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星期三
首页/国学语录/商书《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解读、赏析

商书《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解读、赏析

212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

212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注释

①悛(quān):悔改。

②乡迩:靠近。

③芟夷(shān yí):除草。

④蕴(yùn)崇:积聚。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译文

五月庚申日,郑伯进攻陈国,大获全胜。曾经,郑伯请求与陈侯和好,陈侯不答应。五父进谏说:“与仁者亲近,与邻邦友好,这是国家最宝贵的东西,您应该答应郑国和好的请求。”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有什么作为呢?”没有同意。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大概说的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接着就自找祸根,即使想要挽救,却也办不到了!”《商书》说:“行恶非常容易,就像大火在原野上烧,靠近不了,又怎么可能扑灭?”周任曾说过:“治理国家的君王,看到恶行要像农夫见草必除一样,割掉高的密的,断了它的主根,使它不能繁殖,这样,善良的人自然也就会相信君王了。”

赏析

此段选自《春秋·左传·隐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蚁穴虽小,可以决堤。对于恶这东西,剪除一定要早,除恶务尽,如果让恶蔓延成燎原之势,就难以扑灭了。《韩非子·喻老》中讲了一个“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说蔡桓公腠理有病,但桓公却说“无疾”。过了十天,扁鹊说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到肌肤,桓公不加理睬。又过了十天,扁鹊说蔡桓公的病已经到了肠胃,桓公依旧不加理睬。再过了十天,扁鹊说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无法医治了。不久,蔡桓公便死去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就如讳疾忌医一般,最终将葬送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只要及时纠正,便不会让小错酿成大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