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词曲赏析/梁辰鱼《《浣纱记》(选段)》原文、注释、赏析

梁辰鱼《《浣纱记》(选段)》原文、注释、赏析

梁辰鱼《浣纱记》(选段)〔古歌一〕[1]秋江岸边莲[2]子多,采莲女儿棹[3]船歌。花房[4]莲实齐戢戢[5],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6],断处丝[7]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古歌二〕采莲采莲芙蓉衣,秋风起浪凫[8]雁飞。桂棹兰桡[9]下极浦[10],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11]花潭一望平,吴歌[12]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不可攀...

梁辰鱼

《浣纱记》(选段)

〔古歌一〕[1]秋江岸边莲[2]子多,采莲女儿棹[3]船歌。花房[4]莲实齐戢戢[5],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6],断处丝[7]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

〔古歌二〕采莲采莲芙蓉衣,秋风起浪凫[8]雁飞。桂棹兰桡[9]下极浦[10],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11]花潭一望平,吴歌[12]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不可攀,江南采莲今已暮,海上征夫犹未还。

梁辰鱼注释

[1]古歌一以及后面的古歌二:这是剧中西施为吴王演唱的两首古歌。

[2]莲:与“怜”双关。

[3]棹:划船。东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4]花房:花瓣的总称。唐代白居易《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

[5]戢戢:密集。唐代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

[6]藕:与“偶”双关。

[7]丝:与“思”双关。

[8]凫:野鸭。

[9]桂棹兰桡:兰、桂木材做的船桨。

[10]极浦:遥远的水滨。《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11]屿:小岛。

[12]吴歌:吴地之歌,泛指江南民歌。五代刘兼《莲塘霁望》:“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赏析

梁辰鱼(约1521—约1594),江苏昆山人。师从“昆曲始祖”“曲圣”魏良辅。梁辰鱼首创用改良的昆山腔演唱《浣纱记》,对昆曲崛起和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浣纱记》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演义吴越争霸历史。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勾践采用大夫范蠡计谋,在吴国为奴三年。其间,范蠡献情人西施,用美人计迷惑夫差。临行前,范蠡、西施各执一半定情物溪纱留念。夫差不听相国伍子胥谏言,终放勾践返国,勾践卧薪尝胆,大败吴国。勾践拜谢西施,范蠡与西施泛舟太湖,不知所终。该剧影射由盛转衰的明王朝现实,以明君贤臣和昏君佞臣形象作对比,寄寓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该剧曲辞华美抒情,使昆曲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到了清代洪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该剧与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做的《鸣凤记》合称明代三大传奇,三剧皆以政治入戏,开拓了戏曲的题材领域。

本选段是西施为吴王夫差所唱的两支古歌,隐含对范蠡的相思愁苦。《古歌一》“莲子”“怜子”双关,喻对范蠡的相思。“齐戢戢”喻情深。“恨”点题,抒发离情。“藕”与“偶”双关、“丝”与“思”双关。“逢长茎”喻遭遇非常事件,暂时得不到配偶。“丝”象征连绵不绝的感情。“断处”“刺伤手”喻西施充当间谍对西施和范蠡两人感情的伤害。“何时”以下两句暗含二人结局。《古歌二》“采莲”以下五句描写水乡采莲美景。“吴歌越吹”写越国人西施演唱吴国歌曲,奴事夫差的痛苦。“相思苦”直抒胸臆,表达对范蠡的思念。“已暮”指用情之久之深,反衬身在吴国之久。“海上征夫”代指越军,越灭吴主要依靠水军。“犹未还”不仅指越军未攻回,也指自己未能返回故国与范蠡相聚。自汉乐府《江南》以降,采莲曲成为一个专门的主题,本选段是用于宫廷燕饮娱乐节目上的采莲曲。虽名“古歌”,却更似小令。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