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词曲赏析/施耐庵《北〔双调〕新水令[1]》原文、注释、赏析

施耐庵《北〔双调〕新水令[1]》原文、注释、赏析

施耐庵北〔双调〕新水令[1]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2]〔新水令〕西窗[3]一夜雨蒙蒙,把征人[4]归心打动。五年[5]随断梗[6],千里逐飘蓬[7]。海上孤鸿[8],飞倦了这黄云陇[9]。施耐庵注释[1]双调:宫调名。新水令:曲牌名。[2]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曲名。本套曲由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离亭宴带歇拍煞组成。[3]...

施耐庵

北〔双调〕新水令[1]

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2]

〔新水令〕西窗[3]一夜雨蒙蒙,把征人[4]归心打动。五年[5]随断梗[6],千里逐飘蓬[7]。海上孤鸿[8],飞倦了这黄云陇[9]。

施耐庵注释

[1]双调:宫调名。新水令:曲牌名。

[2]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曲名。本套曲由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离亭宴带歇拍煞组成。

[3]西窗:西窗剪烛,指亲友聚谈。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征人:远行的人。东晋陶潜《答庞参军并序》:“勖哉征人,在始思终。”

[5]五年:王起《元明清散曲选》认为这五年正是张士诚自立吴王至被朱元璋所灭的时段,其间施耐庵、鲁渊与刘亮同为张士诚幕僚。

[6]断梗:像折断的苇梗,喻漂泊不定。南宋张炎《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空怜断梗梦依依,岁华轻别。”

[7]飘蓬:像飘飞的蓬草,喻漂泊不定。南朝梁刘孝绰《答何记室》:“游子倦飘蓬,瞻途杳未穷。”

[8]孤鸿:孤单的鸿雁。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9]黄云陇:山丘下的云雾里裹着黄沙,喻战场。唐代李颀《古意》:“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驻马听〕落尽丹枫[1],莽莽长江烟水[2]空。别情一种,江郎作赋[3]赋难工。柳丝[4]不为系萍踪[5],茶铛[6]要煮生花梦[7]。人懵懂[8],心窝醋味如潮涌。

施耐庵注释

[1]丹枫:红枫叶。唐代李商隐《访秋》:“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2]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

[3]江郎作赋:南朝梁江淹作《别赋》,为著名送别文。

[4]柳丝:化用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诗意。

[5]萍踪:浮萍的踪迹,喻行踪不定。元代萨都剌《秋日池上》:“飘风乱萍踪,落叶散鱼影。”

[6]茶铛:煎茶用的釜。南宋陆游《西斋雨后》:“香碗灰深微炷火,茶铛声细缓煎汤。”

[7]生花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载,“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8]懵懂:糊涂,迷糊。

〔沉醉东风〕经水驿[1],三篙[2]波绿;问山程[3],一骑尘红[4]。恨磨穿玉洗鱼[5],怕唱彻琼箫凤[6],尽抱残茗碗诗筒[7]。你向西来我向东,好倩[8]个青山相送。

施耐庵注释

[1]水驿:水路驿路。唐代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2]三篙:水路遥远。“三”喻多,篙指船篙。

[3]问山程:向山路。

[4]一骑尘红:一骑红尘。唐代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玉洗鱼:玉质鱼形笔洗。

[6]琼箫凤:玉箫。唐代王翰《飞燕篇》:“朝弄琼箫下彩云,夜踏金梯上明月。”箫凤即凤箫,排箫。比竹为之,参差如凤翼。

[7]诗筒: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

[8]倩:请。

〔折桂令〕记当年邂逅相逢,玉树蒹葭[1],金菊芙蓉[2],应也声同[3]。花间啸月,竹里吟风。夜听经,趋来鹿洞[4];朝学书,换去鹅笼[5]。笑煞雕龙,愧煞雕虫[6]。要论交白石[7]三生[8],要惜别碧海[9]千重。

施耐庵注释

[1]玉树蒹葭:喻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世说新语·容止》载,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2]金菊芙蓉:北宋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词,写秋天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

