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词曲赏析/马致远《《汉宫秋》(选段)》原文、注释、赏析

马致远《《汉宫秋》(选段)》原文、注释、赏析

马致远《汉宫秋》(选段)〔七兄弟〕[1]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2],兀良[3]!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4]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5]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6],人搠[7]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8],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9]。他部从[10]入穷荒[...

马致远

《汉宫秋》(选段)

〔七兄弟〕[1]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2],兀良[3]!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4]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5]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6],人搠[7]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8],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9]。他部从[10]入穷荒[11],我銮舆[12]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13];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14],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15],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16]。

马致远注释

[1]七兄弟以及梅花酒、收江南:曲牌名。

[2]王嫱:西汉元帝时宫女,字昭君。传说她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被恶意画丑,因而无法见到元帝。后匈奴求亲,昭君请行。登程日“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立为匈奴阏氏。东汉蔡邕《琴操》记录了昭君所作琴曲《怨旷思惟歌》,即后人所称的《昭君怨》。

[3]兀良:元曲中特有的衬词,无义。

[4]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5]迥野:旷野。唐代司空曙《送魏季羔长沙觐兄》:“鹤高看迥野,蝉远入中流。”

[6]毛苍:毛色灰白,喻世事变幻无常。唐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7]搠:插。

[8]糇粮:干粮,食粮。

[9]河梁:指送别之地。汉代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10]部从:随从、部属。

[11]穷荒:边荒之地。

[12]銮舆:天子的车驾。

[13]椒房: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以椒和泥涂壁,使温暖、芳香,并象征多子。

[14]寒螀:寒蝉,秋天鸣叫。唐代张仲素《秋思》:“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15]昭阳:后妃所住的宫殿。

[16]高烧银烛照红妆:化用北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意。

赏析

这是现存第一部昭君出塞题材的戏曲。作者对昭君故事有较大改动,突出了君臣矛盾、汉匈冲突,使个人悲剧染上悲壮的历史色彩。作者笔下,有“朝纲尽废,坏了国家”的昏君,有“只凭佳人平定天下”屈辱求和的佞臣,有无力御边的武将,这是积弱的宋朝在元代汉民心中遗留的背影。作者设计了王昭君在边境自杀殉节的情节,保全了民族大义,反映了当时的民族情绪和人民群众不屈的斗志。作者给予王昭君深切的同情,给予汉元帝强烈的诛伐。该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合称元杂剧四大悲剧。

本选段描写汉元帝送昭君启程的离情。“说甚么”至“返咸阳”描写送别现场的悲凉孤旷,“返咸阳”至“不思量”描写元帝返宫后的徘徊与感伤,这两部分借离景抒发元帝难以自抑的离情别绪。“不思量”至“照红妆”直接描写元帝的相思。“照红妆”句化用苏轼描写海棠的诗句,以物写人,把昭君比喻为海棠花,元帝怕错失花期,夜间点燃高烛凝望昭君画像寄托相思。曲辞慷慨悲凉、哀婉缠绵、意味隽永。顶真修辞回环跌宕,旋律优美,充分表现了元帝千回百转的离愁别恨。作者把元帝塑造成感情细腻、治国乏术的常人形象,是时代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