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庄子解读/庄子《寓言》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寓言》原文、注释、译文

寓言“寓言”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本篇取篇首二字为篇名,全篇由六段文字组成。其中第一段说明《庄子》一书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申明“寓言”“重言”“卮言”的各自含义,及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全书的序例,对了解该书的风格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

寓言

“寓言”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本篇取篇首二字为篇名,全篇由六段文字组成。其中第一段说明《庄子》一书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申明“寓言”“重言”“卮言”的各自含义,及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全书的序例,对了解该书的风格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予以选录,请读者务必明了。

其余则为五则寓言故事,委婉而曲折地反映了学道中的问题。如下面所选的“曾子再仕而心再化”一则寓言故事,指出像曾子那样虽然已经淡漠了俸禄,但尚未做到哀乐不入于胸次,距离真正脱离世俗之念的体道之人还差得很远。又如所选“众罔两问于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罔两有待影子,影子依赖形体,形体势必也要有所依赖,说明只有领悟大道,才能无所依赖,逍遥于绝对自由的境界。

寓言十九,[1]重言十七,[2]卮言日出,[3]和以天倪。[4]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5]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6],是为耆艾[7]。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来者,[8]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9]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10]。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11],所以穷年[12]。不言则齐[13],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言无言[14]”。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15]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16],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17],始卒[18]若环,莫得其伦[19],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寓言注释】

[1]寓:寄托。“意在此而言寄于彼。”(王先谦《庄子集解》)十九:十分之九。

[2]重言:“借古人之名以自重,如黄帝、神农、孔子是也。”(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一说庄重之言。按:寓言占全书的十分之九,与重言占全书的十分之七并不矛盾,因《庄子》书中许多文字既属寓言,又属重言,二言往往并用。

[3]卮(zhī)言:“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成玄英《庄子疏》)“指事类情,如卮泻水,谓来则应之,不豫先拟议。”(刘凤苞《南华雪心编》)一说,支离之言。卮,酒器。日出:日新。

[4]和:合。天倪:自然的分际,自然。

[5]“非吾”二句:谓不是父亲称誉儿子有过错,而是听者往往怀疑不实,致使不信的过错。

[6]已言:止人争辩之言(王夫之《庄子解》)。已,止。

[7]耆(qí)艾:长老,对老人的尊称。

[8]经纬本末:指真才实学。期:待。

[9]人道:为人之道。

[10]陈人:老朽无用之人。

[11]曼衍:随事物引申发挥。

[12]穷年:尽年,指消磨岁月而穷尽天年。

[13]齐:齐同。

[14]言无言:原作“无言”,脱一“言”字,据高山寺本补。

[15]自:根由,缘故。

[16]然:是,正确。

[17]禅:传续,传承。

[18]始卒:始终。

[19]伦:端绪,结果。

【寓言译文】

寄寓的言论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引用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变幻相吻合。

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是因为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实际来进行论述。就像父亲不为亲生儿子作媒一样。父亲称赞亲生儿子,不如外人称赞更好。这并非我的过错,这是人家怀疑不信的过错。与自己看法相同的便响应,不与自己相同的便反对。同于自己看法的便认为是正确的,异于自己看法的便认为是错误的。

引述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是因为传告了前辈的论述,这些人都是年事已高的长者。可师可信还有什么可争辩呢?如果仅是年岁大于别人,而没有道德才智令后来人期待,这算不上是先辈长老。这样的人在道德才智上不能居人之先,也就丧失了为人之道。人若是没有为人之道,只能称为老朽之人。

卮言日新,合乎自然的变化,随着事物变化而不断引申生发,所以可以消磨岁月而享尽天年。不说话而事理自然是齐同的,齐同的事理与分辩事理的言论是不齐同的,由于分辩之言与齐同的事理不是齐同的,所以“要说没有分辩的话”。说些没有分辩的话,虽然终身在说,实际上从来也没有说;虽然终身不曾说,但是未尝没有说。有理由可以认可,有理由也可以不认可;有理由可以说是,有理由也可以不说是。什么叫是?是就是是;什么叫不是?不是就是不是。什么叫可以?可以就是可以;什么叫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万物本来就有可称为是的,万物本来就有可以认可的。没有事物不可以称是的,也没有事物不可以认可的。不是卮言日新,符合自然的分际,什么言论可以传之久远呢!万物都是种类的延续,以不同的形体相继承,开始和终端如同圆环那样循环往复,永远看不到端绪,这就叫作自然的均衡。自然的均衡,也就是自然的分际。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1]曰:“吾及亲仕,三釜[2]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3]其罪乎?”

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4]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寓言注释】

[1]曾子:曾参,孔子弟子。化:指心境的变化。

[2]釜:古代量器,六斗四升为一釜。

[3]县:同“悬”,系。

[4]彼:指无所悬挂的人。

【寓言译文】

曾参第二次出来做官内心感情较前一次又有了变化,他说:“我当年做官双亲在世,三釜微薄的俸禄也令人感到快乐;自那以后再次做官,三千钟的丰厚俸禄也赶不上赡养双亲了,所以我心里很悲伤。”弟子问孔子说:“像曾参这样的人,可以说没有利禄的牵累之罪了吧?”孔子说:“他已经受到牵累了!要是心中没有牵累,能够心怀悲哀吗?对于那心无所系的人来说,他们看到三釜或三千钟的俸禄,就像看到鸟雀、蚊虻从眼前飞过一样。”

众罔两问于景[1]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2]向也括撮而今也被发,[3]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4]也,奚稍问[5]也!予有[6]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7]也。彼,[8]吾所以有待邪?而况乎以无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9]。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寓言注释】

[1]景:同“影”。

[2]若:你。向:从前。

[3]括撮:束结头发。被:同“披”。

[4]搜搜:犹言“区区”。

[5]奚稍问:何足问。奚,何。稍,用同“屑”。

[6]有:指俯仰行止等行为。

[7]代:谢,消失。

[8]彼:指形体。

[9]强阳:徜徉,运动的样子。

【寓言译文】

影外的微阴向影子问道“:你先前低着头现在仰起头,先前束着发髻现在披着头发,先前坐着现在站起,先前行走现在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影子说:“区区小事,何须问呢!我是有那些举止,但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我像那蝉壳,像那蛇皮,有点像却又不是。火光和太阳一旦出现,我就聚起显现;阴天和夜晚一旦到来,我就被取代而消亡。那有形的东西真是我所依赖的吗?何况那没有任何可依赖的事物呢!它来我就随之而来,它去我就随之而去,它活动我就随之而活动。我不过是个活动的影子,你们有什么好问的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