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周易/施、孟、梁丘、京氏易学的传承

施、孟、梁丘、京氏易学的传承

施、孟、梁丘、京氏易学的传承东汉立为官学的,仍是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易学。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载,各家易学传习如下:刘昆受施氏易学于戴宾,很受光武帝器重,官至光禄勋,并命他“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余人”。其子刘轶也从刘昆受易学。景鸾“能理《齐诗》《施氏易》,兼受《河》《洛》图纬,作《易说》”。洼丹,世传《孟氏易》,并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史称...

施、孟、梁丘、京氏易学的传承

东汉立为官学的,仍是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易学。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载,各家易学传习如下:

刘昆受施氏易学于戴宾,很受光武帝器重,官至光禄勋,并命他“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余人”。其子刘轶也从刘昆受易学。景鸾“能理《齐诗》《施氏易》,兼受《河》《洛》图纬,作《易说》”。洼丹,世传《孟氏易》,并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史称其“学义研深,《易》家宗之”。同时传孟氏易学的还有觟阳鸿、任安等。另外,梁竦也是传习《孟氏易》者,“竦字叔敬,少习《孟氏易》,弱冠能教授。”范晔:《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785页。袁安家族也是世传《孟氏易》。袁安之祖父袁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袁安“少传良学”。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安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023页。袁安之子袁京“字仲誉。习《孟氏易》,作《难记》三十万言。”袁京之子袁彭“字伯楚。少传父业”,袁汤“少传家学,诸儒称其节”。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安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026~1027页。范升习《梁丘易》,并传杨政。张兴也传《梁丘易》,并得到汉明帝的器重,官至太子太傅,明帝多次向他询问经术,由此名声大振,“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为梁丘家宗。”

传习京氏易学的,《后汉书·儒林列传》所载有戴凭、魏满、孙期。除《儒林列传》所载之外,郎顗父子俱精通京氏易学,《后汉书·郎顗传》载:“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顗少传父业,兼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常数百人。昼研精义,夜占象度,勤心锐思,朝夕无倦。”沛献王刘辅,“好经书,善说《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964页。名儒杨震之子杨秉,“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范晔:《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194页。折像“能通《京氏易》,好黄、老言”。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上》,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836页。樊英“少受业三辅,习《京氏易》,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学”。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上》,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837页。唐檀“少游太学,习《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尤好灾异星占”。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下》,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843页。许曼的祖父许峻,《后汉书》虽未明言其学是否属于京氏易学,但谓其“善卜占之术,多有显验,时人方之前世京房”,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下》,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844页。且著有《易林》一书。许曼传其祖父许峻之学。另外,郑玄早年也“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五《郑玄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810页。《后汉书·徐稚传》李贤注引谢承书云:“稚少为诸生,学《严氏春秋》、《京氏易》、《欧阳尚书》,兼综风角、星官、算历、河图、七纬、推步、变易。”则徐稚也精通京氏易。

从以上易学流传来看,孟氏、施氏、梁丘三家易学,传习者多属专于一经的经师,而费氏易学的传习者则多为博通群经的通儒。京氏易学传习者最多,在士大夫中间影响也最广泛,尤其为下层士人所喜爱,不少精于方技的术士也精通京氏易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zhouyi/2023041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