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代出自蓟北门行①鲍照【题解】《代出自蓟北门行》是南朝刘宋诗人鲍照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鲍参军集》。鲍照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佼佼者,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鲍照在游仙、山水、咏史、拟古等不同风格的诗作上都表现突出,但也有人认为鲍照是内容空虚、追求辞藻浮艳的梁陈宫体诗的先驱。这首诗从军情急报开始写起,通过大幅渲染,烘...

代出自蓟北门行①

鲍照

【题解】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南朝刘宋诗人鲍照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鲍参军集》。

鲍照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佼佼者,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鲍照在游仙、山水、咏史、拟古等不同风格的诗作上都表现突出,但也有人认为鲍照是内容空虚、追求辞藻浮艳的梁陈宫体诗的先驱。

这首诗从军情急报开始写起,通过大幅渲染,烘托出军人戍边的英壮悲慷,是南北朝时期边塞题材诗歌的名篇。鲍照并没有在边塞生活过,他却写出了极为成功的边塞诗歌,这得益于他善于借鉴和超高的天赋。

【原文】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②。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③。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④。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⑤。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⑥。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⑦。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⑧。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⑨。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⑩。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⑪。

【注释】

①代:拟,模仿之意。蓟:古时燕国京都,在今北京。

②羽檄(xí):古时军事急报,会插贴羽毛以表示紧迫。檄:此指军报。边亭:边地的驿亭,此泛指边疆。烽火:边疆告警的烟火,古时以此来传递军情。咸阳:战国时秦国都城,借指京城。

③征师:征发部队。屯:驻兵防守。广武:地名,今山西山阴县。朔方:汉代郡名,在今内蒙古河套。

④严秋:肃杀的秋天。筋:弓弦。竿:箭支。虏阵:敌人的阵容。虏:古时对游牧民族的称呼之一。

⑤“使者遥相望”句:传递军情和下达命令的驿卒络绎不绝。

⑥雁行(háng):大雁飞行时的队形,此借喻兵士队列整齐有序。鱼贯:鱼先后相接,借喻兵士行动有序、纪律严明。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⑦箫鼓:两种乐器,借指军乐。汉思:对家国的思念。旌(jīng)甲:旗帜和盔甲。被:同“披”。胡霜:胡地的霜露,暗喻汉军已进入胡地。

⑧冲塞:要冲之塞,即要塞。沙砾(lì):沙子与碎石。

⑨缩:蜷缩。猬:刺猬。角弓:以牛角做的强弓,泛指弓。“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句:反衬边地的酷寒。

⑩时危:即危时,危急时刻。识:辨别。

⑪投躯:献身。国殇(shāng):抗击外侵、保卫家国牺牲之人。

【译文】

军情急报从边疆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带进了京城。

王师迅速集结,屯兵广武;兵分几路,援救朔方。

寒秋干燥,弓强箭锐;胡虏军容,精干强悍。

(两军相持不下)天子握剑震怒,传递命令的驿卒络绎不绝前往边地。

汉军奇袭,沿着山石小路如雁阵前行;接连穿过山涧桥梁,鱼贯而过。

箫鼓军乐流淌悠悠乡思,战旗甲胄屹立酷寒冰霜。

疾风激荡着要塞,沙石扬起于沙场。

(极度严寒)战马蜷缩,马毛如刺猬向外张扬;强弓僵硬,已然无法拉开。

危急时刻方见臣子节操,乱世之中才识忠义良才。

不惜生命,只为报答明主;不求苟活,只为保卫家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ongchao/2023054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