的“柔之胜刚”是对于水的形容,与政治上的成功也是有所关联的。关于水之德的言论早在第八章中就已提到过,“上善若水”就是在强调水往低处流的这种谦下不争之德。此处所说的水之柔弱则是指其没有固定的形态,遵循于容器,且能够方圆自在地改变自身的形态,展现出自身的柔软姿态。之所以说这样柔弱的水能够战胜各类坚固、坚强的事物,是因为哪怕面对的是坚硬的山岩,水滴石穿一说也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强大言证;也有人认为应当考虑成以水攻城,或许是这样的吧。只是虽然都明白柔弱能胜过刚强这个道理,要将其实践且活用于自身却甚是困难。那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压抑自己、以柔弱的态度示人常被联想为是很屈辱的事情。这样做的人会被他人嘲笑胆小、没志气,并因而无法继续实践下去。因此圣人才说,能够承受住国家的屈辱和灾祸之人才能够在政治上取得成功。“正言若反”指的是圣人的话语虽然看似有着矛盾之处,实际上才正是能够说明这是正言的证明。

“以其无以易之”一句说的是能够改变水之柔弱这一强大性质的事物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也就是说水就是最强大的,但若仅看“易之”,则也可以将其解释为没有什么事物能够取代、代替水。虽然这样也解释得通,但还是前一个解释要更胜一筹。

“受国之垢”的“垢”指的是污垢、脏或耻辱之意。在这里意指能够使自身处于下游、以柔弱的态度承受国之污垢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无为自然的实践者。关于“社稷”一词,“社”是土地神,“稷”则是谷神。坚持对此二者的祭祀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在这里实则是指代国家。“不祥”指的是不吉利的灾难与祸事。“正言若反”一句是非常著名的句子,虽然也能将其视作指的是前面圣人所说的言论,实际上将其视为是在《老子》全书中都通用的逆说理论要更为妥当。不仅仅是“柔之胜刚”一句,“曲则全,枉则直”(第二十三章[旧第二十二章])、“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知者不言”(第五十六章)等,众多言论的语意均相当于“正言若反”。若是将上文圣人所说的言论当作是此章的结尾,那么此四字便是错简混入的评语(武内义雄博士之说);又因为它与下一章的“怨”“善”等押韵,也有人认为此四字应当与下章的开头合为一体(吴澄之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