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词曲赏析/郑光祖《《倩女离魂》(选段)》原文、注释、赏析

郑光祖《《倩女离魂》(选段)》原文、注释、赏析

郑光祖《倩女离魂》(选段)〔越调〕[1]〔斗鹌鹑〕人去阳台,云归楚峡[2]。不争[3]他江渚[4]停舟,几时得门庭过马[5]。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6]。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紫花儿序〕想倩女心间离恨,赶王生柳外兰舟,似盼张骞天上浮槎[7]。汗溶溶琼珠莹脸,乱松松云髻堆鸦[8],走的我筋力疲乏。你莫不夜泊秦淮卖酒家[9],向断...

郑光祖

《倩女离魂》(选段)

〔越调〕[1]〔斗鹌鹑〕人去阳台,云归楚峡[2]。不争[3]他江渚[4]停舟,几时得门庭过马[5]。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6]。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紫花儿序〕想倩女心间离恨,赶王生柳外兰舟,似盼张骞天上浮槎[7]。汗溶溶琼珠莹脸,乱松松云髻堆鸦[8],走的我筋力疲乏。你莫不夜泊秦淮卖酒家[9],向断桥西下,疏剌剌秋水菰蒲[10],冷清清明月芦花。

〔小桃红〕我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11]下。唬的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原来是响珰珰鸣榔板[12]捕鱼虾。我这里顺西风悄悄听沉罢,趁着这厌厌露华[13],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14]。

〔调笑令〕向沙堤款踏,莎草带霜滑。掠湿湘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15]。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16]潋滟[17]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秃厮儿〕你觑远浦孤鹜落霞[18],枯藤老树昏鸦[19]。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20],橹咿哑。

〔圣药王〕近蓼洼[21],缆钓槎,有折蒲衰柳老蒹葭。近水凹,傍短槎,见烟笼寒水月笼沙,茅舍两三家。

郑光祖注释

[1]越调:宫调名。后面的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曲牌名。

[2]阳台、楚峡:喻男女欢爱之处。阳台,战国时期楚国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峡,即巫峡。南宋姜特立《朝中措》:“不堪回首,高堂去梦,楚峡归云。从此好寻夫婿,有书频寄鸿鳞。”

[3]不争:不计较。

[4]江渚:江中小洲或江边。

[5]门庭过马:与门庭若市意思相近,喻得到尊位。

[6]月华:月色。

[7]浮槎:木筏。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乘木筏溯黄河源头,到达天河,遇到织女。

[8]云髻堆鸦:云一样蓬松的发髻,黑如堆积一片的乌鸦的颜色。

[9]夜泊秦淮卖酒家:化用唐代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

[10]疏剌剌秋水菰蒲:秋水中疏剌剌响的菰和蒲。

[11]垂杨:垂柳。杨柳通用。

[12]榔板:船板。捕鱼时,敲击船板,赶鱼入网。

[13]厌厌露华:露水盛多,或指月色秀美。

[14]寒雁起平沙:化用南宋杨公远《平沙起雁》“极目青山带夕阳,平沙漠漠水茫茫。几声渔笛卢花外,惊起斜飞雁一行”诗意。

[15]凌波袜:化用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

[16]冰壶:喻月色。南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人间何处冰壶是,身在冰壶却道非。”

[17]潋滟:光耀明亮的样子。

[18]远浦孤鹜落霞: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句意。

[19]枯藤老树昏鸦:直接以马致远《秋思》句入曲。

[20]欸乃:摇橹歌,船夫的棹歌声。

[21]蓼洼:长蓼草的水洼。

赏析

《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故事。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文举成年后,倩女母亲以“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由悔约,文举只得赴京赶考。倩女既担心文举不能得中,无法成婚;又担心文举得中,移情别恋。忧思之下卧床不起,灵魂出窍,竟追随文举多年。文举得中状元,与倩女返乡,倩女灵魂与肉体合一,二人完婚。倩女躯体所受折磨反映了封建礼教压抑下广大女性遭受的迫害和痛苦,挣脱枷锁的灵魂象征了女性对爱情婚姻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称“此种词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该剧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合称元杂剧四大喜剧。

本选段描绘了倩女灵魂月下追情人的片断,借景抒情,表现了倩女灵魂的兴奋、孤寂和娇怯。“门庭过马”交待倩女离魂原因。“一时半霎”写灵魂行动之快,奇妙无比。“琼珠莹脸”用玉珠喻汗水,“云髻堆鸦”用云朵和乌鸦颜色喻头发,写倩女急于追赶的窘态。“卖酒家”暗示倩女担心情人买春。“疏剌剌”写风声,“冷清清”写月色。“蓦听”以下四句写灵魂被震动的惊恐。“向沙堤”以下四句写漫步沙堤草丛,露水打湿了湘裙绿纱和凌波袜。“玩冰壶”以下两句写月夜。“觑”写视觉,“听”写听觉。只听到摇橹声,反衬江山静谧。“近蓼洼”以下写岸景,与郑光祖的《蟾宫曲》意象相似。

本选段实为一个套数,从中可以看出杂剧实为散曲的扩大形式,也可以看出杂剧曲辞直接源自于诗词不断的散文化。这种散文化一般是由乐曲形式决定的。对于后代曲作家而言,乐曲已经产生,依曲填词即可。而对于自度曲和首创曲,很难判断作者先谱写乐曲,还是先写出曲辞。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