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论语/论语《尧曰篇第二十》【释文及解读】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释文及解读】

尧曰篇第二十20.1【尧曰篇第二十原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尧曰篇第二十

20.1【尧曰篇第二十原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释文及解读】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陷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用同样的话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雄健的黑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所有的是非标准都由天帝之心来检验判断。若我本人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若天下万方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良的人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但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审慎地检查度量衡,恢复一度废止的官政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全国政令通行。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的家族,提拔隐逸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治国为政要重视四件事:民生、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才会使百姓欢悦。

用尧、舜、禹、汤、武王的治国主张来说明一定的道理,其关键所在就是最后四句话。仁政德治的精神实质就是宽厚待人、言而有信、执行有力、公平无私。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敏则有功,公则民悦。精辟简练,作为富含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理论或管理理念,在今天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中依然十分有效,这应当受到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20.2【尧曰篇第二十原文】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释文及解读】

子张问孔子:“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习,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作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自己无所耗费吗?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待人,一视同仁,无论地位高低和势力大小,都不怠慢,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生敬畏之心,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那什么又是四种恶习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作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作暴;下令迟缓而突然限期完成叫作陷害;答应给人奖励,却出手吝啬,叫作小气。”

不管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都要有所坚持、有所摒弃。孔子认为有五种美德是必须坚持的,而且具体指出应如何去做。至于应该摒弃什么,孔子概括了四种不好的做法,也就是不好的习气。今天看来,这些论述有相当的深度,言语不多,但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我们尝试从管理的角度来总结,是否可以这样讲:惠而不费就是无成本投资,让每个人做对他有利的事情,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自己的利益;劳而无怨就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合适的人在合时的时间、合适的岗位上做合适的工作;欲而不贪就是不把物质利益作为唯一目标,而是用企业文化武装大家的思想,统领大家的追求;泰而不骄就是庄重而不傲慢,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与亲和力去感染、影响、团结、引导周围的人;威而不猛就是保持尊严又不失慈爱,用严肃的生活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正的形象气质树立威信,而不是滥用职权。

同样,领导者和管理者还应该充分认识并远离和消除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对犯了错误的人,不进行批评教育就给予严厉处置,这等于宣判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死刑;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就要求达到成功标准,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不利于员工成长;迟迟不对工作进行系统考虑,没有预先周到的安排,却突然限期完成任务,这种做法等于陷人于不义、无能之境,有害人之嫌;承诺给予奖励,在兑现时却以各种理由打折扣,出手吝啬,这是一种小家子气,会使人对其产生言而无信的感觉。

孔子师徒的这一段对话和高论,犹如一面镜子,值得每一位领导者和管理者经常照照。

20.3【尧曰篇第二十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释文及解读】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别人。”

孔子再次提出人安身处世的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可谓意味深长。他的弟子们将此内容作为整部《论语》的结束章,其用意不言而喻。人生的修炼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永无止境,真君子就应该持之以恒,力争达到理想人格的高度。这也是孔子一生致力宣传、推崇和践行的。

知命,就是能把握规律,就是明道义事理,就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才可能成为君子;知礼,就是懂得礼仪规范,懂得眼观六路,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进退须有度、言行应有据,这样才能够安身立命;知言,就是耳听八方,听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话里有话,就是听其言而知其心、知其情、知其志、知其趣,这样才能够结交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有德之士、有为之士。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