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词曲赏析/赵孟頫《〔仙吕〕后庭花[1]》原文、注释、赏析

赵孟頫《〔仙吕〕后庭花[1]》原文、注释、赏析

赵孟頫〔仙吕〕后庭花[1]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2]。赵孟頫注释[1]仙吕:宫调名。后庭花:曲牌名。[2]休:算了。北宋苏轼《归去来集字十首》:“富贵良非愿,乡关归去休。”南宋李曾伯《一剪梅》:“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赏析赵孟頫(1254—1322),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赵宋后裔,...

赵孟頫

〔仙吕〕后庭花[1]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2]。

赵孟頫注释

[1]仙吕:宫调名。后庭花:曲牌名。

[2]休:算了。北宋苏轼《归去来集字十首》:“富贵良非愿,乡关归去休。”南宋李曾伯《一剪梅》:“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

赏析

赵孟頫(1254—1322),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赵宋后裔,南宋真州司户参军,仕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工书画篆刻,通音律。楷书四大家之一。

本曲为秋溪采菱图。清澈的溪水中飘荡着一叶扁舟,荷塘两岸已是仲秋。谁家采菱的姑娘,唱起歌曲,惊起傍晚的鸥鸟。刹那间,乱云密布令人发愁,兜头风雨疾下,头戴荷叶开溜!

清溪、扁舟、芙蓉,是静态景物,视角由溪中至两岸。“起”描述动态,使动用法,以动衬静。“乱”写云的状态,也写采菱女的意外,视线投向天空。“乱”字以后移至采菱女视角,为移情。“满头”写风雨大,视线又回到采菱女。“戴荷叶”机智生动,自然活泼。“归去”隐喻作者归隐之志。作者以采菱女为焦点,描绘事物远近、层次、穿插组合关系,动静结合,以绘画手法入曲,符合绘画艺术透视原理。赵孟頫《松雪斋集》中主张“以云山为师”“作画贵有古意”和“书画同源”。本曲描写水乡自然风光,清纯奇逸,古意盎然,颇有画质画感,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主张。

《元史》对其才华不吝笔墨:“孟頫所着,有《尚书注》,有《琴原》《乐原》,得律吕不传之妙;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结合赵孟頫身世,本曲并非真的超脱于俗世之外,使人飘飘出尘。赵孟頫以皇室后裔的身份仕元,遭到责难和鄙视,内心受到无穷折磨,时常忏悔以求精神解脱。在他仕元不久,就写了一首《罪出》诗:“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远志”与“小草”同为一物,典出谢安。“在山”喻归隐,归隐被视为有远大志向;“小草”喻出仕,仕元则如同草芥一文不名。“尘网”喻官府,语出陶渊明,反映对官宦生涯的痛心疾首。“受缠绕”“笼中鸟”真实地抒写了赵孟頫内心的纠结感受。但赵孟頫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以出众才华博得元世祖赞许,屡受重用,甚至写过“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类的媚诗。其饱受争议的人生收尾阶段,赵孟頫《自警》诗中写下了“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的诗句。在人生的最后他也没有原谅自己。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