[3]声同:同声,志趣相投。

[4]听经、鹿洞:唐代李渤曾在白鹿洞读书听经。

[5]换去鹅笼:相传王羲之遇见山阴道人,为其抄《黄庭经》,得到一根鹅毛。

[6]雕龙、雕虫:喻写作文辞不同凡响。

[7]白石:传说中神仙的粮食。汉代刘向《列仙传·白石生》:“白石生,中黄丈人弟子,彭祖时已二千余岁……尝煮白石为粮。”唐代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8]三生: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

[9]碧海:传说中的海。

〔沽美酒〕到今日,短檠[1]前,倒碧筒[2]。长铗[3]里,掣青锋[4]。更如意敲残王处仲[5]。唾壶痕,击成缝;蜡烛泪[6],滴来浓。

施耐庵注释

[1]短檠:矮灯架。

[2]碧筒:用荷叶制的酒器。北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3]长铗:《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三弹剑铗,歌“长铗归来乎”,意欲带长剑归去。

[4]掣青锋:拔出寒光闪烁的利剑。

[5]如意敲残王处仲:喻忧愤而激昂。王处仲即东晋王敦。《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6]蜡烛泪:化用唐代李商隐《无题》“蜡炬成灰泪始干”。

〔太平令〕便此后,隔钱塘南北高峰,隔不断别意离悰[1]。长房缩地[2]恐无功,精卫填海何有用?你到那山穷水穷,应翘着首儿望侬[3],莽[4]关河,有月明相共[5]。

施耐庵注释

[1]悰:情绪。

[2]长房缩地:传说东汉费长房会缩地术,一日之间,人见其千里之外者数处。

[3]侬:我。

[4]莽:大,苍茫。

[5]月明相共:化用北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

〔离亭宴带歇拍煞〕说什么草亭南面书城拥,桂堂[1]东角琴弦弄。收拾起剑佩相从,撩乱他落日情,撩乱他浮云[2]意,撩乱他顺风颂。这三千芥子[3],多做了藏愁孔。便倾尽别筵[4]酒百壶,犹嫌未痛。那堤上柳[5],赠一枝;井边梧[6],题一叶;酒中梨[7],倾一瓮。低徊薜荔[8]墙,惆怅蔷薇[9]栊[10]。待他日鹤书[11]传奉,把两字儿平安,抵黄金万倍[12]重。

施耐庵注释

[1]桂堂:桂木造的厅堂,泛指华美的厅堂。

[2]落日、浮云:化用唐代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三千芥子: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尽入芥子中”义。芥子,芥菜的种子,微小。

[4]筵:一本作“宴”。

[5]堤上柳:折柳送别大约起于汉代,“柳”“留”谐音。《三辅黄图》:“灞桥在长安城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开元天宝遗事》:“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诗人玉屑·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6]井边梧:即红叶题诗故事。

[7]酒中梨:梨酿果酒,“梨”“离”谐音。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北方有葡萄酒、梨酒、枣酒、马奶酒。南方有蜜酒、树汁酒、椰浆酒。”

[8]薜荔:草名。

[9]蔷薇:草名。南朝梁江洪《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10]栊:窗户。

[11]鹤书:书体名,也叫鹤头书。古时招贤纳士或征聘的诏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李善注引萧子良《古今篆隶文体》:“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诏板所用,在汉则谓之“尺一”简,仿佛鹄头,故有其称。”

[12]抵黄金万倍:化用唐代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意。

赏析

施耐庵(约1296—约1371),元末明初兴化白驹场人,原籍苏州。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为地方政府推荐的“乡贡进士”,曾任郓城训导、钱塘县尹等职。后归隐写作《水浒传》,并开馆授徒,《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其弟子。施罗二人都曾加入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幕府。王起《元明清散曲选》认为本曲作者是否为施耐庵仍应存疑。

