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宋朝/姜夔《长亭怨慢》婉约词原文、注释、赏析

姜夔《长亭怨慢》婉约词原文、注释、赏析

长亭怨慢姜夔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1]?”此语余深爱之。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2],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3]?第一...

长亭怨慢

姜夔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1]?”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2],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3]?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4],难剪离愁千缕。

【赏析】

这首词是由桓温的几句感慨话而引发,抒写词人的伤情。

“渐吹尽,枝头香絮”,点出时间正是春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表明地点。“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写景,其中又融入词人的惆怅。“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是典故翻新。《左传》中文姜云“妾阅人多矣,未有如公子者”是赞许,而词人却是抱怨:“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人正伤情至极,树却依然自绿,而且在风中自在摇曳,这就难怪词人要指责它无情了。

下阕一开始即以“日暮”写天色,同时暗喻心情,一语多用。“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是说关山迢迢,相会无由,自己只好遥望高城,聊抒离恨。这已是非常可悲了。然而高城却不可见,更不用说城中之人了。眼前但见无数乱山锁在暮霭之中,则词人心中的忧伤不言自可知晓。明明是乱山遮望眼,为什么他还要固执地伫望,直至日暮也不罢休呢?词人解释道:“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韦郎是词人自指。原来临别时,情人与他有约誓,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但自己天涯漂泊,山长水远,实难践约,便只有日日怅望不已。他耳畔回响起那熟悉而深情的叮咛:“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情蕴藉而语分明,让人没齿难忘。越蕴藉越缠绵,越分明越凄苦。因此,词人“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千缕”极言离愁之繁乱,所以并刀虽然锋利,却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意味着在词人心中将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词写情极为深挚,非常动人。


【注释】

[1] “桓大司马云”几句:见庾信《枯树赋》。《世说新语·言语篇》:“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泪。”赋即把此语改为韵文。

[2] 望高城:唐欧阳詹有诗云:“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3] “韦郎”二句:《方云溪友议》载:韦皋少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与小青衣玉箫有情。后韦皋归觐,遂与玉箫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来娶。因留玉指环并诗遗之。至八年春不至,玉箫叹曰:“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遂绝食而殁。

[4] 并刀:产于山西的剪刀,以锋利著称。杜甫诗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