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元朝/元曲《〔双调〕水仙子·马嵬坡》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元曲《〔双调〕水仙子·马嵬坡》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翠华①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青​‍‌‍​‍‌‍‌‍​‍​‍‌‍​‍‌‍​‍​‍‌‍​‍‌​‍​‍​‍‌‍​‍​‍​‍‌‍‌‍‌‍‌‍​‍‌‍​‍​​‍​‍​‍​‍​‍​‍​‍‌‍​‍‌‍​‍‌‍‌‍‌‍​。羽林兵②拱听将军令,拥鸾舆③蜀道行,妾虽亡天子还京​‍‌‍​‍‌‍‌‍​‍​‍‌‍​‍‌‍​‍​‍‌‍​‍‌​‍​‍​‍‌‍​...

〔双调〕水仙子

马嵬坡

翠华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青​‍‌‍​‍‌‍‌‍​‍​‍‌‍​‍‌‍​‍​‍‌‍​‍‌​‍​‍​‍‌‍​‍​‍​‍‌‍‌‍‌‍‌‍​‍‌‍​‍​​‍​‍​‍​‍​‍​‍​‍‌‍​‍‌‍​‍‌‍‌‍‌‍​。羽林兵拱听将军令,拥鸾舆蜀道行,妾虽亡天子还京​‍‌‍​‍‌‍‌‍​‍​‍‌‍​‍‌‍​‍​‍‌‍​‍‌​‍​‍​‍‌‍​‍​‍​‍‌‍‌‍‌‍‌‍​‍‌‍​‍​​‍​‍​‍​‍​‍​‍​‍‌‍​‍‌‍​‍‌‍‌‍‌‍​。昭阳殿梨花月色,建章宫梧桐雨声,马嵬坡尘土虚名​‍‌‍​‍‌‍‌‍​‍​‍‌‍​‍‌‍​‍​‍‌‍​‍‌​‍​‍​‍‌‍​‍​‍​‍‌‍‌‍‌‍‌‍​‍‌‍​‍​​‍​‍​‍​‍​‍​‍​‍‌‍​‍‌‍​‍‌‍‌‍‌‍​。

译文

豪华宫殿里的香气,渐渐冷却远去,而梦魂刚刚醒,这才感觉自己在地下黄土之中,而春天已经很深,草自然是一片葱青。这才回忆起发生的往事,是那些羽林军都拱手听将军的命令,保护着皇帝在蜀道上来往而行。我虽死亡,但换来了天子回京。长安城的宫殿里,在春天,依旧是月色照耀着开放的梨花,到秋季,依旧是一片梧桐雨声,而我依旧躺在这马嵬坡下的泥土中,享受着皇帝深爱与思念的虚名。

【注释】

①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为皇帝的仪仗。

②羽林兵:保卫皇宫和皇帝的专门部队。

③鸾舆:皇帝的车驾。

④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唐代宫殿。

⑤建章宫:也是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唐代宫殿。

品读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而更加著名,是中国古代帝王与后妃爱情故事中,流传最广,争论最多的一个。这虽然与白居易的诗歌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故事主人公本身的原因更多。唐明皇李隆基是永远的话题,因为他在五十五岁前,可谓极其英明睿智,是一代明君,可谓是政治明星。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辉煌的顶峰时期,历史上一般都称之为“开天之治”,即开元、天宝两个时期的升平繁荣。但实际上真正的盛世应该截止到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是李林甫取代张九龄和裴耀卿登上政权最高峰而主政开始的时间。安史之乱的爆发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这一切都与李杨爱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李杨爱情便有了极其深刻复杂的政治背景,杨玉环便与李唐王朝政治的走向黑暗,和安史之乱的爆发脱离不了关系。当时各阶层的人对于李隆基都有极其复杂的感受,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有点恨不起来,因此对于他的爱情悲剧同样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的原因。

本篇思想深刻而含蓄蕴藉,无限深情幽怨都包裹在冷静的叙述中。首先要确定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妾虽亡天子还京”一句透露了确定的人物和其抒情的时间。这就表明本篇是代言体,代的是五百多年前,死于马嵬坡兵变而埋葬在“马嵬坡下泥土中”的杨贵妃。时间则是“天旋地转回龙驭”,唐明皇从成都回到长安之后。李隆基从成都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时候,曾经为杨玉环重新修坟,将其尸骨重新安葬,大概是这种举动惊动了杨玉环的魂魄,才抒发这种深深的幽怨。“翠华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青。”两句写杨玉环梦魂如同是大梦初醒,才知道自己早已经死亡,在深深的黄土中,在清冷的荒草下面才是自己的住所。可以想象那种心情该是多么感伤多么怨恨。“羽林兵拱听将军令,拥鸾舆蜀道行”两句中包含着无数的潜台词:羽林军官兵们都拱手听从将军的命令,保护着你在这蜀道上行走,你顺利到达成都,又顺利返回京城,但你是牺牲了“我”才获得如此平安的。“妾虽亡天子还京”一句如同惊天炸雷一般,是血泪控诉和亡魂的呼喊。“我”虽然死亡了,而你却返回到京城。什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都是骗人的鬼话,把“我”活活勒死,扔在马嵬坡下的泥土中,而你照样回到京城去享受人生。“昭阳殿梨花月色,建章宫梧桐雨声”,实际是概括白居易《长恨歌》描写唐明皇回到长安后思念杨贵妃的那段诗句:“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下面还有一大段,不具引。好像唐明皇如何爱恋杨玉环似的,但杨玉环的魂魄并不领情,“马嵬坡尘土虚名”,你只不过是让“我”徒自享受这种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虚名罢了,“我”不还是埋葬这马嵬坡下吗?“尘土”具有双关义,既指马嵬坡下的实际的尘土,也把自己担负的,受到唐明皇如何如何宠爱的,表面的虚名,视为尘土。这就把李隆基做法的虚伪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其认识的深刻和表达的犀利真令人佩服。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