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元朝/元曲《〔中吕〕喜春来》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元曲《〔中吕〕喜春来》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中吕〕喜春来路逢饿殍①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

〔中吕〕喜春来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译文

路上遇到饿死的人我一定亲自慰问,遇到逃亡的难民也一定仔细垂询。满城的人都称赞是个好官人,我只能暗自冷笑扪心自问,我的一切辛苦和努力只能落个满头白发不断翻新。

【注释】

①饿殍:饿死的人。

②哂:冷笑。

品读

这篇小令叙事简明,内容浅显易懂,语言也非常平实,但内在思想含量很大,深刻反映出一位具有正义感的封建官吏复杂的内心世界。应该说,在元代文人中,张养浩的仕途算是比较顺利的,他在五十岁前后,曾经做过礼部尚书、监察御史等高官,有职有权,但当时权臣专政,政治黑暗,他勇敢上书弹劾当政者,得罪权要,为躲避迫害,他不得不自己辞官归隐八九年。他曾想隐居到底。朝廷曾经七次征召,前六次他都没有出山,但最后一次,是因为关中大旱,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是为解救百姓才答应出任官职,并立刻到关中地区来开仓赈济,解民倒悬的。他说“屈指归来后,山中八九年,七见征书下日边”(〔西番经〕)。便是写这次出山为官的。这一年是天历二年(1329),他接受的官职是陕西行台中丞。他接到圣旨后先“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之贫者”,然后毅然登车上路,毅然走向最困难的人生道路,表现出与灾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决心。他在途中“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达陕西后“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灾民,终日无少怠”。这些记载都见之于《元史》作者本传中。可见“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完全是平实的记载而没有丝毫的夸张,“满城都道好官人”也是历史的真实而丝毫没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两句有无限深意,“自哂”不是不知道接受百姓的好评,也不是有愧于百姓的好评,而是说这是自己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努力了,只能解决一点儿问题而已,并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困苦,因为天大旱只是天灾,而更大的祸患是人祸。他在同时作的另外一首散曲中明确说:“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未戮乱朝臣。”两相参看,就明白张养浩自哂的具体内容了,我们也理解他的深心了。中国有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其中的最核心的因素便是内仁外礼,便是对于人民百姓的最真心的最普遍的关爱,正是这一点一直维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坚持这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是这个传统的核心和脊梁。张养浩是为关中百姓累死的,是为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而死的。他是一个值得树碑立传的历史人物。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