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七十九章》原文与感悟

道德经《七十九章》原文与感悟

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此言圣人无心之恩,但施而不责报,此为当时计利者发也。然恩生于怨,怨生于恩。当时诸侯两相构怨,霸者主盟而为和之。大怨既和,而必责报,报之不至,而怨亦随之,是有余怨也。庄子云:“贼莫大于德有心。”故曰“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无心之德,但施而不责报,故如贷之执左...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此言圣人无心之恩,但施而不责报,此为当时计利者发也。

然恩生于怨,怨生于恩。当时诸侯两相构怨,霸者主盟而为和之。大怨既和,而必责报,报之不至,而怨亦随之,是有余怨也。庄子云:“贼莫大于德有心。”故曰“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无心之德,但施而不责报,故如贷之执左契,虽有而若无也。契,贷物之符券也。合同剖之,而有左右,贷者执右,物主执左,所以责其报也。有德司契,但与而不取,徒存虚契。无德司彻,不计彼之有无,必征其余,如赋彻耳。彻,周之赋法。谓时至必取于民,而无一毫假借之意。

然上责报而下计利,将谓与而不取,为失利也。殊不知失于人,而得于天,故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且施而不取,我既善矣。人不与而天必与之,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岂常人所易知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