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韩愈《论佛骨表》原文、赏析、解读

韩愈《论佛骨表》原文、赏析、解读

论佛骨表【题解】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令人将藏于凤翔的佛骨迎入宫中,供养三日。韩愈对此极力反对,于是写下本表,冒死进谏,结果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在本文中,韩愈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事佛求福,乃更得祸”,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狂热的信奉佛教的愚昧行为,以大无畏的精神直斥佛骨为“朽秽之物”,应将其“投诸水火,永绝根本”,从...

论佛骨表

【题解】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令人将藏于凤翔的佛骨迎入宫中,供养三日。韩愈对此极力反对,于是写下本表,冒死进谏,结果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在本文中,韩愈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事佛求福,乃更得祸”,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狂热的信奉佛教的愚昧行为,以大无畏的精神直斥佛骨为“朽秽之物”,应将其“投诸水火,永绝根本”,从而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大肆提倡佛教的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1],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2],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3],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4],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5],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6],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7],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8],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9],汤孙太戊[10],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11],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12],武王年九十三岁[13],穆王在位百年[14]。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15]。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16]。宋、齐、梁、陈、元魏以下[17],事佛渐谨[18],年代尤促[19]。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20],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21],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22],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23]。当时群臣材识不远[24],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25],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26],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27]。即位之初[28],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29],御楼以观,舁入大内[30],又令诸寺递迎供养[31]。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32],徇人之心[33],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34]。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35],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36],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37]弃其业次[38]。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39],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40],礼宾一设[41],赐衣一袭[42],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43]祓除不祥[44],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45]。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46],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释迦牟尼佛

【译文】

臣韩愈恭呈圣上:臣以为佛教本是来自夷狄的一种宗教,从东汉时才传入中国,上古时代是未曾有过的。从前,黄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活了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活了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帝舜和夏禹都活到了一百岁。这个时期,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可是这时的中国并没有佛教。这之后殷汤也活了一百岁,汤的四世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他们活了多少岁,但是推测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会少于一百岁。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武王活了九十三岁,穆王在位一百年,这时佛教也还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因为信奉佛教才在位时间这样长、享年这样久的。

东汉明帝时中国开始有了佛教,可是明帝在位却不过十八年而已。这之后,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迭接连不断,帝王在位都不长久。宋、齐、梁、陈、北魏以来,皇帝信奉佛教的态度越来越恭敬虔诚,而统治的时间却比过去更加短促。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次舍身给佛寺;祭祀宗庙不用牛、羊、猪,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只吃蔬菜水果,最后却被侯景所围逼,饿死在宫城之中,国家也很快就灭亡了。信奉佛教的本意是求福,得到的却反而是祸患。从这些事实看来,佛教不值得去信奉,也就可以明白了。

高祖在取代隋朝、登上帝位不久,就曾经议论过除去僧尼寺院的事情。由于当时群臣的才能不高,见识短浅,不能深刻理解先王治理国家的大道理,懂得古今的事理,推广并阐发圣主的英明意图,来挽救迷信佛教的弊病,讨论除去僧尼寺院的事也就停了下来。我常常为此而深感遗憾。

臣想睿圣文武皇帝陛下,您的神圣英武,在数千百年以来,是没有人能同您相比的。陛下即帝位不久,就下令不准剃度百姓去做僧尼道士,又不准新建僧寺道观。我常常认为,高祖的心愿一定能在陛下的手中得以实现。

现在纵然不能马上实现,又怎么能够放任它反而让佛教更为兴盛呢?现在听说陛下命令众僧到凤翔去迎取佛骨,还要亲自登上宫楼观看,并把它抬进皇宫内,而且下令让各个寺院依次迎接供奉。我虽然是个极为愚钝的人,但也知道陛下自己一定不是被佛教所迷惑才做出如此隆重供奉佛骨的行动来祈求幸福吉祥。陛下这样做,只是因为连年丰收,百姓安乐,于是顺从百姓的心意,为京城的百姓增添一处奇特怪异的景观,提供一个娱乐游戏的器具罢了。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如此圣明的陛下,竟肯相信这样的事情呢?可是老百姓愚昧无知容易被迷惑而难以通晓事理,如果看到陛下这样做,就会认为您是真心诚意地信奉佛教,就都会说:“天子是大圣人,尚且一心崇敬、信仰佛教,我们老百姓是何等低下之人,怎么能比帝王更珍惜自己的身子和性命呢?”于是就会焚烧自己的头顶和手指,或几十人或上百人地聚在一起,施舍衣物钱财,从早到晚互相仿效,唯恐落在了后边,老老少少,忙忙碌碌四处奔走,把从事的本职工作丢在一边。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不立刻加以禁止,还让各个寺庙都迎敬佛骨必定会出现割断自己的手臂或从身上割肉供奉佛祖的。这样的事有伤风化、败坏习俗,一旦传扬出去,会受到四周国家的嘲笑,绝不是小事情。

