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庄子解读/庄子《天道》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天道》原文、注释、译文

天道本篇跟《天地》篇一样,中心思想仍围绕“无为”二字。“天道”,即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也就是自然的规律,应顺应接受,不应抗拒改变。一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2]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3]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4]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5]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6]心者,故...

天道

本篇跟《天地》篇一样,中心思想仍围绕“无为”二字。“天道”,即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也就是自然的规律,应顺应接受,不应抗拒改变。

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2]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3]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4]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5]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6]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7]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8]故帝王、圣人休[9]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备[10]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11]矣。无为则俞俞[12]。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13],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14],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15]以此进为而抚世,[16]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17]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18]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19]’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20]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21]天下也。”

【天道注释】

[1]天道:自然之道,指自然规律。运:运行,转化。积:积蓄,停滞。

[2]帝道:帝王之道,指建功立业之法。

[3]圣道:圣贤之道,指制法立教、匡正时弊、感化人心的办法。

[4]六通四辟:六合四方(东南西北上下)都通晓。辟,开辟,通达。

[5]昧然:昏昏然,不知不觉的样子。

[6]铙:通“挠”,扰乱。

[7]“水静”三句:烛,用作动词,照。中,合。取法,拿来作为效法的标准。

[8]平:准则。至:实,实质。

[9]休:息虑。

[10]备:通行本原作“伦”,据陈碧虚《庄子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改。

[11]责:尽责,尽职。

[12]俞俞:即“愉愉”,从容愉悦的样子。

[13]南乡:指南向登天子之位。乡,通“向”。

[14]北面:面向北而坐。

[15]江海、山林之士:即隐士。服:信服。

[16]进为:进取出仕。抚世:安抚世人,治理百姓。

[17]天下一:天下一统,统一天下。

[18]“其生”二句:天行,自然规律的运行。物化,物理的变化。

[19]“静而”二句:静、动、阴、阳,古代认为静属阴,动属阳,而阴代表地,阳代表天。道家效法天地,所以说“静与阴同德,动与阳同波”。同德、同波,均指相合。

[20]一心定:内心专一于静寂的境地。

[21]畜:养育。

【天道译文】

自然规律的运行未曾有过停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不曾有过停滞,所以天下人愿意归顺;圣贤之道的运行是连续不断的,所以海内百姓都愿意顺服。明白自然之道,通晓圣贤之道,又能六合四方无不通达帝王之德的,都是任天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们虽然懵懵懂懂,不求虚静,却无不神安心静。圣人之心总是能够清静,并非因为清静好,所以清静;而是因为万事万物都无法干扰他的心,所以他总是清静的。水面清静时,便能明澈地照见须眉,平平的水面可以作为平度的标准,高明的工匠用它来作为准绳。水静犹能明照须眉,更何况人的精神呢!虚静的圣人之心啊!它可是天地的明镜,万物的明镜。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帝王和圣人在这境界中可以安心休息了。息心休虑而内心才会虚寂,内心虚寂而真气充盈,方能感到生命的充实,生机充实也就具备了进入大道的条件。虚寂而后才能宁静,宁静而后才有活动,活动而后无不自得。清静就会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就可以让做事的人各尽其职。无所作为方能从容愉悦。内心从容愉悦的人,忧患不会留在心中,所以能够长寿。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它们是万物的本原。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南面登上帝王之位的,尧就是这样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北面称臣的,舜就是这样的人。用此道理对待尊上之位,这是帝王、天子的德性;用此道理对待卑下之位,这是玄圣素王的道义。用此道理来退隐闲游,天下的隐士都会信服。用此道理来进取出仕,安抚世人,就会创立大功,名显一世,统一天下。清静则立内圣之德,行动则建外王之业,无为而能受到世人的尊崇,朴素而天下无人与他媲美。

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把握了根本和原则,成为了自然和谐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和谐共处的人。与人相和谐,称为人乐;与天相和谐,称为天乐。庄子说:“我的大宗师啊,我的大宗师啊!调和万物却不自以为高明,恩泽万世却不自以为仁,早于上古却不以为长寿,覆天载地、塑造万物却不以为巧妙。这就是天乐。所以说:‘体验天乐的人,他生存时便顺自然规律而运行,他死亡时便随万物而转化。清静时与地阴同隐寂,行动时与天阳共波动。’所以体验天乐的人,不怨天尤人,不为外物所牵累,不遭受鬼神的责罚。所以说:‘他活动时能够与天一同运行,他宁静时能够与地一同寂默,内心安定专一而能称王天下;鬼神不为祸害,精神永不疲惫,内心安定专一而万物都来归附。’说的是,把虚寂宁静推及于天地间,通达于万物中,这就叫作天乐。所谓的天乐,就是圣人的爱心,用以养育天下人。”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1]之用心何如?”

尧曰:“吾不敖无告,[2]不废穷民,苦[3]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4]此吾所以用心已。”

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5]

尧曰:“然则何如?”

舜曰:“天德而出宁,[6]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7],云行而雨施矣。”

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天道注释】

[1]天王:犹天子。

[2]敖:同“傲”,傲慢。无告:有苦无处诉说的人。在古代认为鳏寡孤独四种人为无告之人。

[3]苦:哀怜。

[4]嘉:喜爱。哀:怜悯。

[5]“美则”二句:言外之意是说还没有达到无为的大境界。

[6]天德:自然之德。出宁:呈现宁静。

[7]经:常则,规律。

【天道译文】

舜过去曾问尧说:“你作为天子,治理天下的用心怎么样?”

尧说:“我不怠慢庶民百姓,不抛弃走投无路的穷苦百姓,哀怜死亡的人,喜爱儿童且怜悯妇女,这些就是我的用心所在。”

舜说:“好是很好,却不是最伟大的。”

尧说:“那要怎么样呢?”

舜说:“有自然之德的人,总是显出宁静无为的状态,就像日月照耀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那样自然,像昼夜更替那样有规律,像云行雨施那样合乎时宜。”

尧说:“我真是扰乱多事啊!你的德性与天相合,而我的用心仅仅符合人事罢了。”

天地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是黄帝、尧、舜等圣人共同赞美的。所以古代统治天下的帝王,都做了些什么呢?不过顺应着天地的法则,自然无为而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