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名人书信/康德书信《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1792年1月20日

康德书信《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1792年1月20日

60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1792年1月20日尊贵的朋友:您去年12月9日的来信我已收到,但回信却让您久等了,不过这责任并不在我。因为我现在承担了许多紧迫的工作,但年迈却又使我意识到了一种通常不会感到的必要性,即就我所研究的某个对象来说,在我结束这项任务之前,不能让任何胡闹打断我的思维。若不然,我就会再也找不到一朝从手中放下的线索。我希望,以后将不会再...

60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1792年1月20日

尊贵的朋友:

您去年12月9日的来信我已收到,但回信却让您久等了,不过这责任并不在我。因为我现在承担了许多紧迫的工作,但年迈却又使我意识到了一种通常不会感到的必要性,即就我所研究的某个对象来说,在我结束这项任务之前,不能让任何胡闹打断我的思维。若不然,我就会再也找不到一朝从手中放下的线索。我希望,以后将不会再发生如此长时间的拖延。

您送来了对一般经验分析和经验可能性原则的全面研究,这个部分正是整个批判哲学中最困难的部分。以前,我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在一个形而上学体系中避开这种困难,按照范畴的次序,从范畴开始(由于我在事先仅仅解释了空间和时间的纯直观,客体就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被给予的,但我并没有同时研究纯直观的可能性),在对每一个范畴(例如量和一切包含在量中的谓词,以及使用量这个范畴的例子)的说明终了时证明:除非我先天地假定,感官的对象和其余一切对象一起,必须被设想为数量,不然,关于感官的对象,我们就不可能有任何经验,在这里,总是可以发觉,感官的对象只能被表象为在空间和时间中给予我们的。于是,从这里产生了本体论的完整科学,它是内在的思维,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保障它的概念的客观现实性。只是在这之后,我在第二部分指出,在本体论中,客体可能性的一切条件总还是有条件的,但尽管如此,理性却不可避免地力求超越到无条件者,在这里,我们的思维就成为超验的,也就是说,它根本不能为理性的概念,即理念,带来客观现实性,因而也不能通过理性的概念实现任何客体的认识。在纯粹理性的辩证论中(提出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我准备指出:可能经验的对象作为感觉的对象,不能使人认识作为自在之物的客体,只能使人认识作为现象的客体,并且,首先把与空间和时间的感性形式相联系的范畴演绎看作把这些客体联结成为一个可能经验的条件,为作为概念的范畴本身提供思维的客体(直观可以采取任何一种它乐意采取的形式),然后构成了超越感性界限的范围,但这个范围并不能获得任何认识。说到这里也就够了。

当您说,“表象的总和甚至就是客体,就是心灵的行动,由于心灵的行动,表象的总和被表象,也就是说,把表象与客体联系起来”,这里您说得完全准确。只是人们还要问:表象的总和作为一个组合体,何以可能被表象?不是由于意识到这个总和被给予我们,因为一个总和要求杂多的联结(综合)。它(作为总和)必须被创造,而且是通过一个内在的行动,这个行动完全适用于一个给予的杂多,并且先天地先于这个杂多被给予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个总和只有通过杂多的意识在一个概念(关于客体一般的概念)中的综合统一才能被设想。而这个概念,就某物在直观中被给予的方式来说,与客体一般发生不确定的联系,这就是范畴。如果杂多在表象着的主体(对于杂多的联结和综合统一来说)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给予,那么,表象着的主体的纯主观特性就叫做感性,这种方式(被给予先天直观的)也就是直观的感性形式。更确切地说,以这种方式,借助于范畴,对象纯粹是作为现象中的事物,而不是按照它们的自在存在被认识到。如果没有任何直观,对象根本不能被认识,但是可以被思维。如果人们不仅把一切直观抽象掉,而且干脆把它们排除掉,那么,范畴的客观现实性(它们绝对表象了某物,而且不是空洞的概念)就不能被保证。

也许您可以避免一开始就通过感受性,即主体受到对象的刺激时表象在主体中的存在方式,来定义感性,您可以把它规定为在一个认识中,纯粹构成表象与主体之间联系的东西。这样,感性形式在与直观客体的这种联系中,也只能够使人认识客体的现象。但是,这个主体性的东西只能构成主体通过表象受刺激的方式,因而纯粹是构成了主体的感受性,这一点已经蕴含在下面这句话中了,即它纯粹是主体的规定性。

总而言之,由于这整个分析的目的仅仅在于阐述:经验本身只有借助某种先天综合原理才是可能的。但是,只有当这些原理确实得到了阐述,这一点才可以被人理解。因此,我认为,在提出这些原理之前,尽可能扼要地开展工作是有益的。也许,我在此地的讲演方式会对您有一点用,在这里,我必须简明扼要地进行。

我是这样开始的:我通过经验的认识来定义经验。但是,认识又是通过概念对一个被给予的客体本身的表象。如果客体是在感官的表象(因此,感官的表象同时包含了感知,而感知又与意识结合起来,即包含了知觉)中被给予,认识就是经验的。如果客体尽管被给予,但却不是在感官表象(尽管如此,感官表象可以永远是感性的)中被给予,认识就是先天的。认识要求有两种表象方式:1.直观,通过它,一个客体被给予;2.概念,通过它,这个客体被思维。要从这两个认识成分中形成一个认识,还需要一个行动,即把在直观中被给予的杂多依照概念所表达的意识的综合统一联结起来。由于联结并不能通过客体或者客体的表象在直观中被给予,而只能被制造,所以,它是建立在知性在把握客体(给予杂多的联结的)时的纯粹自发性之上的。但是因为,如果根本没有任何客体能够与概念相一致地被给予,那么,没有任何客体,概念也就不成其为概念了(一种思想,通过它,我什么也不能思维)。所以,对于那些先天概念来说,必须有一种杂多同样先天地被给予。确切地说,由于它是先天地被给予的,因此,在一个没有物作为对象的直观中,即在纯粹主观的直观纯形式(空间和时间)中,必须符合纯粹感性的直观,这种直观的综合,是通过想象力按照概念所包含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的规则实现的。然后,把这个规则运用于知觉(在知觉中,物通过感知被给予感官),这个规则就是知性概念的图型论。

我匆匆写成的大纲就此结束了。请您不要受我因偶然事故引起的拖延所影响,每逢您遇到了困难,就请把您的思想告诉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您的伊·康德

1792年1月20日

于哥尼斯贝格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