佛祖,本来是外国人,他和中国语言不通,衣服的式样也不相同,他嘴里不说合于先王礼法的话,身上不穿合于先王礼法的衣服,他不懂得君臣之间的大义,不讲父子之间的感情。如果佛祖本人至今仍然健在,奉他国君的使命到大唐京师来朝拜,陛下宽容准许接见他,也不过是在宣政殿会见一次,由礼宾院设宴招待一番,然后赏赐给他一套衣服,派人护送他离开国境,不让他在我国蛊惑百姓。更何况佛祖本人已经死了很久,已经变成了一堆枯朽的骨头佛骨不过是不祥尸骨的残余,怎么能让它进入陛下居住的宫廷禁地呢?

孔子说:“对待鬼神的态度要尊敬他却不去接近他。”古代的诸侯在他们国内举行吊唁活动,尚且还要让巫祝先用桃木与笤帚清除不祥,然后才进行吊唁现在您无缘无故拿来这污秽不祥的东西,还要亲自去看它,不先请巫祝用桃木与笤帚驱除不祥,群臣不说这样做不应当,御史不指出这样做的过错,我实在替他们感到羞耻。我请求把这块佛骨交付主管官员,把它投到水里永沉河底或扔到火里焚毁,永远消灭它,断绝天下人的疑虑,根除后代人的迷惑。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大圣人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过普通人,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盛事吗?这难道不大快人心吗?佛祖如果真有灵验,能制造灾祸,那么所有的灾难,都应该加在我一个人的身上。请上天亲临鉴察,我绝不怨恨后悔。不胜感激恳切,谨奉此表上呈陛下。臣韩愈实在惶恐不安。


【注释】

[1] 伏以:下对上的敬辞。伏,俯首向下。以,以为。佛:此指佛教。佛教创始人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他原为天竺迦毗罗卫城主净饭王的儿子,因见到生老病死诸苦相,加上天竺社会黑暗,便产生厌世思想。传说他二十九岁出家求道,苦修六年,无所收获,于是在菩提树下独坐冥想,忽然成就天上正觉(即成佛)。后在中印度各地传教,说苦、集、灭、道“四谛”及“八正道”。七十九岁时在拘尸那城跋提河畔娑罗双树下入灭(逝世)。

[2] 后汉:东汉。佛教传入中国,早在西汉末年就开始了。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西域佛教国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汉,博士弟子景卢曾向他学习《浮屠经》。但佛学在中国的兴盛却始于东汉。《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屠、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3]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先是打败扰乱各部落的炎帝,后又击杀蚩尤,被众部落拥戴为领袖。

[4] 少昊:传说中古部落首领。黄帝子,己姓,名挚,字青阳。邑穷桑,都曲阜,号穷桑帝。

[5] 颛顼:传说中古部落首领。黄帝之子昌意之后,号高阳氏,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

[6] 帝喾(kù):传说中古部落首领,黄帝之子玄嚣之后,号高辛氏,居西亳(今河南偃师)。

[7] 帝尧:传说中古部落联盟领袖,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居平阳(今山西临汾)。

[8] 帝舜:传说中古部落联盟领袖,颛顼的七世孙,姚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居蒲坂(今山西永济东南)。禹:传说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后因治水有功,舜死后为部落联盟领袖。

[9] 殷汤:帝喾之子契之后,子姓,原为商族领袖。后用伊尹,陆续灭掉邻国和夏的盟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号武王。

[10] 太戊:即大太戊,殷汤第四代孙。

[11] 武丁:殷汤第十代孙。

[12] 周文王:相传为帝喾之子后稷之后,姬姓,名昌。亦称西伯,史称其“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纣王曾囚西伯于羑(yǒu)里(故址在今河南汤阴北)。

[13] 武王:周武王,名发,文王次子。率众诸侯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14] 穆王:名满,周昭王子。《史记》言“穆王立五十五年崩”,此言“穆王在位百年”依《尚书·周书·吕刑》“王享国百年耄荒”说。