本套曲是张士诚事败之后,作为张士诚幕僚的施耐庵、鲁渊、刘亮等人话别时所作,抒发离情别绪。《新水令》总领全曲,交代事由。“西窗”喻亲友聚谈。“一夜”时间较长,既是话别时间,难分难舍,也是下雨的时间,渲染氛围。“征人心打动”是题眼,全曲写离情。“打动”用得内敛而含蓄。作者并未因张士诚事败而过于伤感,暗示二人关系的疏离。“五年”指追随张士诚时间长,“千里”指征途远。“断梗”和“飘蓬”喻漂泊。“海上孤鸿”喻身形和力量弱小,难以改变大局。“飞倦”喻已对这种生活失去希望。“黄云陇”喻战场险恶。《驻马听》写离情。“落尽丹枫”点明时节,渲染离情。“莽莽”“空”形容浩大苍茫空旷,有“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袅袅余音。“一种”特指本次别情与其他不同。“赋难工”写即便像江淹那样的才华也难以用语言描述。“柳丝”喻不忍分别。“浮萍”喻漂泊无依,不忍分别,但又不能不继续漂泊,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旷达。“茶铛”为话别时的器具,代指话别。“生花梦”本指李白的才华,代指三位好友话别时谈论的一些别开生面、理想主义的话题,也暗示这些设想不易成功。“醋味”喻心中离情酸楚。《沉醉东风》设想征程。经过水路山路,跋山涉水,独行于绿波红尘之中。“恨”和“怕”是心理描写,“磨穿”用夸张的手法设想离别后所写的书信之多,借指惜别之情之深。“玉洗鱼”与“琼箫凤”对文,“鱼”和“凤”指描写对象的形状,作者为了适应曲辞写作需要而后置。“抱”是一种孤独和珍惜心理的反映。“残茗碗”与“茶铛”呼应,喻分别后离情别绪仍如同残茶,一路相随,难以释怀。“诗筒”与“玉洗鱼”呼应,写怀抱好友相送诗词,难以释手。各奔东西,请青山相送,以物喻人,山也懂得人的离别情意浓。“青山”双关,含“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义,初心不变,后会有期。《折桂令》追述当年相逢。无论是蒹葭倚玉树,还是金菊对芙蓉,条件是不是对等,但大家志同道合。在花间竹林吟风啸月,早晚在白鹿洞听经,练习书法,为写诗而高兴而感愧。如果论起交情,如同神仙,煮了三生的白石,天长地久。论起惜别,也如同神仙的暌离,天海相隔,以传说中的大海阻隔。以人的时空尺度体会神仙的时空尺度,足见别后相见之难。《沽美酒》记述当下。“短檠”为矮灯架,呼应“西窗(剪烛)”。“倒碧筒”为倒酒。“长铗”双关,喻从张士诚处归隐。“掣青锋”为拔出寒光闪烁的利剑,宝锋仍存,实力尚在,未来仍有期许。王处仲以玉如意敲击痰盂,盂口残缺,抒发忧愤而激昂的情怀。“烛泪浓”喻相思,“浓”字双关。《太平令》设想别后情境。如同钱塘南北高峰,隔江相望,隔不断离别意。费长房的缩地功和精卫填海都没有用处。你去了山水穷尽处,应翘首遥望我,苍茫的关口和山河,共一轮明月。彼此瞻望同一轮明月,想着天各一方的朋友,思念着对方,也就宽慰了些。《离亭宴带歇拍煞》写赠别。“说什么”以下两句设想草亭书城、桂堂琴弄的归隐生活。“说什么”意指不必再论。“剑佩相从”仍有侠士风。“撩乱”意为扰乱,连黄昏送别,漂泊如浮云和一路顺风的祝颂都乱了头绪,极写作者别离的伤感,自然不必再论别后如何生活了。三千大千世界茫茫无边,却又微小如芥子,藏纳了我们的离愁。“酒百壶”呼应“倒碧筒”,“百壶”为夸张,“倾尽”极写以酒浇愁,“未痛”写麻木,实为饮酒之小痛已不能刺激和增加离别之大痛。折柳、题叶、倾酒,都是送别的常见形式。“低徊”“惆怅”写失意情绪,“薜荔墙”和“蔷薇栊”设想分别后的隐居环境,隐居中仍想念朋友不断。“鹤书”指征召之书,喻被起用,与“掣青锋”呼应。被征用时应给老朋友发出平安信,这比万金贵重。作者最终仍把希望寄托在为他人做幕僚的向往上。

全曲语言工丽、真挚而旷达,透露出一些江湖豪杰侠义之风。曲终对重入幕府的向往,符合《水浒传》招安的结局模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