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原文与赏析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原文与赏析

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②,也不似、孙寿愁眉③。韩令偷香,徐娘傅粉④,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醾⑥。渐秋阑⑦、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⑧,似泪洒、纨扇题诗⑨。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

多丽·咏白菊·小楼寒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②,也不似、孙寿愁眉③。韩令偷香,徐娘傅粉④,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醾⑥。

渐秋阑⑦、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⑧,似泪洒、纨扇题诗⑨。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⑩。

【注释】①多丽:词牌名,又名《鸭头绿》《陇头泉》,长调。此词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也是用典最多的一首。②贵妃醉脸:唐李浚《松窗杂录》记载,中书舍人李正封有咏牡丹花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唐明皇很欣赏这两句诗,笑着对他的爱妃杨玉环说:“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此处用牡丹之艳反衬菊花之素。③孙寿愁眉:《后汉书·梁冀传》:“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此句反用典,以孙寿之媚衬菊之清。④韩令偷香:韩令,即韩寿。《晋书·贾充传》谓:韩寿本是贾充的属官,美姿容,被贾充女贾午看中,韩逾墙与午私通,午以晋武帝赐充奇香赠韩寿,充因此香窥见女儿与韩寿的私情,即以女嫁韩。此句写菊花的香气持久。徐娘傅粉:徐娘,指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去。”傅粉:此处指徐妃“为半面妆”。一说傅粉指何晏之事。《三国志·曹爽传》注引《魏略》称何晏“美姿仪,面至白,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人称“傅粉何郎”。此句意思是菊之白,连傅粉徐娘也难以比拟。⑤看取:看着。屈平陶令:屈平,即屈原。陶令:即陶渊明。此句意思是菊之孤高隐逸之清标,很像屈原和陶渊明。⑥酴醾(tú mí):即荼蘼,花名,初夏开白色花。⑦秋阑:秋将尽,深秋。⑧汉皋(gāo)解佩:汉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西北。佩:古人衣带上的玉饰。《太平御览》三引《列仙传》云:“郑交甫将往楚,道之汉皋台下,有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卵。交甫与之言,曰:‘欲子之佩’二女解与之。既行返顾,二女不见,佩亦失矣。”此句借郑交甫的艳遇写菊花的愁态。⑨纨(wán)扇题诗: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班婕妤有才情,初得汉成帝宠爱,后为赵飞燕所谮,退处东宫。相传曾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处借班婕妤被弃,喻菊不被人宠,备受冷落的哀伤。⑩泽畔东篱:指代屈原、陶潜二位爱菊的隐逸诗人。

【赏析】此词大致写于明诚在青州莱州期间,词中充满了欲说还休的情怀。一方面在表明心迹,孤芳自傲;一方面又怜惜寂寞无主,空自萎谢,充满矛盾。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伉俪情深又兼知音相惜,这对她而言是美好的成全,毕竟在那个时代,能收获一份真正的爱情不是易事。但二人之间并非完全举案齐眉,其中原因有说是李清照无子嗣,赵明诚纳妾,夫妻二人有罅隙。种种猜测与考证,终无定论。从李清照所写的这首欲说还休,甚至有些哀怨的词来说,也并非子虚乌有。

她是矛盾痛苦的。一面沉在相思寂寞中,自伤自悼;一面又劝说着自己,看淡这些,自求解脱。保持一份中正淡然的情怀,不以情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别再让自己沉溺在种种诱惑里,活得像个悲剧。

所以,她眼里的这朵经受了“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的白菊,虽备受摧折,却依然“风韵正相宜”。微风起处,清芬蕴藉,不减酴醾。它的美,在它的清芬,它的蕴藉。不张扬,不喧哗,不热烈,耐得住秋的寂寞,也经得起香的长久。它不似贵妃醉脸的媚,不似孙寿愁眉的惑,不似韩令偷香的异,更不似徐娘傅粉的矫情。如果硬要拿什么和白菊的韵致相比,也只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子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风韵与之正相宜。

可它终究要萎谢了。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我知道她的挣扎。这朵菊,还是忍不住,愁了起来。似郑交甫汉皋解佩的憾,似班婕妤纨扇题诗的悲。天教憔悴度芳姿,谁又能奈何?就算是我对它心怀爱惜,也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不必为苦忆昔人而萎谢,此地便有惜菊爱菊的知音。菊的愁苦是化解了,因为有她这个知音。她的愁苦呢?不能说,明眼的人,一看就知。兜兜转转,她还是没有彻底解脱,还是在寻找着一种回应。

她不愿意明说,是因为矜持吗?或是,那一点无可奈何的不忍之心?她知道明诚的难处,也知道人世的阴阳错违,有时根本不由自己做主。她只得将满腹心事和委屈,欲说还休。

所以,这首咏白菊的词,她用了如此之多的典故,一反她词不宜多故实、掉书袋的主张,典故铺张得淋漓尽致。这些典故,是一种间离,用以冲淡她欲说还休的心事。但用得自然贴切,且有真气贯穿其间,不显堆垛。清况周颐评其用典技巧说:“昔人评《花间》镂金错绣而无痕迹,余于此阙亦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ongchao/202302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