[15] 汉明帝:即刘庄,光武帝刘秀第四子,58—75年在位。

[16] 运祚:国运福祚,即世运。东汉自明帝后,经十一帝共一百四十四年。中间皇帝短命、被杀、被废者不乏其人。和帝以后,外戚宦官相继弄权,党锢之祸迭起,乱事不已。末代皇帝完全成了军阀手中的傀儡。

[17] 宋:开国皇帝刘裕,或称刘宋,立国五十九年。前后八个皇帝,四人被杀。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或称南齐,立国二十三年。前后七个皇帝,三人被杀。梁:或称萧梁,开国皇帝萧衍,立国五十六年。前后四个皇帝,三人被杀,一人饿死。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立国三十四年。前后五个皇帝,一人被俘。元魏:即北魏。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魏孝文帝时改姓元氏,故称元魏。立国一百六十年。前后十七个皇帝,八人被杀。

[18] 谨:恭敬虔诚。

[19] 促:短。

[20] 梁武帝:即萧衍。字叔达,502年至549年在位。即位后大兴寺庙,自己曾于大通元年(527)、中大通元年(529)和太清元年(547)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他的儿子和臣子用重金赎回。

[21] 牲牢:指作祭品用的牲畜牛、羊、猪。其中太牢指牛、羊、猪俱全,少牢只有羊、猪。梁武帝事佛,不杀生,故祭宗庙以面为牲作祭。

[22] 侯景: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先属北魏,后为东魏大将,大同二年降梁。后二年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谋反,一直打到建康,太清三年(549)攻下台城(南朝台省、宫殿所在地,故址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乾河沿北)梁武帝饿死宫中。韩愈上面一段文字本之于傅奕。傅奕子武德七年(624)上疏极诋浮屠法曰:“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祠然惟西域桑门(沙门)自传其教。西晋以上,不许中国髡发事胡。至石、苻乱华乃弛厥禁,主庸臣佞,政虐祚短,事佛致然。梁武、齐襄尤足为戒。”他还说过:“帝王无佛则大治年长,有佛则政虐祚短。”(《广弘明集》十一,《释法琳对傅奕废佛僧表》)

[23] “高祖”二句: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傅奕七次上疏请除佛法,高祖于武德九年四月废浮屠、老子法。五月下诏沙汰僧尼及道士,精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大寺观居住,给衣食,其他并令还俗。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六月高祖退位,太宗摄政,大赦天下,复浮屠、老子法。

[24] 当时群臣:系指杜如晦、陈子良、萧瑀、裴寂等人,他们袒佛,斥责傅奕禁佛,言辞激烈。材识:才能见识。

[25] 推阐:推广阐发。圣明:对皇帝的美称,此指高祖禁佛的主张。

[26] 睿圣文武皇帝:是元和三年正月群臣给宪宗皇帝上的尊号。

[27] 伦比:匹敌。

[28] 即位之初:宪宗皇帝一贯信佛,此处所言似为元和二年三月所下诏令。诏谓“男丁女工,耕织之本,雕墙峻宇,耕蠹之源。天下百姓或冒为僧道士,苟避徭役有司宣备为科制”。

[29] 佛骨:《旧唐书》说是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有的认为是佛的一粒牙齿(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确实供奉着一粒佛牙),近年有人著文言韩愈这里提到的佛骨实为一块化石。凤翔:府名,治所在天兴(今陕西凤翔)。《旧唐书·本传》言: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30] 舁(yú):抬。大内:指皇帝宫殿。

[31] 递迎:一个接一个迎接。

[32] 直:只是。

[33] 徇:顺从。

[34] 诡异:怪异。

[35] 愚冥:愚昧。

[36] 焚顶烧指:以火烧头顶,烧灼手指。

[37] 奔波:忙碌地往来奔走。

[38] 业次:生业,常业。此处指本职工作,如做工、经商等。

[39] 脔(luán)身:把身上的肉割下一块。脔,切成小块的肉。

[40] 宣政:宫殿名,位于大明宫含元殿后。

[41] 礼宾:礼宾院,元和九年设礼宾院于长安长兴里,以待四夷之使。设:指设宴。

[42] 袭:一套。

[43] 巫:能以舞降神的人。祝:祠庙中司祭礼的人。一说为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桃茢:桃木与笤帚,古人用以驱除不祥。用桃木者,是因为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櫑神,能食百鬼。

[44] 祓(fú)除:驱除。

[45] 寻常:指普通人。万万:谓远远胜过。

[46] 无任:即不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