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记《尊德乐义》解读、赏析
084 尊德乐义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尊德乐义注释】
①嚣嚣:悠闲自得的样子。宋代曾巩《南轩记》有云:嚣然而乐世。
②达:显达,通达,实现。
③见:通“现”。
④独善其身:独:独自,不顾他人;善:好,维护,修善。独善其身,意思是若达不到理想目标,说明自身功夫不到家,就要静下心来好好修养自身。
⑤兼善天下: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善天下”构成动宾结构;“兼”和“善天下”构成偏正结构。
【尊德乐义译文】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悠闲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违背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能悠闲自得;显达时不违背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对他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立于世上。不得志时,说明自身功夫不到家,就要静下心来好好修养;得志时,就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赏析】
本段选自《孟子·尽心上》。“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肯定了德义的价值,人们只要尊德乐义,就可以嚣嚣然,可以悠闲自得。而且,只要尊德乐义,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嚣嚣然,“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然而,“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怎样尊德乐义,实现“嚣嚣然”之悠闲人生?孟子给出了“尊德乐义”的四种情况,即“穷”、“达”、“得志”、“不得志”,每一种情况都有相应的尊德乐义的要求:“穷”的时候要“独善其身”,“不失义”;“达”的时候要“兼善天下”,“不离道”;“得志”的时候“泽加于民”;“不得志”的时候“修身见于世”。此段可谓妙语连珠,被后人奉为圭臬。