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
1084 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
脏一般是指胸腹腔中那些内部组织充实,并有化生和储藏精气功能的脏器,即心、肝、脾、肺、肾五脏。如脾可将饮食水谷转化为精气,肝藏血、肾藏精,心、肺各主一身之气血。五脏将化生、储藏的精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脏腑经络,以供机体生命活动之需要。腑大体是指胸腹腔中那些中有空腔,具有受盛、腐熟、传导水谷功能的脏器,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五脏宜藏,藏则精气充盈,功能强健;六腑宜通,通则传化顺畅,而无壅塞之虞。脏腑在生理上的不同功能特点,使其在病理上又各具特点:脏病多虚证,宜补;腑病多实证,宜通。脏与腑在功能上又相辅相成。若六腑不通,则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代谢交换,以致精微化生之源匮乏,而影响五脏的藏精功能;若五脏藏精不足,则亦必导致相应之腑的传化功能障碍。因而在具体治疗方面,脏病可以治腑,如肺热壅盛,可利大肠以撤其热;腑病也可治脏,如大肠传导无力,可养肺阴而使其通利。脏腑体用虽殊,却密切相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藏象学说上体现得最为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