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词曲赏析/刘敏中《〔正宫〕黑漆弩[1]》原文、注释、赏析

刘敏中《〔正宫〕黑漆弩[1]》原文、注释、赏析

刘敏中〔正宫〕黑漆弩[1]村居遣兴[2]一长巾阔领[3]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4]。掩白沙翠竹柴门[5],听彻[6]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7]宜教[8]画却[9]凌烟[10],甚[11]是功名了处。二吾庐[12]却近江鸥住,更几个好事农父。对青山枕上诗成,一阵沙头风雨。酒旗只隔横塘[13],自过小桥沽[14]去。尽疏狂[15]不怕人嫌,...

刘敏中

〔正宫〕黑漆弩[1]

村居遣兴[2]

长巾阔领[3]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4]。掩白沙翠竹柴门[5],听彻[6]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7]宜教[8]画却[9]凌烟[10],甚[11]是功名了处。

吾庐[12]却近江鸥住,更几个好事农父。对青山枕上诗成,一阵沙头风雨。酒旗只隔横塘[13],自过小桥沽[14]去。尽疏狂[15]不怕人嫌,是我生平喜处。

刘敏中注释

[1]正宫:宫调名。黑漆弩:曲牌名。

[2]村居遣兴:曲名。

[3]长巾阔领:隐士的衣装。元代官员穿盘领,戴幞头,百姓用巾裹头。

[4]伧父:粗俗、鄙贱之人,犹言村夫。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南朝谓北人曰‘伧父’,或谓之‘虏父’。”

[5]掩白沙翠竹柴门:柴门掩白沙翠竹。唐代杜甫《南邻》:“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6]听彻:听完。

[7]便:即便。

[8]教:使。

[9]却:助词。用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的完成。

[10]凌烟:凌烟阁。唐代绘有功臣肖像的楼阁。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11]甚:什么。

[12]庐:临时寄居或休憩所用的简易房舍。

[13]横塘:古堤名,泛指水塘。

[14]沽:买酒。

[15]疏狂:豪放,不受拘束。唐代白居易《代书诗寄微之》:“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赏析

刘敏中(1243—1318),济南章邱(今山东省章丘市)人。历任至监察御史、兵部主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一生光明清正,不惮忤逆权贵。《元史》载:“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把无愧当作三乐之二,可见“无愧”的重要性,作者的人格是高尚的。

第一曲写隐居小村,思量得失的情景,认为追求功名无止境,应当及时回头。戴上长巾帽,穿上阔领服,在幽深的小村居住,没有人认识,都叫我村夫。柴门掩映白沙滩和翠竹,听完秋夜雨声。闲来把得失思量,往事如水东流。即使建功立业,把肖像画到凌烟阁,但仕宦之路什么时候才是尽头。“长巾阔领”是衣着的改变,“深村”是居住地的改变,“伧父”是称呼的改变。“白沙”“翠竹”“柴门”是优美的隐居环境。“宜”为应该,是作者的向往。作者隐姓埋名,改变环境,以往的努力宁肯付之东流,只因对功名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不如回头。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批判和对官场的憎恶。

第二首写隐居江边,沉醉于隐居生活的情景。我的小屋旁就是江边的鸥鸟,旁边还住着几个好事的农夫。卧床对青山,枕上写诗篇,一阵风雨沙洲边。酒店的旗帜只隔着水塘,自己过小桥沽酒。尽情放任不怕人厌,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喜之处。“江鸥”和“农夫”是伙伴,“好事”表明农夫主动接近作者,“疏狂”表明作者已完全放下拘束,忘记自己庙堂之高的身份,与农夫和江鸥为友,赏美景,品村酒,自得其乐,完全适应了隐居生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