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原文、赏析、解读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原文、赏析、解读

张益州画像记【题解】张益州,即张方平,字道安,北宋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曾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成功地平息了益州的混乱局面,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建立了殿堂画像。本文追述了张方平安抚蜀地军民的功绩,极力赞扬张方平处变不惊,以仁爱待人,恰当地平息了一次可能发生的动乱。全文分四段,第四段以拟古四言诗概括与歌颂张方平的政绩。...

张益州画像记

【题解】

张益州,即张方平,字道安,北宋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曾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成功地平息了益州的混乱局面,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建立了殿堂画像。

本文追述了张方平安抚蜀地军民的功绩,极力赞扬张方平处变不惊,以仁爱待人,恰当地平息了一次可能发生的动乱。全文分四段,第四段以拟古四言诗概括与歌颂张方平的政绩。

【原文】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1],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2],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3]:“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4]。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

天子在祚,岁在甲午[5]。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尔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译文】

至和元年的秋天,蜀地一带人传说,有敌寇侵入边境。守卫边疆的驻军夜里惊呼起来,附近的百姓都逃光了。谣言到处流传,京城大为震惊。朝廷正在物色、选派将帅,皇帝说:“不要酿成动乱,不要助成叛乱。各种谣言纷纷兴起但我自有主意。外患倒不足为虑,就怕叛乱从内部发生。这事既不能用发布文告的形式来劝止,又不能用武力来解决,只能由几个大臣来解决。谁能够处理好这件需要文治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军队。”于是众人一致推荐说:“张方平先生就是这样的人。”皇帝说:“对。”张先生以父母年事已高为由来辞让,未被准许,于是出发。这年冬天的十一月,张先生抵达蜀地。上任当天,他便命令驻军撤回原来的驻地,撤除防御设施。派人告诉地方长官:“敌寇来了由我对付,不劳你们辛苦。”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欢度春节,于是得以安定无事。第三年的正月,百姓相互商量要在净众寺里留下张先生的画像。张先生阻挡不住。

眉州人苏洵对众人说:“祸乱尚未发生时是容易治理的,已经发生了也是容易治理的。有祸乱的苗头而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作将乱。将乱未乱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的苗头而急躁,也不能因为没有祸乱发生就放松警惕。只是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蜀地就好像一件器具已经倾斜,但还尚未掉到地上。只有你们的张先生,镇定自若地坐在旁边,处变不惊,不紧不慢地站起来扶正它。扶正之后,又若无其事地退回去,没有一点自命不凡的得意神色。替皇帝管理平民百姓而不知疲倦的,只有你们的张先生啊。你们是因为他才得以保全性命的,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况且张先生曾经对我说过:‘百姓是没有固定的性情的,只看官吏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四川人性格多变,于是有的官吏就用对付盗贼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用惩罚盗贼的办法来整治他们。对胆小怕事、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们,却用残酷的刑罚来整治,这样百姓才狠心把父母妻子所依赖的身体豁出去而加入盗贼的行列,所以常常发生祸乱。其实只要用礼仪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管理他们,那么蜀地的百姓是最容易管理的了。至于逼得他们走投无路而导致发生祸乱,那么即使在齐、鲁那种地方也会同样如此。我用对待齐地、鲁地百姓的方法对待蜀地百姓,蜀地百姓也自觉以齐人、鲁人为榜样来要求自己。像那种为所欲为不按法律办事、用残酷手段威胁百姓的做法,我是不忍心去做的。’啊!怜爱蜀地百姓这样深切,对待蜀地百姓如此厚道,在张先生之前,我还从来不曾看见过呀。”众人听了,都恭恭敬敬地跪拜行礼说:“是啊。”

苏洵接着说:“先生的恩情铭刻在你们心中,你们死后,你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永远牢记。他的功绩自会由史官载入史册,不画像也无所谓啊。况且张先生也不同意,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先生怎会赞成这事?即使如此,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啊。平日生活中我们如果听说有人做了一件好事,一定要打听这人的姓名与住址以及他的高矮、年龄、相貌,甚至有人还会打听他平生有什么嗜好,以便想象推测他的为人。而且史官也会把这些写到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让天下人永远思念他,并使他的形象跃然在眼前。事迹历历如在眼前,那么对他的思念就会越来越深。从这个角度来看,画像也不是没有益处的。”苏洵无法反驳,于是替他们把这件事记载下来。

先生是南京人,为人慷慨,品德高尚,以宽宏大量称誉天下。国家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先生肯定是众望所归的能够信赖的。文末附诗以记述他的事迹:

天子在朝,太岁在甲午的这一年,四川有谣言传来,说有敌寇要来侵犯边境朝中多有武将,谋士如云,而天子却说:“嘻,派张公去!”张公从东而来,大旗飘扬,前来观看的四川百姓,堵满了街巷和道路,都说:“以为张公是个威严果敢的人,看起来却从容自得、温良爱人。”张公对四川百姓说:“你们安稳地住在家里吧,不要听信谣言。听信谣言对你们没有好处。还是回去做你们该做的事情吧——春天修剪桑枝,秋天打谷扬场。”四川百姓叩头称谢说:“张公真是我们的父兄!”张公住在西园,那里的草木十分茂盛。张公宴请众官,击鼓的声音很美好。四川的百姓都来观看,祝愿张公长寿。娇美的姑娘们,悠闲地住在闺房;当年哇哇哭叫的儿童,现在已会说话。张公还没来的时候,差一点把你们扔掉去躲祸。如今庄稼长得茂盛,粮食堆满了仓库。啊!我们的妻子儿女,都在为这样的丰年而高兴!张公在朝中的时候,是天子的得力大臣;天子要召张公回朝他哪里敢不答应呢?而四川百姓为感念张公,便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庙堂,有廊屋有厅堂。张公的画像挂在当中,穿着朝服,系着冠带。四川的百姓相互告诫说:“不敢贪图安逸,荒废事业。”张公回到了京城,他的画像留在了厅堂。


【注释】

[1] 蜀人传言:据《宋史·张方平传》:当时蜀人传言,广源(今广西邕州)蛮夷首领侬智高即将进犯,地方官员急忙调兵筑城,日夜不息,民大惊扰。张方平认为必皆妄言,遣归戍卒,尽罢诸役,时逢元宵佳节,令张灯结彩,城门三夜不闭捕获造谣奸人,枭首示众,蜀人遂安。

[2] 净众寺:又名万福寺,在今成都西北。

[3] 眉阳:眉州。苏洵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该地西汉时曾置武阳县。

[4] 齐、鲁:古代的齐国和鲁国。齐为姜尚所封,鲁为周公旦之子伯禽所封,最受周礼影响。鲁后来又出孔子,故齐鲁被称为礼仪之邦。

[5] 甲午:古代以干支纪年。宋仁宗时的甲午年,即至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054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